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那会儿,北京西城德胜门外头,功德林路1号的那个战犯管理所,新收了一批人。
看到一辆车停下,随后走下来三个大个子男的,他们个子挺高,但脸上都没啥表情,显得有些落寞。
手续办妥后,他们踏进了监狱的住宅区,结果把好多已经住在那儿的犯人给震住了。
“这不就是当年军统里大名鼎鼎的三位高手嘛?”瞧着周围人一脸不解的样子,有个人开口说明了情况,“你看,从左到右站的是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他们以前可都是国民党军统局的,深得戴笠的信任。再加上他们职位差不多,年纪也相仿,因此大家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三剑客。”
所以,平时大家伙儿都挺留意这三个人。日子久了,大伙儿发现,其中最肆无忌惮的就是沈醉和周养浩,他俩老拿自己的高学历当挡箭牌,想给自己犯的错找借口,想少担点责任。
但没过多久,周养浩整个人就变了样。
他心态特别阳光,啥活儿都抢着干,而且老是自愿加班,帮管理员提前搞定那些累人的工作任务。
另外,有一回小测验,周养浩居然能把毛主席语录一字不落地从头背到尾。看到周养浩这么大的变化,沈醉是最为惊讶的。
真没想到,以前那个野心勃勃的周养浩,现在居然变得这么“听话”。沈醉心里挺纳闷,但也没去细究太多。
到了1959年那会儿,管理员一公布首批被特赦的战犯名单,沈醉就留心看起了周养浩的脸色。
看他那样子,本来是一脸自信满满,好像赢定了似的,可慢慢地,就变成了满脸不解和恼火。
结果,周养浩的名字并不在那份名单上,他真的是管理所里干活最拼命、努力改造的战犯之一,但很遗憾,他没能进入首批被特赦的人员名单里。
第二年的时候,沈醉都已经成了第二批被特赦的人了,可那时候周养浩的名字还没出现呢。
到了1975年3月份,周养浩总算是搭上了末班车,和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一起,走出了监狱的大门,重获自由。
那么,为啥周养浩被关了那么久才放出来,难道是因为他在里面表现不行吗?
【“书生杀手”周养浩】
周养浩、沈醉和徐远举,在军统里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三个人,大家都叫他们军统的“铁三角”。说到经验和背景,他们三个真是不相伯仲。
但要是在这三人里挑个心眼最多、最阴险狡猾、下手又狠的角色,那肯定是周养浩没错了。
大家都叫他书生终结者。
1906年那会儿,周养浩在江山县一个挺远的小山沟里呱呱坠地了。
为啥他能得到戴笠的特别看重呢?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周养浩和他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
他以前不叫周养浩,而是叫周文豪。后来为啥改名叫周养浩了呢,就是想培养出一种大气魄、大胸怀的感觉。
但实际情况是,他并没按那套来,反倒是变得越来越诡计多端,阴险得很。
周养浩1933年的时候,经戴笠牵线,进了复兴社的特工部门工作。
他那时候从上海法学院的法学专业毕业,本该有个挺不错的前程,但最后却选择加入了国民党的特务行列。
他工作这些年里,做过主任,也当过处长,职位都挺高的。
特别是他当上息烽监狱的头儿那会儿,简直是他最坏的时候,坏得没边了。
周养浩外表看起来文质彬彬,挺有书生气,但实际上,他内心极其冷酷无情,是个真正的狠角色。
1941年那会儿,他成了息烽监狱的管事头儿。
息烽县有个监狱,坐落在贵州省的中间地带,位置挺偏远的。
这个小县城原本人口不到两千,但自从监狱建在这儿后,情况就变了。国民党的人和特种武警陆续到来,人数越来越多。就这么着,原本不起眼的小县城,人口猛增到了一万五千多人。
那时候,息烽监狱表面上说它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地方。
谁心里都清楚,这座监狱在当时可是个专门关押共产党人的黑暗之地。
息烽监狱虽然坐落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里,但它的规模可不小,能装下400多号人呢。
好多咱们熟知的革命者,都曾在这儿遭到过非常狠毒的折磨。
戴笠这人,暴力倾向严重,当了他的手下,周养浩也不免受影响,慢慢学坏了。特别是在息烽监狱刚开始那会儿,管事儿的基本上个个都是爱动手的主儿。
那时候,周养浩已经有了老婆孩子,可他的心还是硬得像石头,良知仿佛沉睡了一般。他被派到了那个偏远的贵州山区,刚到第一天,鼻子里就钻进了一股刺鼻的血腥味,那味道深深地渗进了土里,好像永远都散不去。
从那天起,他就在息烽监狱里头干了4年的头头。
