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物化的女性:为何男人看球是真汉子,女人呐喊就是“饭圈”?

盼烟和趣事 2025-02-28 17:54:35

最近在第34届乒乓球亚洲杯女单项目中,中国乒乓球女队的王曼昱拿到了冠军,孙颖莎拿到了亚军,蒯曼拿到了季军。

也就是说国乒女单包揽了冠亚季军,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在比赛结束之后,却因为粉丝球迷的问题,搞得大家都不开心。

事情的起因是:当天现场能够容纳16,000名观众的深圳大运体育中心座无虚席。

而这16,000名观众,大部分是莎莎和王楚钦的球迷。喜欢乒乓球的都知道,莎莎的球迷和王楚钦的球迷基本上等同一家的球迷,例如尔东本人。

所以当莎莎迅速整理完退场的时候,全场球迷几乎一起高呼:“孙颖莎,你最棒!”持续了很长时间。

可不巧的是此时亚乒联主办方未能等到莎莎完全退场,球迷安静下来,就已经开始了对曼昱的采访。

而采访的问题又是:曼昱夺冠之后,想对球迷说什么?于是曼昱说了一句:“希望球迷保护好嗓子!”

于是一群自媒体人一拥而上,开始讨伐莎莎的粉丝,并称之为“莎尘暴”。

而无辜的曼昱也被架在火上烤,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结果弄得大家都不舒服。

此时我就在想,为什么在足球比赛中,又是锣又是鼓,鼓乐喧天,彩旗咧咧。

一群热血汉子,扎着红丝巾,光着膀子摇旗呐喊时,我们称赞:“真爷们儿!”

当足球迷辱骂客队,追着球员、教练打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主场优势;当NBA观众制造130分贝噪音,我们赞美魔鬼主场。

就是在去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赛场上,当法国球迷将足球场上的声浪,小喇叭都带过来的时候,我们也为之震撼。

可为什么在国内的乒乓球赛场上,当观众为莎莎呐喊时,却被称之为“饭圈”?

诸位看官我今天的话题不是饭圈文化,而是另有其详,您先别着急下结论。

最近无意当中看到了一档综艺节目,一群保养得宜、风韵犹存的中年姐姐,打扮成女团里16、7岁的少女。摆出各种女团标志性动作,大跳热舞,我不知道这到底美在哪里?

今天我为什么把这两件事连起来说?这就是因为我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女权觉醒这一件事。

前面说道,在乒乓球赛场上的众生相,其实归根结底不是球迷吵了,而是不得不承认莎莎、王楚钦的球迷粉丝是以女性居多。

而众多男性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财力去线下看球赛的时候,于是就传来一个声音:球迷太吵!

莎头球迷的原罪从来不是吵,而是一群女人在吵,男人看不惯了。那么你觉着好笑吗?

为什么男人看球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还得竖起大拇指,真汉子!女人看球就得礼服加身,笑不露齿,温文尔雅?

我就想问一句,男人和女人难道不都是人吗?是人怎么同样的事情还要双标呢?

时间已经来到了21世纪了,男女的社会规范还有如此大的差异化存在?将女性物化的浪潮还是在暗潮涌动,更可悲的是很多女性也认可这样的差异。

请仔细看一下我们身边的影视作品、广告宣传、自媒体视频文案,女性是否简化成漂亮的脸蛋,迷人的身材,最终是为了随时为男人服务的对象。

回忆一下,你是不是常常被“美丽是女人的唯一资本”这种信息洗脑?经常有人告诉你:一个女人如果不美丽的话,如果不能干的话,如果不……巴拉巴拉一大堆。

于是乎卖房子的请美女模特,卖车的也是香车美女。于是乎各种医美、各种减肥产品,都告诉你一个女人如果不精致,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好女人。

当然“女性被物化”是历史进程中的遗留问题,是长期男权社会需求下的结构性产物。

从古代的“父纲夫纲子纲”到现代社会的“玻璃天花板”,女性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女性被社会定义为家庭的辅助者、丈夫的依附者,甚至是社会的附庸角色。

同时在文化和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理想女性形象的标准几乎从未改变。

譬如说影视剧中的女主角,大多在完成爱情故事后才有了“自我觉醒”,而她们的目标大多还是围绕着爱情和家庭展开。

这种文化熏陶让女性的价值几乎与外貌、年龄、婚姻状态等浅显标准划上了等号。

最致命的是无论是收入差距,还是职场晋升,女性似乎总是处于劣势。尤其是事业小成的女性,怎敢结婚生子?一旦进入家庭,自己的努力就会化为乌有。

在这种不平等的环境下,女性的物化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它也被内化成了女性自己的认知——“我必须迎合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才能被接受”。

于是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女性的物化加深了性别不平等,而性别不平等又加剧了女性的物化。

另外,现今社会对于女性被物化的极端反应,就是女权主义的高涨。其实这又是一种,另类的女性被物化。

在智慧书中智慧人认为男人有男人的顺性,女人有女人的顺性。男人是决策者,女人是帮助者。

男与女本来是相辅相成,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关系,而不是彼此辖制的关系!女权从来不是女人代替男人,做男人的事情。

如今的男女,正因为男人瞧不起女人,女人想要证明自己,以至于男人不愿意工作,女人不愿意生孩子,以至于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在男女关系上的混淆与错乱。

那么我们如何拒绝女性被物化,首先就要从女性自身的觉醒开始。作家乔治·桑所说:“女性的自由,首先来自于她们对自己的尊重。”

每个女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外貌和家庭角色的代表,她更是一个拥有思想、情感和梦想的独立个体。

从小到大,女性应该被教育如何认识并尊重自己,如何建立内在的自信,而不仅仅通过外貌来定义自我价值。

如果你总是让自己陷入“美丽即价值”的怪圈,那你永远会在这个充满标签和框架的世界中迷失。

真正的女性力量,是在于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为他人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

更重要的是,男性也需要成为这个改变过程的一部分,因为如果男性能够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摒弃性别偏见,支持女性的平等权利的话,才能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天下大同。

我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只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看到女性在社会中,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被这个社会的一些价值观所影响,以至于被误解,被打压。

女权觉醒并非敌对男性,它的核心诉求是性别平等,是让每个个体都能自由地做自己,无论性别如何。

真正的女权主义提倡的是尊重、理解与合作,而非对立与排斥。因为这个世界不仅是男性在创造历史,而且每一位女性也在参与这个世界的建造。

所以拒绝女性物化不仅有助于女性的解放,也能让男性自己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自由。本来这个世界就是只有男人和女人,何苦互相为难呢?您说是吧?

0 阅读:3

盼烟和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