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科举考试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从文章的内容和格式,还是文字的书写风格及卷面要求,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甚至于这种“过分”的要求饱受后世诟病。例如在书法方面,当时就要求文人们用统一的馆阁体书风进行书写,这种书写被后世认为限制了文人们个性发挥。不过从考试的角度讲,这样的要求本身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即使是在今天的考试,卷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你的卷面赏心悦目,自然有利于老师准确地快速地了解你的答卷内容,只是这种要求在古代更为苛刻而已。
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在年轻的时候就曾因为写字不好被淘汰。从此以后他才发奋练字,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而董其昌的书法风格自成面貌是其中晚年时期的事,其早年的时候为了迎合明代的科举考试,也曾写“馆阁体”。我们从其早期小楷中就可以看到有很多当时流行的台阁体的风格。
其实从董其昌早期的书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明代科举考试有多重视卷面了。他虽天资不佳,但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取胜,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书法家。可见“科举导向”对明代书法发展的影响之大。也难怪后世的批评家们把当时书法发展的局限归罪于这种科举的极限要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