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辅导作业,其实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别让孩子厌学

如波谈育儿 2024-05-11 07:03:18

文/兰妈谈育儿

看过一个教育博主的视频,他是让人羡慕的高考省状元

靠出色的能力考上北大名校,还获得了出国留学的全额奖学金

这算是很多人的“梦中情娃”,也是视为榜样的厉害学霸了

可在谈起学习、和家庭时,他却坦言说:

小时候的我并不喜欢学习,为了不去学校装病肚子疼,有那么一段时间还逃课逃学,只不过后来被妈妈“骗”出了内驱力,才有了后来奋发图强的读书拼劲儿

说到这里,“内驱力”三个字对我的吸引力最大

而所谓的内驱力,是属于一种心理词汇,主要分为三种能力

•认知能力-指的是一个孩子渴望掌握、和学习更多知识,从好奇、收获、再到环境形成“我要好好学习”的力量

•目标能力-指的是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有了信心,才能在更高更远的目标里继续追求下一个目标

•认可能力-指的是为了保持赞许,所表现出的拼搏和努力,随着认可的声音越来越多,附属的内驱力就得到释放,从而化作有力的上进和内驱力追求

总而言之,激发内驱力的价值就是:好好学习的认知形成,追求排名的能力提升,还有获得认可的动机追求

我们辅导孩子作业也是一样,兴趣培养才是关键所在

只要孩子保持获取知识的热情,那在好好学习的自发行为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价值

所以,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够了,那就是“别让孩子厌学”

比如,用以下几个思路养娃,孩子的自驱力爆棚,对学习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01

多一些“套路”

让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

经常听很多家长说:“为什么学霸学习总是那么简单,而我的孩子学个习,那就跟打架一样困难”

事实上,当你觉得孩子学习困难、学不进时,就说明方法错了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变方法才能让孩子保持学习热度,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最近才知道,三姨的女儿,考研归来,大家都夸她“有出息了”

可每次说起这个表姐,老妈都一脸不可思议

她说:“你表姐小时候是最不喜欢读书的那一个,现在却成了最有出息的那一个,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向表姐解惑

给出的答案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时三姨定的一个规矩:

“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不用上山放牛羊,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表姐一听这招,立马来了积极性

当大家知道她“学习好可以自己决定干什么”都纷纷羡慕后,表姐更是由内心感到自豪

从此,对学习的积极性更强,当主动学习形成习惯后,不需要旁人提醒也能自觉完成任务

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得出,内驱力不是靠提醒就能自觉完成,首先需要的就是吸引力

一旦“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了理由之后,学习就自然变得更有吸引力了

而纵观表姐的学习之路,我还发现了一个技巧:育儿需要“多一些套路”

就像表姐讨厌学习时,三姨使用的“你好好学习,就能拥有选择自由”,这本身就是一种“套路”,还是能抓住人心的一种套路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孩子讨厌学习的理由是什么?无非是两种:

第一,学习太难了

第二,想要多玩一会

抓住这个心理,再向孩子抛出“学习好就能选择自由”的橄榄枝,那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弃暗投明,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才不会走弯路

我们辅导孩子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

与其紧盯着“写了多少”、“还有多少没写完”,不如直接放权,告诉孩子:“写完作业后,你可以自由安排剩余的时间”

这种自由“套路”,也会让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和上进动力

02

多一些“示弱”

让孩子能体会到成就感

养育孩子需要“套路”放权,更需要多一些“示弱”,让孩子能够体会到成就感

还有一位妈妈,她女儿也是一名不爱学习的学渣

偶然间,她在网上看到了“反向育儿”的言论

突发奇想地现学现用,让她一下子变了一个人似的

比如,从外面新买的作文书,她不再直接丢给女儿,而是小心翼翼地拿进自己的房间收好,然后又特意叮嘱女儿说:“这是妈妈买给自己的书,你可不要随便乱动哦”

可是,孩子越禁越想,妈妈越是不让她看,她越是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特别是妈妈拿着书读得津津有味模样,让她心痒难耐,对书中内容的好奇程度也达到了最高

等到孩子的欲望表达出来时,妈妈也不会直接分享,而是再次叮嘱说:“好吧,借给你读一会,但到时间就要还我哦”

于是,在这种得不到越想要,有借有还的时间紧迫、和欲擒故纵下,一颗不愿意读书的心就慢慢被书中内容俘获了芳心

这一点就值得很多家长多学习学习

我们教育孩子、辅导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希望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

可如果辅导的结果是争锋相对、相看两生厌,那一定是方法错了

最常见的原因,也是父母太强势,把孩子给弱化了

就拿兰妈自己来说,大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曾经因为辅导作业常常气得嗓子冒烟

嘴里也几乎是什么话难听就说什么话,原本是希望女儿能迷途知返,不再继续拖延磨蹭,可结果却是我越唠叨她越嫌烦

有一次,还直接气势汹汹地质问我:“妈妈,我是不是你捡来的”

我诧异地问她:“为什么会这么想”,她回答说:“你每次都对我那么凶,肯定是捡来的”

也就是这番对话让我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

从此,改变了强势的说话态度

我也发现:你对孩子示弱,孩子更有成就感,做什么也更积极、起劲一些

03

多一些正向反馈

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激发

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与能力,只是他们身上的潜能还没有被发现罢了

有位母亲曾在网上留言说:

“我的儿子自从上初中之后,对学习就越来越懈怠,一点都不上心了,我几乎天天在催,可一点效果也没有,孩子甚至还总嚷嚷着让我别管他,离他远点,为什么事情会变成现在这样,他以前不是这么叛逆的”

