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拜登在网上的风评一直不太好,被称为"瞌睡乔",因为他年龄太大,甚至有些老年痴呆的症状,所以很多人觉得他对中国没什么威胁。
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并且有害。
实际上,拜登作为老牌政客,比特朗普更为棘手,如果继续让拜登执政,美国有可能继续称霸,好在特朗普上台了,并且把一切都搞砸了。
拜登和特朗普执政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美国的定位上。
在拜登的构想中,美国依旧是世界的霸主,而特朗普则只是想偏安一隅,退守北美本土。
这两种战略并没有严格的高下之分,区别在于两个人具体的执行层面。
拜登接过的是特朗普留下的烂摊子。
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里退出了原本美国构建的很多国际关系,特朗普这么干是认为外国一直在占美国的便宜。
为什么特朗普会有如此离谱的看法呢?
因为权力和责任,是一回事,权力和责任是不可能分家的,只有承担了相应责任的人,才可能获得相应的权力。
而特朗普只想要权力,却拒绝承担责任。
其他国家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接受如此不平等的关系?
于是在特朗普看来,所有要求美国先承担责任后获得权力的组织,都是在占美国的便宜,都不应该存在。这当然是错得离谱。
所以拜登上台后,就恢复了与欧洲的传统盟友关系,强调"新跨大西洋主义",在价值观和经济利益上寻求共识。
拜登在白宫签署一系列行政令,包括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和世卫组织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美国交朋友的惯用套路就是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
在欧洲,这个敌人是俄罗斯,在亚洲,这个敌人就是中国。
通过"印太战略"强化与日、韩、澳等国的安全合作,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化,试图构建"亚洲版北约"。
在对待中国这件事上拜登和特朗普的想法是一致的,区别是拜登的做法是徐徐图之,特朗普则是想毕其功于一役,一下子就把中国给弄死才好。
拜登、布林肯出席线上“民主峰会”。
拜登在位时,美国国务院成立"关键和新兴技术"特使办公室,推动盟友在科技领域对华"脱钩"。
延续并升级特朗普时期的科技战,扩大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的制裁范围,限制半导体设备、人工智能技术对华出口。
美国商务部将1000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并推动盟友加入"芯片四方联盟",切断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渠道。
拜登做的,都是微操。
前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
败退和撤退
拜登政府将台湾问题作为对华施压的核心杠杆,多次批准对台军售,并推动美台高层互动。
2025年,美军舰频繁穿越台湾海峡,联合日本在琉球群岛部署中程导弹,强化"第一岛链"军事存在。
美国防部还通过"太平洋威慑倡议"拨款270亿美元,提升印太地区军事基础设施。
推行"友岸外包"政策,推动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可信赖伙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如光伏、锂电池)加征关税,并限制使用中国原材料的电动汽车享受补贴。
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527亿美元补贴半导体制造业,要求接受补贴的企业10年内不得在中国扩大产能。同时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以"购买美国货"条款推动本土制造业回流。
成立"网络空间和数字政策局",主导制定新兴技术国际标准,确保美国在量子计算、6G、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领先地位。2025年,美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5%,远超中国的2.4%。
从阿富汗撤军以集中资源应对中国,同时在印太地区扩大军事部署。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直接针对中国南海行动。
联邦调查局(FBI)将50%的反间谍案件资源投向中国,针对华为、TikTok等企业发起"清洁网络"行动。美国务院还通过"情报外交"向盟友共享所谓"中国威胁"信息,塑造对华统一战线。
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将世界划分为"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污蔑中国"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加大对香港、新疆议题的炒作力度,试图削弱中国政治合法性。
特朗普的破坏性重构
特朗普上台后很快就推翻了拜登留下的一系列政策:首批推翻78项,第二批再推翻18项,涵盖气候、移民、能源、科技、国际事务等领域。
• 特朗普上任首日即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终止拜登政府推动的碳减排目标,并撤销海上石油天然气钻探禁令,恢复阿拉斯加北极保护区能源开发。
• 撤销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中关于电动车补贴、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激励等政策,取消联邦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转而支持传统化石能源开采。
• 重启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移民限制措施,包括要求移民在墨西哥等待庇护申请审核、加速美墨边境墙修建,并宣布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 取消拜登对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移民的临时合法身份,涉及约53万人,未来可能进一步取消乌克兰难民的保护政策。
• 撤销允许跨性别者在美军服役的行政令,终止联邦机构中"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项目,解雇相关职位人员,并宣布政府只承认"男女"两种性别。
• 终止远程办公政策,要求全职员工返回办公室,并赋予总统解雇无党派联邦雇员的权力。成立"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由马斯克等人主导,计划削减2万亿美元支出。
• 继2020年首次退出后,特朗普再次终止美国与WHO的合作。
• 废除拜登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框架,取消《国防生产法》中关于半导体、生物技术等关键产业的扶持,并终止对婴儿配方奶粉供应链的保障措施。
• 撤销拜登将古巴移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的决定,恢复制裁。
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是因为拜登想要的是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霸权,而特朗普只是想让美国退守本土。
• 拜登通过北约强化对欧洲盟友的军事支持,推动"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特朗普则多次威胁退出北约,要求盟友承担更多军费,甚至对加拿大、欧盟加征关税,打破传统盟友经济合作模式。
• 特朗普推行全面贸易保护主义,对中、欧、加等多国加征关税,2025年重启对盟友的贸易战;拜登虽延续对华强硬,但更注重与盟友协调,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推动绿色产业补贴。
• 特朗普代表"美国优先"的民粹主义,主张战略收缩、传统价值回归和单边博弈,政策具有强烈交易性与对抗性。
被部署到南方边境的美军 图自美媒
• 拜登象征建制派全球主义,试图通过多边合作与规则重塑维持霸权,政策更注重制度延续性。
正如杨洲所言:"拜登向左,特朗普向右,美国在这两极摇摆中加速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