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了?特朗普开出条件,中方回了10个字,美财长威胁:停止贷款

梦幻说国际 2025-04-29 21:03:19

关税带来的“后遗症”有点猛,美联储更是亲自下场,警告特朗普“7月前解决问题”。

多重压力之下,特朗普想要罢手,但提出了一个很“离谱”的条件。

中方直接“回怼”10个字,让美财长心态破防,先后喊话世界银行、亚投行对华“动手”。

特朗普“压力”重重

最近,特朗普可谓是“压力山大”。

4月1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措辞极为严厉的警告特朗普,“关税”政策若持续下去,美国通胀将“死灰复燃”。虽然通胀只是“暂时性的”,但带来的后续影响,也就是“美经济明显放缓与通胀率上升”将在未来持续很长时间。

还是4月16日,加州州长纽森用一纸诉讼,将特朗普政府告上旧金山联邦法院。

一周后,也就是4月23日,加州之外又添12州“组团”,将特朗普政府告上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要求特朗普政府必须立刻“收回成命”,撤回“关税政策”,并强调这些“关税”政策属于违法的。

与此同时,美国线上、线下“商超”平台也纷纷有所动作。

“带头”的就有沃尔玛、亚马逊,以及Temu、希音等跨境电商,如同商量好的“集体宣布”从4月25日起,这些商超、平台上的商品将全部实施价格调整。

高价值、价格商品调整幅度可以达到20%到40%,而一些几美元的低价商品,价格调整幅度甚至超过90%,而亚马逊上近千种商品,平均涨幅近30%。

然而,更令特朗普不安的是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的一番话。

克里斯托弗·沃勒直接开诚布公的告诉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会带来3个严峻的后果。

后果一:通胀率会快速上涨,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和压力会变得很大。

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依旧不尽快采取行动,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支持率会迅速降低。

后果二,美国民众的信用卡债务会“刷新”高度,使得更多美国民众不得不面临“逾期”,从而导致美国的消费与经济也陷入“窘境”,其中美国学生的“学业贷款”会成为违约重灾区。

在今年1月时,美国的信用卡债务逾期比例已经达到44%,而这其中的53%,逾期时间已经超过一年。

所以,很多美国信用卡民众,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

后果三,美国企业不得不因为“高关税”,采取降本裁员措施,这会使得美国失业率迅速攀升。

所以,关税问题的解决已经火烧眉毛、迫在眉睫。

同时,克里斯托弗·沃勒给出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他认为,7月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分水岭”。

在那之前,美国撑得住。

若撑到7月,还解决不了。后续,一系列问题都会互相作用、影响,也就是“暴雷”。其中,美国就业市场将最先“溃败”。

总结起来,就是克里斯托弗·沃勒认为留给特朗普解决“问题”的时间,最多只剩下3个月了。

重重压力之下,特朗普终于松口了。

特朗普提出“非分之想”,中方10字回怼

4月22日,特朗普首次“承认”,目前对华维持的145%的关税确实“让双方很受伤”,所以承诺“会调整关税,但不会彻底取消关税。”

随后,更是有白宫消息人士开始“放出风声”表示,特朗普有意将关税往下调一调,大致会下调到50%至65%这个基准线,而那些美国比较看重、盯得比较紧的“产业、商品”,进口关税会维持在100%以上,暂时不会“大幅下调”。

很显然,特朗普与所谓的“白宫消息人士”在“演双簧”,为的是“勾搭”我们主动与美国接触、和谈,而不是继续把他们“晾在一旁”不搭理。

结果,中国竟没有主动联系美国。

4月23日,美财长贝森特彻底坐不住了,直接隔空“内涵”中方,必须由中方先对美国降低关税,美国才会考虑与中方谈判。

这番话,潜台词更像是:“你给我个台阶下,让我有面子,我才能跟你们一起把关税这件事给谈妥。不然,我没台阶下,咱们还怎么谈?”

结果,中方直接“回怼”10个字: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这一巴掌,当真拍的响亮!

