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ICAL米迦勒圈静铁耳塞——如此好看有趣的塞子,居然是新品牌!?

耳机林sir 2024-05-16 19:50:22

前几天,我跟几个朋友在酒吧小聚,喝着喝着我看着有个小伙子脖子上挂着的森海塞尔头戴降噪,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掏了副耳塞出来,我说来来来,哥们你试试~

掏出的就是本文这副ARTPICAL MICHAEL,中文名大天使米迦勒,这是个新品牌,同时这副耳塞也是这家新牌子的第一款产品,一圈双静电三动铁的六单元配置,最近经常在听,顺手带着,顺手就递了过去。

但是这一递,最惊诧的倒不是对面的小伙子,反而是跟我一起来的另一位兄弟眼神大异,我们之间十好几年的交情,最初也是在耳机吧作为同好认识的,只不过时过境迁,这些年人家作为室内设计师也是颇为忙碌,早就退了烧,我们平时喝酒又不咋聊耳机行业的新品,所以曾经是烧友的他,反应倒是大很多。

“你说啥?国产新牌子?不是……现在新牌子一出手都能做到这样的设计和颜值了么?工艺完成度看着也很棒,这也太……不行我得听听”。

接下来,听了几分钟,他整个人就更不平静了。这也难怪,你像圈静铁这种复合换能原理,像我这样混在耳机行业里的人自然知道这属于近几年风头正劲的新潮流,而对他这种戴着个ER4就一早退烧的人而言这东西则算是新奇得不行了。一副塞子怎么做到三种换能原理还这么和谐?如何可以在拥有这么明艳的高频的同时还具备足够的中低频厚度和韵味?以及这个明显超出他认知的信息量……

打个比方,你要是穿越回十年前,跟周围的人说2024年会有一款叫做比亚迪秦的国产家轿,八万不到的价格,带倒车影像带定速巡航带卫星导航带各种多媒体功能,零百加速压得进8秒以内,还省油……你周围的人绝对觉得你是在梦呓,这太科幻了,他们不能想象的啊!

通常来说,一个孩子个子长得有多快,他自己的家人肯定没有那种许久没见的亲戚感知剧烈,然而即便如此,当我第一次在展会上见到ARTPICAL时,自认为对这个行业的进化有着足够心理准备的我,震惊程度同样溢于言表,然后自然是好奇的又听又问,那么,咱们把这个品牌的起源稍微整理一二,给各位看客打个底。

ARTPICAL的产品主理人琪琪,实际上从事音频行业也有12年之久了,从HIFI音箱、专业音响、到HIFI耳机前后都有涉及,其间不乏被高文(Goldmund)、第一极品(Esoteric)、麦景图(Mclntosh)、天朗(TANNOY)、KEF这些Hi-End品牌的长期浸淫,这决定了他是个吃过见过听过足够多好东西的人——是的,对于做耳机的人来说,审美经验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然后这个品牌据说是从2021开始筹备,由琪琪负责产品定位和调音,而外形设计则请了美院毕业的专业设计师入局折腾了2年多,咱可以理解为一个主导声音的人,和一个主导颜值的人,共同为此磨合了挺长的时间(想想也不容易,让我想起双人皮划艇,配合初期一定充满了故事),终于这款米迦勒在2024年3月底得以上市。

结果这一上市,就在上海的展会上收了个满堂彩,我当时都拉过好几拨人过去他们展位,毕竟人家光凭产品外观就能把人吸引到,这做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ARTPICAL米迦勒这款耳塞,它让人第一眼看过去就明白这是有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在里边的,绝对绝对不是那种“咱们造了个塞子,里面弄差不多了,外型找人差不多想想主意”那种搞法。这种有立意有野心的设计使得它先天就高人一筹,当然由于我们之前说过的原因——设计师并不了解耳机产业、也不了解这个产业通常的设计实现能力,故而这里就不得不产生了一个理想如何呈现为现实的过程,且该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最终在N版设计修改,以及一系列工艺尝试和调整之后,最后是依靠自研出了一种叫做3D超立体凝晶工艺,才得以攻坚完成,做出了这款美轮美奂、且做工极其精湛的产品。

这背后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我国整体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的折射,甚至是“中国制造2025”的冰山一角。从这个故事里其实你可以品得出,如今的中国制造,绝非有些老外固化成见里单纯的劳动密集粗加工、或者长于生产短于创新那种老黄历了,你提一个想法,就能有在本土做技术攻关的可能,这个技术转而成为ARTPICAL这种新锐品牌的自有专利或技术储备,这是真正的科技强国才能有的打法。

等于一个新品牌,产品还没上市,就已经玩上自主技术了,想想真的,很争气吖!

米迦勒这款产品,从外包装设计,到配件的选用,再到整体的视觉语言运用(包括流畅而赏心悦目的开箱感),每个细节从观感来说打分都非常高,我们可以夸赞这个新品牌硬是要得,也可以认真的意识到,如今的国产耳机品牌,其可预见的未来,已经让欧美日的对手们面目十分凝重了。

线材也非常漂亮,单晶铜镀银集合优秀的编制和外皮工艺,分线器和滑块的独到设计令人眼前一亮,五轴CNC工艺的质感则足以令人爱不释手,总之外观这块儿,全体无死角的棒!

