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中国北方话剧的摇篮。中国话剧从诞生到成熟,从国外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都与天津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天津是中国早期话剧运动展开的重要舞台,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启蒙意义的新剧目及《吾校新剧观》等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孕育了中国话剧的奠基之作《雷雨》《日出》等,培养了大量的话剧艺术杰出人才,见证了中国活剧的成熟,为中国话剧作出了重要贡献。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相继演出新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首开中国国民搬演西洋话剧的先河,一般史家把这一年定为中国话剧诞生之年。春柳社成为把西洋活剧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个团体。而这个团体的创始人之一兼领班人李叔同就是天津人。

活剧传入中国的另一途径是由南开学校创建人张伯苓赴欧美考察后把欧洲话剧直接引入天津。1909年南开学校在张伯苓校长倡导下编演新剧《用非所学》,开了南开学校乃至整个北方的戏剧改良运动的先河,为早期话剧在天津发展奠定了健康基础。学校创办人严范孙与张伯苓,鉴于新剧可作社会教育之利器,于是努力提倡,此后每值南开学校创建周年纪念日即公演新剧,并于1914年成立南开新剧团。

南开话剧团合照(左一站立者周恩来)
南开新剧团是我国北方成立最早的话剧团。当时就读南开的周恩来是南开新剧团的重要成员,先后在《恩怨缘》《一元钱》《华娥传》《仇大娘》《千金全德》等剧中扮演重要角色,且担任布景部副部长,负责舞台设计。周恩来还是最早参与活剧理论建设的杰出代表,曾在南开出版物上发表了大量论述新剧的理论文章,最具代表性的《吾校新剧观》,奠定了南开学校乃至北方新剧发展的理论基础,成为南开学校新剧成就的重要内容。

1916年,张伯苓胞弟张彭春自美国学成归来,他将在美所学西方现代演剧知识,用于指导南开新剧团。编演了《一元钱》《一念差》及《新村正》等,采用西方写实主义的方法,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广受观众和知识界的好评。南开学生演剧活动,不仅传达了时代变革的先声,而且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者之一,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戏剧人才,为中国话剧在北方兴起立下汗马功劳。

张彭春
据统计,从1909年至1922年这十几年里,南开新剧团上演的新剧将近50部,后来在专业话剧编剧、导演、表演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艺术家,诸如曹禺、黄佐临、焦菊隐、沈浮、梅阡,黄宗江、金焰、石挥、谢添、魏鹤龄、田方、卫禹平等人,当初都曾在天津吸吮过南开新剧团的养分。
此外,百年来从天津走向全国的话剧名家还有林兆华、郑振环、丹尼、李保罗、梅熹、石羽、鲁韧、郭振清、赵慎之、郭维、印质明、张致样、英若诚、于是之、金乃干、董行佶、于蓝、王引、史原、孙瑜、吴茵、周刍、费穆、康泰、凌之浩、牛犇、孟京辉、陈道明、李秀明等。

严范孙
南开学校创始人之一严范孙(1860~1929)认为,新剧是对民众进行高台教化的有效方式,1906年,他便编写过话剧剧本《箴膏起废》,与其子侄严智崇、严智怡一起在自己的家里表演。1911年,他邀请天津著名文人李琴湘编撰新剧《潘烈士投海》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把学生演剧纳入学校教育之中。1909年,自编自演过新剧《用非所学》。从那以后,南开学校每届校庆之日,必有一部新剧问世,诸如1911年的《影》,1912年的《华娥传》,1913年的《新少年》。1914年11月,南开学校组建了由本校师生共同参加的南开学校新剧团。
1915年南开学校创建11周年时,编演《一元钱》受到社会赞誉,一时名声大振。1916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张伯苓胞弟张彭春担任新剧团副团长,编演了《一念差》以及《新村正》等,采用西方写实主义的方法,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新村正》被认为是第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原创剧作。演出风格力求真实、自然。南开新剧团的演出为当时的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受到观众的好评。一些大学教授也曾撰文,给予高度评价。据现有资料统计,从1909年至1922年这十几年里,南开新剧团上演的新剧将近50部,培养了大量的话剧爱好者和市民观众,为中国话剧在北方兴起立下汗马功劳。

曹禺的《雷雨》虽然常被误解为诞生于上海,实则诞生于天津。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在南开中学曹禺迈进了话剧的门槛,他加入了南开中学文学会和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其间开始处女作《雷雨》的构思。1933年,曹禺在他清华毕业之前,经过3年多酝酿的处女作《雷雨》问世了。这部以天津为背景的名剧在国内的首演也是在天津。1935年8月17日,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在学校礼堂演出了《雷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雷雨》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引人入胜的艺术技巧,震撼了中国剧坛。《雷雨》不仅曾经是中国现代戏剧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且在中外舞台上创造了70多年历久不衰的演出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曹禺自己也说过“只要剧团没饭吃了,就演《雷雨》,这是看家戏”。1935年,曹禺还在天津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完成了另一部以天津为背景的、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宝库中的珍品一一《日出》的创作。天津是适剧之乡,是中国北方话剧的摇篮。中国话剧的奠基之作《雷雨》《日出》自天津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为中国话剧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津解放后,话剧舞台,人才济济,剧目众多。由专业和业余联合创作、演出的《六号门》风靡一时。1979年邓小平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发表《祝辞》后,文艺界拨乱反正,天津人艺创作演出了《唐人街上的传说》《婚礼》《觉悟》等一批新剧目,把天津的话剧创作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