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作家张纯如:勇敢揭露日军南京暴行,却在7年后饮弹自尽

咔咔西 2023-11-28 19:31:32
前言

“过去几个星期,我一直在活着或死亡的决定之间挣扎……我知道我会这样做,是因为我无法忍受,和面对未来还要与这些痛苦和剧痛相处。”“……我知道我的决定会让其它人感到痛苦,尤其是爱我至深的人。请(你们)原谅我,因为我无法原谅我自己。”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留下了一张写满遗言的纸条后便驾驶一辆白色小轿车匆忙离开了家。当天夜里,美国警方便给张纯如家人带来了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

“我们在洛斯盖图(Los Gatos)附近发现了Iris Chang(张纯如英文名)的车,lris在车上朝自己开了枪,已经死亡……”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和丈夫道格拉斯(Brett Douglas)都错愕不已,他们始终无法相信,年仅36岁的张纯如会选择抛下仅有两岁多的儿子离他们而去。

实际上对于张纯如为何自尽的传言有很多,但归其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张纯如在工作、生活上的不如意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对生活失去期待的张纯如最终选择了自尽。

张纯如作为一名华裔作家,最令人深刻的无疑是她在1997年出版了《南京大屠杀》一书,这本书成了美国当年最畅销的非小说书籍。此书先后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出版,在国际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世人第一次详细得知日军在南京的反人类暴行。

张纯如曾多次引用名言:“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作为一名华裔,张纯如始终觉得自己有责任应该让华人和世界人民知道在几十年前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张纯如36年的短暂生涯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张纯如短暂又不平凡的一生。

血管里流淌着中国血液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普林斯顿。张纯如属于第二代华裔,祖籍为江苏省淮安市。

张纯如可以说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里,她的父母都是拥有博士学历的高级知识分子,在伊利诺伊大学任职。值得一提的是,张纯如的爷爷是国军抗日名将张铁军。

张纯如父母从中国台湾移居到美国后才生下了她,因此张纯如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张纯如父母从未忘记自己的华人身份,他们给女儿取名“纯如”二字就出自于《论语》“从之,纯如也”,本意为“和谐美好”。这足见父母对张纯如的期待。

张纯如从小就很聪明,学习上的事情不太需要父母操心。母亲张盈盈回忆起张纯如小时候的时候表示,张纯如小时候比较文静,但性格十分坚韧和执拗,她坚持的事情一定会想尽办法去完成,而且其他人很难改变她的想法。

1985年,张纯如考入了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系,不过张纯如对于写作很感兴趣,不久后她就转入了新闻系。

本科毕业后,张纯如进入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深造。1991年,张纯如获得了获得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这一年,张纯如还和校友布莱特·道格拉斯(Brett Douglas)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张纯如硕士毕业后就以撰稿人的身份不断给《美联社》和《纽约时报》等知名报纸投稿,写作功底不错的她很快就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

张纯如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血管里流淌着着中国血液的事实,她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写了《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这是一本记载钱学森传奇史的书籍,具有颇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1994年,张纯如偶然参加了一场关于中日战争展览的活动。在展会上,她第一次看到了不少关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黑白照片。当这些血淋淋的照片出现在张纯如面前时,她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

张纯如只是在父母口中了解过南京大屠杀这件事, 但具体是怎样的她也不清楚。这次展会给张纯如带了相当大的震撼,作为一名华人,目睹同胞曾经遭受如此苦难她的心里悲痛不已。

悲痛之余,张纯如觉得自己身为华人有责任让华人、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段悲痛的历史,于是张纯如萌生了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书籍的想法

搜寻南京大屠杀真相资料,踏上中国土地。

张纯如跑了美国多地的图书馆,她发现几乎没有英文书籍刊物记录过南京大屠杀。美国关于二战的研究文献里也没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身边的美国人更是无人知道这一悲惨事件。

张纯如顿时觉得身上仿佛有千斤重,她深知揭露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并不容易。不过张纯如并没有放弃,她坚信总能找到关于南京大屠杀证物资料。

张纯如的坚持最终有了结果,她先后在茫茫史料里发现了两本日记,这就是后来举世震惊的“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

这两本日记成为了日本南京大屠杀的第三方铁证,我们以“拉贝日记”为例,德国人拉贝用德文记载日军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初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的事件,其中还保存了八十几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后来“拉贝日记”也被翻拍成电影,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看一下。

张纯如知道,光有这两本日记显然是不够的。本着追寻历史真相的原则,张纯如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1995年,张纯如来到了南京。她向南京当地相关部门寻求了帮助,并且带上了一名翻译去聆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的讲述。

