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算力年复合增速为33.9%,其中训练算力将占比将下滑至27.4%,推理算力占比将提升到72.6%。2025年智能算力需求会增长至现在的100倍,到2030年将达到500倍以上。因此,算力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AI算力规模爆发式增长,中国增速领跑全球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 EFLOPS,同比激增74.1%,远超通用算力增速(20.6%)。
这一增速背后,是生成式AI、大模型落地的全面爆发:从自动驾驶的毫秒级决策,到电商平台的实时推荐,AI算力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刚需”。
据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突破1037.3 EFLOPS(年增43%),2028年或达2781.9 EFLOPS,五年复合增长率达46.2%。
全球范围内,算力竞赛更趋白热化,中国正加速追赶——上海宣布到2025年底建成100 EFLOPS智能算力集群,并推出“算力券”补贴政策,企业入驻即可获100万元算力礼包。
近期,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的发布引发行业地震。其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和动态资源调度算法,将训练成本压缩至557.6万美元(仅为GPT-4的1/10),推理成本降低90%-95%。这一突破标志着AI竞争从“堆算力”转向“拼算法”,模算效率(单位算力下的模型精度)成为新核心指标。

2025年,一场由AI大模型引发的算力革命正席卷全球。从DeepSeek的爆火到AI Agent的普及,从互联网巨头的千亿投资到国产芯片的逆势突围,中国算力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寒武纪一季度营收暴增4230%、国产AI芯片厂商集体崛起、三大运营商豪掷百亿采购……这些现象背后,是国产算力从“替代”走向“引领”的深刻变革。本文将深入拆解算力行业的底层逻辑、核心机遇与未来挑战,揭示这一黄金赛道的投资密码。
1. 政策加码:算力基建成国家战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人工智能+”列为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加快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发布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智算中心国产芯片使用占比超60%。工信部启动“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六大方向覆盖计算、存储、网络全链条,国产算力生态加速闭环。
2. 需求井喷:AI推理需求进入爆发拐点
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日均Token数突破十万亿级,AI推理算力需求呈几何级增长。以字节跳动为例,其计划斥资900亿元采购AI算力设备,而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2025年算力投资总额预计超千亿。寒武纪、华为昇腾等厂商的订单量激增,存货与预付款环比增长超50%,印证行业高景气度。
3. 技术突破:国产芯片性能比肩国际巨头
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思元590等国产芯片在训练效率上已接近英伟达A100水平,而成本仅为其60%-70%。海光信息DCU产品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10%,龙芯中科推出支持国产指令集的AI加速卡,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
免责声明:
1、本号不对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声明或保证,并在此声明不承担信息可能产生的任何责任、任何后果。
2、本号非商业、非营利性,转载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无意构成任何其他引导。本号不对转载或发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确或错误,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3、本号部分资料、素材、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所有转载都已经注明来源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