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笼罩着晋南小城,某处逼仄的出租屋里,十岁的张某在潮湿的棉被里蜷缩成团。他听着厨房里酒瓶碰撞的脆响,知道继父的皮带很快又要落在自己背上。这个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他的记忆里却填满了血腥的味道。
一、被铁链锁住的童年
2022年隆冬的某夜,张某蹲在公共厕所的隔间里,用冻得发紫的手指擦拭膝盖上的血痂。三小时前,继父因为他忘记倒掉泡面汤,将整碗滚烫的面汤泼在他身上。此刻他不敢回家,只能把校服裹得更紧些——衣服下的皮肤布满新旧交叠的淤青,有些是皮带抽的,有些是烟头烫的。
生母谢某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孩子最后的生活影像:2023年除夕夜,全家围坐在火锅前,镜头扫过张某时,他正慌张地把红肿的右手藏到桌下。这个本该收红包的夜晚,他因为打碎酱油瓶被继父用擀面杖敲断了小拇指。
二、血色五月天
2023年5月4日清晨,张某跪在客厅的瓷砖上擦地。宿醉的继父突然踹翻水桶,揪着他的头发往墙上撞。生母举着手机录像,嘴里念叨着"让你不听话"。这场始于早饭洒了米粒的惩罚,在正午阳光最烈时演变成持续三小时的虐打。当孩子终于停止抽搐时,施暴者才发现他早已没了呼吸。
两天后的深夜,王某扛着麻袋走进祖坟地。月光下,他挖开自家老人的坟茔,把养子的尸体塞进棺材缝隙。泥土落回墓穴的闷响中,混杂着女人压抑的呜咽——谢某正在五米外的槐树下发抖,手里还攥着给儿子新买的书包,拉链上挂着他生前最爱的奥特曼挂件。
三、谎言织就的寻人启事
"我家孩子赌气离家了!"5月8日,谢某在派出所抹着眼泪,手机屏幕上是精心剪辑的"母子温馨合照"。全城志愿者顶着烈日搜寻时,这对夫妻每天准时到公安局"了解进展",王某甚至对着媒体镜头哽咽:"找到孩子我给他磕头认错。"
转折发生在DNA鉴定报告出来的那个雨夜。刑侦人员在王家衣柜深处,发现了沾着脑组织碎片的棒球棍。当民警出示祖坟挖掘现场的取证照片时,谢某突然歇斯底里地大笑:"谁叫他总学不会喊爸爸!"
四、审判庭上的生死簿
2024年4月28日,运城中院笼罩着凝重的气氛。王某全程低头盯着脚镣,当听到"死刑"判决时,喉结剧烈滚动却发不出声音。谢某听到"无期徒刑"时突然尖叫:"凭什么!那些伤大部分是他打的!"她扭曲的面孔倒映在法庭玻璃上,与一年前伪造寻人启事时的悲戚母亲判若两人。
旁听席最后一排,张某的生父死死攥着判决书。这个在工地摔断过肋骨都没哭过的汉子,此刻正用判决书盖住脸无声抽泣——他最后一次见儿子,还是四年前民政局门口,孩子抱着他的腿问:"爸爸你要去哪?"
春风吹过临猗县的麦田,祖坟旁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艳。有村民看见,那个总爱在放学路上捡矿泉水瓶的男孩,曾在这里用树枝画过全家福。如今坟前的判决书复印件在风中哗哗作响,仿佛在提醒每个路过的人:有些伤口永远不会结痂,有些罪恶永远不配被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