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消融术的前沿进展: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小雁的记事本 2025-04-16 03:08:18

编者按: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导管消融治疗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成为药物难治性症状性心房颤动的重要干预手段。随着三维标测系统、压力感应导管及脉冲电场消融等技术的革新,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本文聚焦ACC.25会议上PRAGUE-25研究最新结果,特邀捷克布拉格查尔斯大学Pavel Osmancik教授进行了深度专访。

《国际循环》: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心律控制策略,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脏消融手术。指南中推荐的导管消融主要适用于哪些患者?

Pavel Osmancik教授:我们可以将进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心动过速诱导的有心肌病病史的患者,其左心室功能受损。通常,这些是心房颤动的非阵发性形式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有证据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将提高生存率。如果通过导管消融改善射血分数,治疗心房颤动诱导的心肌病,或即使不是心房颤动诱导,而是其他疾病诱导的心肌病变,如果患者具有窦性心律而非心房颤动,则结局较好。因此,对于这组患者,有证据表明这种治疗策略可提高生存率。另一组患者是无心力衰竭和左心室功能障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而言,没有证据表明导管消融可提高生存率,但它的确改善了生活质量,而且在心理上感觉更安全。

《国际循环》:临床实践中,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常用策略有哪些?其安全性和疗效如何?

Pavel Osmancik教授:所有导管消融手术的基石是肺静脉(PV)隔离。在许多试验中已显示,它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均有效。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这是唯一应进行的消融方法。这种情况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方面有所不同,因为肺静脉隔离是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第一步,它是否足够有效很难说。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而言,可考虑将其他治疗策略添加到肺静脉隔离中,但事实证明,尚无策略优于肺静脉隔离。因此,老实说,我们不知道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该怎么做,但必须先完成肺静脉隔离,是否有更有益的治疗方法还有待探索。因此,肺静脉隔离是所有心房颤动治疗的基石。

《国际循环》:与心房颤动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哪些?生活方式和风险因素的改变在其预防中的效果如何?

Pavel Osmancik教授:心房颤动的发生也有一部分遗传因素,有些基因与较高的心房颤动风险有关,但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是肥胖,高血压和年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随年龄、肥胖和高血压的增长而增加。我们不能对年龄做任何事情,但可以做很多事情应对肥胖和高血压。正确治疗高血压和避免肥胖是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很好预防措施。

《国际循环》:此次会议上,您公布了PRAGUE-25研究的最新进展,请介绍一下主要研究结果?

Pavel Osmancik教授:这项研究主要与肥胖相关,因为肥胖实际上是心房颤动的最重要风险因素。如果减重,心脏保持节律的机率更高,但这是在非随机试验的患者中进行的测试。为验证这一结论,如果我们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减重,减少饮酒和增加体育锻炼),是否会与这种联合治疗的疗效一样好,与导管消融的疗效一样好?这是该项研究的主要问题。我们将其设计为一项非劣效性研究对比不同的治疗策略,希望两组的结果相似。

研究随机分配203例患者——导管消融组为100例,另一组中为103例,接受抗心律失常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结果非常令人惊讶,因为导管消融组优于生活方式改变联合抗心律失常治疗组。分析原因可能是:首先,患者未实现我们所希望的他们体重的减轻,预期目标是实现最初体重10%的损失。其次,如果患者肥胖并且有心房颤动,那么启动预防为时已晚。肥胖与心房颤动有关,如果进行减重,则可能结局会有所改善。对于肥胖且已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则应通过导管消融进行治疗。当然,如果开始减重,则对心血管健康更好。如果心房颤动已存在,只通过所谓的预防计划治疗它,可能为时已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