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盘不降价,被暴跌的二手拖垮

黄埔圈圈 2024-05-17 03:25:56

楼市并未止跌,仍在一路下探。

底在哪?没人说得清。至少市场的观望情绪很浓。

应该很多人发现,目前市场是一个单边市场:二手价格不断下行,一手价格死扛维稳。

这样的局面,对新房显然不利,一些新盘哪怕全城开渠道,用高佣金发动中介、房V卖房,药效也非常有限。

多提一嘴,如何分辨房V卖房?比如发文开直播,让你加微信私聊,或送某某区域、楼盘分析帖,这些都是要推荐指定楼盘收割的。

不过,新盘价格打不下来,而另一边二手狂跌不止,一二手价差越拉越大,对新盘形成巨大的反噬。

本来现在满大街找不出几棵韭菜,一二手价差拉大的结果,把原本新盘有限的市场购买力拉到了二手这边。

简单讲就是,二手跌出了巨大的性价比,新盘越来越不香了。

01

没错,新盘楼龄新,户型实用率高,有的还配有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引进牌子。

但房子作为商品,它的溢价终究是有限的。

在房子的根本价值——比如居住价值、教育价值、地段及其附着的公共配套(地铁、公园、商业等)价值,这三样没有多少变化时,价格越贵,性价比则越低。

同地段差不多的公共配套,新盘跟楼龄不太旧的二手次新,价差多少比较合适?这是衡量区域房价的“锚”。

在我看来,一般价差在6000-1万/平,即价差20%左右,比较合适。

有了这个价差——价格锚,再通过最新二手成交价,去判断同地段的新盘价格,大致能判断新盘价格的性价比高低。

通过这个价格锚,也能大概判断刚入市的全新盘价格的合适区间。

比如,老黄埔核心区(鱼珠-文冲)几个质素还行的二手盘,目前南、北三房户型今年一季度成交价已跌到了3.2万-3.9万/平区间。

照目前形势来看,这个价格到年底大概率还会跌,预计3-3.6万/平左右。

如按片区一二手价差6000-1万/平,去倒推老黄埔几个新盘合理价格:富颐华庭、中鼎珺合府、保利中央公馆、珠江村旧改、双沙旧改(一城江山海)。

这几个盘目前的市场价,应该在3.6万-4.6万/平比较合适。个别盘南向最好楼层户型,最高应不过5万/平。

照此判断,也就是说,目前富颐华庭卖5-5.3万/平,贵了至少五六千一平,溢价率太高,性价比低。中鼎珺合府更不用说,对比周边二手比如君和名城,南向好楼层最多值4.6万/平,多出的部分算是泡沫。

同样的例子,在天河、科学城的一二手同样适用。

比如天河牛奶厂板块华润天合与新盘观樾、珠江花城与天河润府,新盘都存在一定泡沫。特别是9万多的观樾,对比周边二手次新,泡沫最大。

又如,科学城东的合生中央城与东荟城这对CP,目前东荟城二手成交价,四房3.1万/平,三房2.7-3万/平。中央城F区正常楼层三至四房精装3.3-3.5万/平。

对比之下,中央城略贵,大概有三千一平的“泡沫”,性价比偏低。会买的人,应该弃中央城,以及周边时代天韵、保利锦上,而应选东荟城。

02

所以,对于正准备入市的全新盘,目前的竞品不仅仅是周边在售新盘,暴跌的二手盘更是全新盘的最大劲敌。

最近老黄埔一准备入市的旧改项目相关人士问我预估价格。

我说,项目位置挺好,近地铁,又望江,未来看当然稀缺。但现阶段这种行情,新盘的价格很难独善其身,会受到来自周边一二手的巨大牵制。

如果要卖天河东的价格,外溢客客群的价格认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地缘客的购买力能否承接得起?

而老黄埔恰恰是本地购买力严重不足,严重需要看外溢支撑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周边不断拉大的二手价格,反而成为区域价格的锚定物,重塑区域价值。

而二手跌出了巨大性价比,事实上对于成熟的买家,特别是短期持有的投资客,会更倾向于买二手,而不是价格高企的新盘。

新盘买入到二手上市交易,周期长达四五年。而二手买入最快一个月即可出证,限售两年后即可入市交易。

毫无疑问,二手对于未来市场行情的变动,也更灵活一些。

对于短期投资客来说,他需要判断的是:二手买入后,两年限售解禁后的2-3年内,是否有一波上涨行情。

买新盘显然没有这种短期便利。如果短期四五年左右变现,很容易错失行情。

03

为什么要用二手价格锚,去判断新盘价格?

只因为,二手成交价是真实的市场价,是由市场中未经操控的多数散户自发形成的价格,泡沫相对少很多。尤其是在楼市下行期,二手彻底裸奔,是最真实的动态市场价。

而新盘价格,主要由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掌控,一般未经市场充分竞争,分散的买家并未有足够大的议价权(极少数单位大面积团购相对有优势),散客基本承接了很大一部分泡沫。

新盘价格未经市场检验,与二手价是两个不同的价格体系。

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又因为我们还有限售的时间差(新盘从买入到办证可入市交易,一般4-5年),买入价根本决定不了卖出价。

只不过买入价的高低,对二手交易的速度有所影响。但在信息相对透明情况下,最终卖多少价,基本是根据市场能接受的价格。

买入价高低,只会影响交易量。比如买入价高,卖出时如有亏损,会影响业主卖房的欲望。但说到底,楼市下行期决定业主卖房的因素多元,并不只是利润空间多少的问题。

实际上,当你急用钱,急需置换时,哪怕割肉也要出货的,跟你买入价没任何关系。

所以,买了新盘的业主,实在没必要念兹在兹自家楼盘不同时段的销售价格。一期比二期卖贵还是低,到了二手市场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

决定赢面的是不同楼盘或同楼盘不同组团的配套和区位优劣。

比如,某楼盘一期位置差,卖6万/平。二期位置好,交标升级,卖7万/平。

如果到二手时,行情糟糕。这个盘所在区域市场只能接受6万/平,那么二期最多卖6万/平,要想更快成交,价格必然下调。而一期只能低于二期,比如5万-5.5万/平,才有价格优势,否则很难成交。

可以看到,市场下行期,当初卖得贵的二期并未是一期的“护城河”。所以,未经二手市场的买入价格,都不过是浮盈浮亏的数据而已,根本不必焦虑和自嗨。

所谓“前期业主买得贵,二手肯定不会便宜”,或“后期业主卖得贵,前期业主二手价就有了保障”。

诸如此类的观点,除了自我安慰之外,恐怕就是“要亏就一起亏,决不能让后面业主降价得便宜”的精致利己心理作祟了。

买新盘,真正关心的应该是:你买入的价格,在当时行情下跟周边一二手楼盘,到底有没有价差。

哪怕楼盘地段、配套再好,但如果溢价太高,开发商一开盘就把后面几年乃至十年的利润空间都吃干抹净,从买房投资角度,这种房是性价比极低的投资品。

有时候,甚至还远远跟不上同地段一些被当时市场踩到谷底的楼盘。毕竟,市场的大多数其实盲从跟风者众,踩踏之下,也踩出了性价比。

价格的性价比,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大多数人无法获得绝对的价格优势——所谓历史大底。但如能在某一时间节点获得相对的价格优势,也就跑赢了很多人。

0 阅读:0

黄埔圈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