声音方面,作为一款六单元圈静铁,ARTPICAL米迦勒使用了物理独立4分频设计,主观调音的思路基于主理人琪琪的个人审美与喜好——之前说过的,他绝对是吃过见过那种,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也体现在了我在展会上初次试听时的反应上,当时的我对于新品牌的第一款塞子竟然有如此之高的完成度,是十分惊讶的。

详细来说说听感部分吧:

作为一款多单元圈静铁耳机,我个人最忌讳的是这么两件事,就是首先你的高频不能太过僵硬,关于圈静铁尤其是声扬静电单元,在其一代的时候我是有些PTSD的,基本上每款采用这个方案的塞子,高频这块儿都展现出了一种“七寸铁钉灌顶而入”的僵硬与侵略违和感,而且我对这个感觉又十分敏感。好在二代方案开始这个毛病基本就消失了,ARTPICAL米迦勒的高频是具备优秀的延伸和空间感、透明度的,以及静电所能提供的微动态它也有着不算夸张但堪称漂亮的表现力(毕竟只用了两颗,那这就做到挺不错了),在这个前提下它不光不侵略,还蛮灵动飘逸,人情味儿和气氛色彩都有,不呆不僵,那我真的还蛮喜欢。

另外忌讳的则是圈静铁三种换能原理的统合度,说实话,如果调得不够好,那么音色的一致性或者说和谐感,还是会轻易露出破绽,而这也是此种方案最考验厂商的地方,你不能说同样一架钢琴,从最左边到最右边的键,呈现到一副耳机上有精分感啊。这块儿ARTPICAL米迦勒同样给出了令人欣慰的答卷——它的高频亮而不刺,中频厚度中性公允,低频不倾向猛烈的前提下,给了个比较合理的量感/速度感/泛音的均衡处理,且有弹性有活力,铺垫出的整体氛围都是宽松、松快的,于是各种换能原理相处的蛮和谐。

就整体听感而言,这是一个风格上小秀丽、小细腻、小明媚的圈静铁耳塞,一上来提供的场感和空间感都称得上足够大气足够有规模,背景干净程度和黑度则具备一定的“旗舰级”特征,光这两条就足以让它跟那些脏脏乱乱的或低端或拼凑的塞子拉开等级差距,或者说直接你就可以定位为“这玩意儿还是能听古典乐的”。场内的信息量、分离度和层次排布则展现出了六单元圈静铁能给到的很高水平(大家不要拿十几个单元那种来比啊,那就比较欺负人了),乐团的各个乐器各就各位,定位感来说不是那种焊死在位置上的呈现,但也不飘,它主要是还蛮注重空气感和鲜活度的,氛围上不会呆板。

然后动态控制和微动态这一块儿,由于低频量感偏收且远远谈不上刚猛,故而在很大的场面下会有一些气势不足的感觉,等于你要是拿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来考验,它没有办法在火力全开的情况下给到排山倒海的感觉,而如果是编制稍微没那么夸张,比如小提琴协奏,再比如气氛轻松些的POP、包括很多JPOP、KPOP以及民谣,那么它在小快灵方面的动态回馈就很亮眼了,包括且不限于中高频优秀的线条捕捉和残响交待、优秀的空间感呈现、微妙的空气感流动、以及敏锐又不失温和的中频回放,它都能做到让人会心微笑——这其实是一副有主张有想法的塞子,它会让我想起一些有趣的书架箱,那种我不是大尺寸我不做洪钟大吕的、宁愿内秀、又规避了拙劣染色的做法,相当似曾相识。

那么,这种声场够大、三频框架优良、风格内秀的塞子,就不建议拿很大编制的音乐去考验它,其实音乐的细节这种事儿,在演奏的时候就有很多藏在了表象之下,恰好我感觉ARTPICAL米迦勒也是有点这个走位,它不是那种显摆分离度的塞子,它故意藏了一丢丢细节,而这些细节你仔细听是找得出来的,甚至可以理解为某种未必经意的、对主次的处理,这种事儿在之前的舒尔和威士顿上也都挺常见的,又会间接导致耐听度的某种提升——因为有些东西你越听越觉得咦怎么这儿还藏着一个动静呢?这就会被好奇心趋势着想继续发掘。以上这些事情综合起来,那我得说,这塞子的调音,乍一听只是说完成度很高,细细品味下来又会觉得越发有趣,越发有内容。

有趣,对一款塞子来说,包括对一个品牌来说,是很重要的。

而一个新品牌,推出的第一款新塞子,能做到外观十分的吸引人、声音又很有趣,那么你把它推荐给周围的朋友,别人反应大一些,就是一件很自然而然、很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要不,你们也把ARTPICAL米迦勒这款塞子推荐给周围的人试试?万一他们也喜欢呢?

0 阅读:8

耳机林sir

简介: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