被“烂片”困住的周冬雨与刘浩存,当天赋遇上行业困局!

旭皇聊娱乐 2025-03-23 20:12:35

三月的电影市场本应被两部文艺片点燃——周冬雨主演的《平原上的火焰》与刘浩存主演的《想飞的女孩》。

然而,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前者豆瓣5.7分、票房1500万,后者豆瓣5.3分、票房1444万,两部电影双双跌入“口碑票房双扑”的泥潭。

这不仅是作品的失败,更折射出两位“谋女郎”在职业转型期的集体困境:她们被“清纯滤镜”捧上神坛,却在烂片的消耗中逐渐失去观众耐心。

一、“白瘦幼”的诅咒:从滤镜到枷锁

周冬雨和刘浩存的起点惊人相似:前者因《山楂树之恋》中“静秋”的纯白形象一鸣惊人,后者凭《一秒钟》里倔强少女的清澈眼神站稳脚跟。

张艺谋镜头下的“谋女郎”总带着一种极致纯粹的美——白、瘦、幼,如一张未经涂抹的画布,任由导演泼墨挥毫。

这种特质曾是她们的通行证,如今却成了转型的绊脚石。

周冬雨在《少年的你》中试图撕掉标签,饰演饱受欺凌的高中生陈念,靠层次分明的哭戏拿下“三金影后”。

但此后,她陷入“三板斧”式表演:清纯的笑、破碎的哭、叛逆的颓废,从《燃冬》到《平原上的火焰》,角色看似多变,内核却始终雷同。

刘浩存更显尴尬,即便在《想飞的女孩》中挑战单身母亲,观众仍觉得她“眼神空洞,哭得像完成标准答案”。

正如网友吐槽:“她们演的不是角色,是张艺谋留下的影子。”

二、烂片陷阱:当演员沦为工具人

两位演员近年作品的失败,本质是剧本与制作的集体崩塌。

《平原上的火焰》将原著《平原上的摩西》的深刻时代叙事简化为狗血三角恋,豆瓣5.8分的评价直指“剧情稀碎、逻辑崩坏”;

《想飞的女孩》则被批“用虐待演员的方式拖拽情绪”,文淇的演技在烂剧本中毫无用武之地。

周冬雨曾坦言:“演员需要好故事,但好故事太少了。”

更残酷的是,市场对女性角色的需求正急剧萎缩。

2023年票房前十的国产片中,《满江红》《流浪地球2》等男性主导的硬核题材霸榜,女性角色要么是“镶边花瓶”,要么被简化为“蛇蝎美人”或“拽姐”符号。

周冬雨在《坚如磐石》《长空之王》中戏份寥寥,刘浩存即便合作成龙、韩寒,也难以摆脱“资源咖”的质疑。

当行业不再为女性提供复杂角色,演员的挣扎更像是一场徒劳。

三、被消耗的观众缘:从期待到失望

观众对“谋女郎”的耐心正在消失。

周冬雨因综艺中“嫌弃王迅”“拒绝换衣”等行为被批“情商低”,刘浩存则因父母旧闻陷入“道德争议”,两人路人缘一度跌至谷底。

更致命的是,她们的作品未能用实力挽回口碑——周冬雨近五年主演的10部电影中,8部豆瓣低于6分;刘浩存除《送你一朵小红花》外,主演电影票房无一破亿。

市场反馈形成恶性循环:烂片消耗信用→观众抵触新作→资本减少投入→演员被迫接更差的项目。

周冬雨在《千古玦尘》中强演“仙界第一美女”遭群嘲,暴露了电影咖“下凡”电视剧的水土不服;刘浩存转战网剧《脱轨》虽获好评,但剧集热度与电影票房终究是两套评判体系。

四、突围之路:需要的不只是努力

面对困局,周冬雨和刘浩存并非毫无动作。

前者主动合作新锐导演,从《燃冬》到待映的农村题材《花猪》,试图在文艺片中寻找突破;后者借张艺谋监制的电视剧《主角》转型,试图用厚重题材扭转“花瓶”印象。

但这些努力收效甚微,问题根源仍在于行业生态。

当资本热衷追逐IP与流量,当编剧习惯用“惨”和“痛”粗暴调动情绪,演员的演技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环节。

周冬雨在《鹦鹉杀》中设计“愤怒式原谅”的细腻表演无人喝彩,刘浩存在《想飞的女孩》中为角色增重、素颜出镜却难抵剧本苍白。

正如影评人犀利指出:“好演员在烂故事里,就像珍珠掉进泥潭。”

结语:她们还能等来“翻身仗”吗?

周冬雨与刘浩存的困境,是天赋与时代错位的缩影。

她们曾被“清纯”成就,如今却困于市场的功利与创作的贫瘠。

但希望仍未消失——周冬雨33岁,刘浩存25岁,她们仍有时间等待好剧本、好团队。

正如章子怡从“招娣”到“宫二”用了十五年,真正的演员需要与时间博弈。

或许,当行业不再将女性角色局限于“白瘦幼”的审美,当创作者愿意挖掘复杂的人性而非制造快餐式苦难,这两位“谋女郎”才能真正挣脱烂片的泥沼。

毕竟,观众从未拒绝好故事,只是厌倦了被敷衍。

​​

0 阅读:0

旭皇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