张纯如从小接受英文教育,中文水平不算太高,一些方言也根本听不懂。因此整个采访过程都比较艰难。出于严谨考虑,张纯如用相机记录了她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的对话。事后再与翻译逐句逐字去对照,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了保证不出现纰漏或者翻译错误。

据张纯如母亲张盈盈透露,当时张纯如每天的工作时间经常超过十个小时,有时候半夜都整理资料。张纯如因为每天工作强度大和接触了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血淋淋的历史资料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失眠和掉头发。

母亲回忆起这一段时间时表示,当时张纯如经常给他们打电话,在电话中他们发现张纯如的情绪不太好,为此,夫妻俩没少开导她。

揭开南京大屠杀真相,遭日本右翼频繁威胁

1997年12月,历经三年艰难搜索资料、整合与创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在美国成功出版。这本书英文名称为《THE RAPE OF NANKING》又被称为《南京暴行》。

这本书一经出版,震惊了整个西方。西方人第一次熟知了人类历史上残酷至极令人毛骨悚然的暴行。这本书连续多月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最畅销书籍。

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而张纯如也不遗余力地参加各种签售会。张纯如多次在演讲中表示:

“我相信最终真相将大白于天下。真相是不可毁灭的,真相是没有国界的。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随着书籍的畅销,日本政府颜面扫地。一些日本人再也坐不住了,部分极端的日本右翼政客开始不断抨击这本书的真实性,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

1998年,时任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多次质疑《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的真实性,称张纯如是“一面之词、并且有很多错误”。

面对齐藤邦彦的多次叫嚣,张纯如并没有退让。她直接在美国某电视台和齐藤邦彦进行连线辩论。张纯如逻辑缜密、口齿清晰用大量事实怼得齐藤邦彦哑口无言。不过嘴硬的齐藤邦彦完全没有要道歉的意思,只用“深表遗憾”这样的话搪塞过去便匆忙切段连线。

张纯如的精彩表现不只在华人圈赢得了喝彩,很多美国民众也把张纯如称为“人权斗士”。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甚至还亲自接见了她。

不过那些极端的日本右翼分子显然不肯放过张纯如,他们不但威胁张纯如“最好多带几个保镖”甚至直接给张纯如寄了装有两颗子弹的信件。

突然离世,令人惋惜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写好遗书后开车出门,后来在车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张纯如去世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华人圈,很多很多华人自发悼念张纯如。

美国著名的《侨报》也发文悼念张纯如:“她想撑起整个的天空,但她的战场无涯,敌人难数……她牺牲了自己。”

一方面人们纷纷为张纯如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在纷纷议论张纯如的自杀原因。当然任何外人的分析最多也就是揣测,无法准确说出她自尽的原因。

直到多年以后,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写了《无法遗忘的女子─张纯如写作之前后》这本书揭露了张纯如的自杀真相。

归根结底就是张纯如在自杀前几个月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并没有好转,最终张纯如选择了自尽。

而至于张纯如为什么会患病,则与工作和家庭的不顺利有关。张纯如自杀前正在写一本关于在菲律宾被日军俘获的美军战俘问题的书,长期写这种灰暗严肃的素材让张纯如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2002年张纯如的儿子克利斯多福出生了,这原本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好事。不过后来张纯如发现儿子有很多不同之处,两岁的时候已经被基本确认患有轻度自闭症。这对于张纯如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工作和家庭的不顺利导致张纯如患上了抑郁症,患病不到半年时间张纯如就选择了自尽。

至于不少人猜测张纯如自杀是因为她写《南京大屠杀》,看过太多战争、虐杀的残忍画面,导致心理压力太大而自杀的。母亲张盈盈则这样回应:

“纯如在探索南京大屠杀史实时,的确心情曾因此感到沉重,“但‘南’书早在1997年就出版,之后她已经在忙别的事,也出了别的书,纯如的死应与‘南’书并没有太大关系”。

结语

张纯如是华人骄傲,她的坚毅和勇敢值得所有人学习。

不过很多不负责任的自媒体将张纯如的去世与《南京大屠杀》进行强行的“爱国绑架”是十分不负责任的,也是对死者的不敬。

铭记南京大屠杀绝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我们有责任让下一代知道几十年前在南京发生过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

珍爱和平,愿世界和平!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 2023-12-13 08:30

    张纯如就是一名人权斗士,英雄!

咔咔西

简介:带你看真实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