中方为何这么强硬?因为,我们知道特朗普政府没诚意。

既然如此,那就让特朗普政府上下继续“憋着、难受”好了。

同时,中方驻美使馆更是直接揭开特朗普所谓“很快就能与中方达成协议”的谎言,直言中美双方既没有磋商,也没有谈判。

正所谓“打人不打脸,驳斥不揭短”,眼见中国这么不给面子,美国准备隔空“摇人儿”、找帮手。

美国“摇人儿”,威胁“断财路”

4月23日,美财长贝森特“摇人儿”摇到了世界银行这里。他隔空喊话,让后者摘掉属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要求世界银行再给中国贷款时,利息与发达国家“对齐”,再也享受不到“发展中国家低利率贷款福利”。

目前,世界银行还没有作出具体的回应。

眼见“喊话没奏效”,美财长继续“摇人儿”,而这一次隔空喊话的对象是亚洲开发银行,并且点名道姓的逼迫身为“亚行”行长的神田真人想办法,叫停对华放款,也就是不让中国贷款。

这一刻,美国暴露出的“嘴脸”证明,起码目前阶段,特朗普实际上并没有和谈的诚意。

不止如此,为了进一步向中国施压,日本又开始“出远门”,当起了美国人的“说客”。

4月2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乘机飞往越南与菲律宾,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

有意思的是这次访问,除了菲律宾算得上美国阵营“自家人”之外,只有越南接待了日本首相。

很显然,除了越南、日本,其他国家唯恐避之不及,卷入这场中美“关税”纷争。

至于越南,不是不想“躲”,而是越南摊上了“46%的关税”压力,想躲也无处可躲,只能硬着头皮,在美国、中国、日本之间“左摇右摆”、内心一片凌乱。

其实,特朗普那边,也很凌乱。为了稳住阵脚,开始逼迫基辅,尽快签署“矿产协议”,而泽连斯基那边则“各种借口继续拖”。

但是,“关税”带来的外溢影响,已经开始发酵。

4月27日,根据《朝日新闻》的民调数据显示,68%的日本人不信任美国,希望日本能尽快拥有独立于美国之外的外交政策,并且更有90%的日本人认为日本防卫绝不能依赖美国。

至于支持者,只有24%的日本人支持“跟着美国走”,15%的日本人赞成日本将国家防卫大胆的交给美国,由美国为日本提供“保护”。

与此同时,巴拿马那边也开始出现反弹。

4月25日,巴拿马多家工会宣布从4月29日起“全国罢工”。一方面,抗议该国“社保改革”,另一方面抗议美国在该国的驻军。

4月26日,中欧之间也传出“好消息”。

世贸组织在26日对外发布声明称,中欧同意在WTO框架内建立“争端解决专家组”,用于化解电动汽车引发的中欧贸易冲突。

换句话说,面对特朗普无差别“关税乱砍”,中欧准备握手言和,一起应对特朗普的“胡来”。

同时,中国这边开始对李嘉诚长和集团名下的“港口交易”出手。

4月27日,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称,将对该交易展开反垄断调查,而各方在调查期间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调查,并且在调查没有出结果,该交易未获得批准前,不能集中交易,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然而,与“交易”叫停相比,更让美国上下愁眉苦脸的还是美债交易。

在上周,也就是4月22日至24日,美国财政部又分别挂出总额达到1830亿美元的2年期与7年期美债。

结果,市场反应那叫一个“冷”。

2年期美债,海外央行等机构只配比了56.2%,想必是美国的那些伙伴、盟友帮忙“接盘”。

至于7年期美债,哪怕利率上调不少,但海外央行等机构也只不过配比了59.3%,依旧有四成美债,留在了美国人自己手中。

这一刻,美债越来越“不香了”。

相比于美债,中债崛起的速度令人惊讶。

仅仅是2025年第一季度,1163家境外机构相较去年第四季度,足足增持了2700亿元。

目前,中债持仓达到4.35万亿。

从美债疲软,到中债“崛起”背后,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一场全球资本的“站队”与“迁徙”。

越来越多的机构,不再看好美债,或者说不再信任美债的信誉。同时,虽然“中债”与美债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但越来越多机构却看好“中债”的潜力与未来,开始提前着手、布局。

这一刻,特朗普或许“赢得了”属于美国的强势,但“输掉了”大家对美国政策的信任、美元信誉的认同。

0 阅读:3

梦幻说国际

简介:梦幻说国际,欢迎您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