从言语间可以看得出,母亲所认为的问题所在,就是孩子进入了叛逆期

可事实上,孩子身上哪有那么多的叛逆,更多是“不能理解”造成的情绪崩塌

正如母亲所言:“孩子以前不是那样的”,那为什么现在变得如此叛逆呢

简单了解几句,我发现这位母亲有严重的控制欲,对她儿子的事情全部包办,也不允许有稍纵偷懒

因为在她看来:好习惯难养,坏习惯只需要一件事就够了

于是,母亲能做的就是不断给予孩子严厉管教,但学习本身就是一条漫长又枯燥的成长之路

想要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光是多一些“套路”、和“示弱”是不够的,需要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如果我们总是以高目标去要求孩子,那结果就是在打击孩子的信心,直到产生更强烈的抗拒心理

所以,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不是严以律己,而是把潜力发掘出来

在这方面,我们就要向孩子不断多一些正面反馈了

比如,告诉孩子:“你这次完成作业的速度比上次快了2分钟,说明你掌握知识的能力又提升了”

又或者,告诉孩子:“我发现你今天写字的姿势规范了很多,肯定是老师夸奖你了吧,看来并不是妈妈一个人觉得你进步了”

这些正面反馈带来的积极暗语,会温暖孩子的整颗心,也能激发他们“相信自己”的潜能爆发

这一点,恰恰是孩子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极与动力

04

多一些目标推进

让孩子获得更多自主力量

杜根定律告诉我们:“自信才是获得一切的开始,因为胜利迟早都是属于有信心的人”

可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自信这东西拥有的时候简单,破坏的时候也极为脆弱,可能一句不经意的指责和对比就能让孩子丧失动力

女儿班上有个女孩,叫萱萱,原本是一个特别文静的女孩

她的妈妈呢,平时经常会见面,大家也会随口聊几句和孩子有关的话题

可有那么几次,我发现萱萱这孩子的嫉妒心极强

举个典型的例子

女儿在班里是属于比较高挑的个子,也因此被选中放学走路队的旗手

萱萱的妈妈在路上看到过几次,见到我们也会夸奖说:“真厉害,都成了路队旗手”

这句话被萱萱听到后,当时就撅嘴巴,还满脸不快地说:“一点也不厉害,不就是举个旗子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天,路队结束后,萱萱就从我女儿手里抢走旗子,说得是借走看看,实际上却是故意搞破坏,还把旗子的杆子给掰弯了

这件事经过老师的调解,才传到我和萱萱妈妈那里

她得知后,气呼呼地把萱萱拎到一边教训一顿,孩子全程不说话,但我却看到了她眼底的自卑和懊悔

于是,我安慰说:

“没事,阿姨知道你也想举着旗子,可这个活呀,它只有个子高的学生才能撑得起气场”

“不过,你也有你的身高优点呀,就像在班里能坐在前排一样,听课更清楚,就连举手回答问题都能被老师更好发现”

从那以后,听女儿说,萱萱在课上听讲格外认真,就连举手回答问题都举得老高了

这就是目标推进的效果,也是激发内驱力的优点推进

就像很多时候、很多家长,都喜欢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去激励自家孩子

很明显,这是不对的,只会让孩子的内心负担更重、对自我认可感更低

不想孩子的内驱力中断、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那就需要对孩子多一些目标推进,多发现一些对孩子有利的环境、或进步地方,等孩子接受到这些信息后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发展

而这种自觉性,恰恰也是让孩子获得更多自主能量的内驱力之一

05

多一些距离保持

让孩子吃点苦、明白努力意义

好好学习,可以像个习惯一样产生影响,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求知推动力,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还是经不住敲打的

想要孩子经得起考验、守得住内驱力,那保持距离让孩子吃点苦、明白努力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有这样一个男孩,因为学习的问题和父亲大吵一架

父亲问他:“你不上学打算怎么办,跟我一样去工地打工吗”

男孩回答说:“只要不上学,做什么都行”

父亲一气之下,就把孩子带到工地干起了苦力活

然而,风吹日晒,仅仅半日时间男孩就叫苦不断,立马服软说:“我知道错了,我想回去读书”

还有一个女孩,嫌妈妈太唠叨,每天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还在门口贴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闲人勿扰”

被女儿厌烦、伤透心的妈妈,意识到“催促不起效果”后,就放弃了挣扎

她听从了老师的建议,不再对孩子手把手教学、也不再眼对眼盯着,而是把写作业的时间彻底交给孩子

然后再定个规矩:晚上21:00关灯睡觉,全家人都要共同遵守家规

意识到:“时间不等人”,再经历了:“第二天交不上作业”后,女孩写作业磨蹭、敷衍的态度就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就是距离产生美,距离下培养责任心

如果我们总是把孩子当成“事事都需要提醒”的长不大性格,那孩子也许就真的长不大了

不想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也不想孩子经不起诱惑,那就帮孩子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

即:“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当然是未来可以有更多选择了

不过,这个目标可不是大道理就能贯彻明白,想要孩子感同身受地明白学习的意义,那就要让孩子吃点苦、认清楚现实

比如,孩子不想上学,想要通过挣钱证明自己,那就不要给予帮助,让孩子去体验一下生活的苦处,才能认清现实,并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

又或者,孩子不想上学,就喜欢在家里躺平,那就断电、断网、断零食,让孩子明白:“若没有父母在背后的经济支撑,究竟还能撑多久”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把火,这把火可以成就人生、也可以改变命运

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点燃孩子这把火,帮他们释放内驱力,然后自觉、自信、自由地完成自己的人生主题

那么,关于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这件事情,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6 阅读:1302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