周养浩设计了一套十分周全的监狱管理规矩,他还琢磨出让犯人在服刑时也得干活的法子。
当他手握整个监狱里所有人的生死大权后,他变得越来越坏。周养浩不仅对共产党人施加各种残忍的折磨,而且还变本加厉地用严刑拷打来搜刮钱财。
跟他一起在监狱里工作过的伙伴,没有一个能受得了他那种做法,可周养浩看起来就是把折磨别人当成一种乐趣。
对周养浩而言,平常的殴打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那时候,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用的酷刑可不少,像拿开水浇、用铁火烤这种残忍手段都有。
由于太过剧烈的刺激,罪犯们老是吐个不停,有时还吐血,严重到精神错乱的地步。
或者就是用细长的针去扎犯人的指甲,甚至给他们上电,让他们受刑。
在息烽监狱里头,指甲被拔掉的囚犯多得数不清。
挨过电刑的人,那滋味可就更惨了,简直是疼得让人神经都快没感觉了,连吃个饭都成了大问题。
那时候,在那些囚犯眼里,周养浩简直就是个以残害他人为乐的狠角色,十足像个暴君。
他为了在牢里也能想尽办法捞钱,通常会向那些遭遇不幸的家属提出一堆要求,反正就是,在他看来,人死也得分个“快慢”来捞好处。
只有家里人掏钱,他才会下手痛快,让犯人快点解脱。要是碰上没钱没背景的,那他可就会使尽各种手段折磨,让犯人在死前受尽苦头。
最让人害怕的是,周养浩负责的监狱里头,竟然还关着女犯人。
对待那些女囚犯,他更是原形毕露,野心勃勃,简直把她们当成了自己后宫里的众多嫔妃,数量虽不及三千,但待遇上却毫不含糊。
起初,男犯人和女犯人之间只隔了一堵墙。但日子久了,他觉得这样安排不方便他单独管理女犯人,所以就特别为女犯人建了单独的牢房。
那时候,监狱里头关的人啥样的都有,不光是共产党员,像那些当官的太太、小姐、女间谍,还有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包括女工啥的,都被抓了进去。
从他靠男囚赚了大钱后,他便开始琢磨如何从女囚那里捞一笔。
女性如果不太擅长重体力活,那可以让她们做做针线活,比如缝缝衣服,或者搓些麻绳,然后拿出去卖,这样也能赚点钱。
【周养浩被特赦之后】
最终,共产党取得了胜利,成功地把周养浩这三个大头目特务给关进了牢里。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周养浩刚被关进监狱那会儿,心里头一百个不乐意,老想着法子推卸责任。可日子一长,他好像也被里面的氛围给同化了,竟然开始踏踏实实地改造起自己来。
但他是在1975年3月17日那天,最后一个得到宽恕的战犯。
华国锋宣布完最后一批特赦名单,周养浩一听自己被赦免,眼泪立马就下来了。大伙儿见状,都以为他是高兴自己终于熬出头了。可谁承想,这背后还藏着他的大计划呢。
4月14号,周养浩他们一共10个人,选了坐广州的火车去深圳。
那时候,政府很关照他们,给每个人都发了2000元港币、一套新衣服,还有一张能来回走的证书。不过呢,周养浩却没打算用这些去开始新生活。
虽然周养浩这时已经69岁高龄,但他心里那股想要实现梦想的劲儿,还是一点不减。
他和其他得到释放的人,刚才还在夸战犯管理所对他们待遇多好,可转眼间就提出要去台湾,急着去给蒋介石献殷勤。
真是无巧不成书,他刚好获得大赦,那边蒋介石就因为心脏病突然走了,终年87岁,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这时候,蒋介石的儿子接手了大权,正忙着处理手头上那一大堆乱糟糟的事情。周养浩虽然一再表示自己对他的忠诚,但却被他完全晾在了一边,甚至翻脸无情,硬是不让他再回自己的队伍里。
周养浩这些年忍辱负重,好不容易有了出头之日,却发现以前的老东家已经不认他了。这让他心里特别失落,所以他没有选择回内地,而是直接从台湾去了美国。从那以后,一直到他去世,他都没再回过国。
沈醉早就被特赦了,知道这事儿以后,他才明白周养浩的一片苦心。在改造营那会儿,周养浩故意装出一副要积极改造的样子,原来他是打算出去后再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也就能说清为啥周养浩进了管教所没几个月,就变得特别优秀了。到了他晚年那会儿,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的事儿,他从不在人前多嘴,更不会让记者采访他。
当美国记者去采访他时,他不停地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这明显表明,他在国外的那些经历里,好好琢磨了自己的过去,也清楚自己以前都干了哪些错事。
1990年的时候,周养浩在美国离世了,他那时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