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为了让文在寅吃牢饭,已开始最后的挣扎,但注定翻不了天!

小丁说商业 2025-04-27 20:34:48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他盯着文在寅,像盯着一条漏网的鱼,刀已经举起,能不能落下,谁也不知道。

工具化的审判:从家事到国事

凌晨三点,韩国检察厅的灯还亮着,检察官金某在整理证据,一张张影印的文件堆在桌上。

徐某的简历,航空公司的人事记录,文在寅女儿的转账记录。

“你能从这些垃圾里挖出文在寅的罪吗?”副检察官推开门,冷笑一声。

金某皱着眉,看着那份所谓的“核心证据”,徐某在2018年被任命为韩国某航空公司高级顾问。

高薪,零经验,背后隐隐约约的,是一条看不见的利益链,但链条断了,剩下的是空洞的猜测。

检方的逻辑是:文在寅停止给女儿汇款了,所以文在寅收了贿。

这条逻辑让金某自己都觉得荒唐。

受贿金额2.23亿韩元,看起来不小,可与历任韩国总统被指控的金额比起来,像一粒沙子。

李明博案涉及的贿赂超过数十亿韩元,朴槿惠更是高达千亿。

徐某的案子,偏偏成了尹锡悦阵营的突破口。

一个前总统的女婿,一份普通得几乎没人注意的聘任文件,被政治放大成“国家级丑闻”。

真正让案件变得复杂的,是检方的多案齐发。

太阳能项目舞弊案、延坪岛公务员枪击案、遣返朝鲜渔民案、蔚山市长选举案,五条战线同时展。

每一条线索,都像一把生锈的刀子,指向文在寅。

可每一把刀子,都缺了刀柄。

太阳能案的金额高得离谱,2600亿韩元,媒体追着问:“涉及文在寅本人吗?”检察院发言人支支吾吾。

延坪岛案指控文在寅“玩忽职守”,理由是公务员遭枪杀后,文在寅政府反应迟缓。

遣返朝鲜渔民案则更离奇:两名涉嫌杀人逃亡的朝鲜渔民被遣返,检方硬生生扣上“违反人道主义原则”的帽子。

案件堆得越高,漏洞越多。

文在寅在2022年卸任时,曾对助手们说过一句话:“不要留恋,不要后悔,不要辩解。”

这句话,被检方当成了“心虚”的证据,也被支持者当成了“清白”的宣言。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年轻人不关心这些,老人们坐在茶馆里骂骂咧咧。

“狗咬狗。”一个穿着蓝色外套的老头吐出四个字。

真正的问题是,尹锡悦不是单纯想定罪,他想塑造敌人,在政治舞台上,敌人比朋友更重要。

司法的绊马索:自己挖的坑,自己跳

回到2019年,文在寅坐在青瓦台办公室,亲自审阅了一份司法改革草案。

那天,天阴得像锅底。

“检察权,必须分散。”文在寅盯着文件,声音低沉。

检警分权改革正式启动,检察院失去了对全部案件的独立侦查权,特别是金融、贪腐、选举领域的调查权力,部分移交给了警察厅。

法律一旦通过,检方办案需要警察的初查材料,还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

这套机制,本来是为了防止检察权滥用,现在,成了尹锡悦的噩梦。

2024年,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检方申请搜查文在寅私宅,理由是寻找与女婿案相关的直接证据。

法官翻了翻卷宗,问:“直接证据在哪里?”

检方沉默了八秒钟,低声答道:“还在调查中。”

搜查申请被驳回,理由写得很直接:“程序瑕疵,证据不足。”

韩国宪法明文规定:“未经确凿证据,不得侵犯个人住宅。”这条规定,在尹锡悦主政时依然有效,法律不会因为政权更迭而屈服。

另一条无形的防线,是韩国司法界的传统,无罪推定。

过去,历任总统因贪腐锒铛入狱,背后都有压倒性的证据:录像、银行转账、证人证词,文在寅这里,最多的是“推测”与“推论”。

一位资深法官私下说过:“推测不能入罪,推论不能戴铐。”

司法界的气氛很微妙。

一方面,检方承受着来自尹锡悦办公室的压力。

另一方面,法院和律师界普遍保持距离,不愿背负“政治打手”的骂名。

2024年12月,案件推进到关键节点,检方秘密策划再次突袭搜查,被内部告发。消息传到媒体,舆论哗然。

《韩民族日报》头版大字标题:“检察权力滥用,韩国重回黑暗?”

那天晚上,首尔光化门前,数千人举着蜡烛抗议,一个中年妇女喊着:“不是为了文在寅,是为了我们的未来!”

警方不敢驱散,上一次蜡烛革命,让朴槿惠在监狱里度过了五年。

检方进退两难,既无法迅速定罪,也无法彻底撤案,每一个拖延的日子,都在消耗尹锡悦的政治资本。

背后真正的逻辑很清楚:

文在寅不是没有漏洞,只是,韩国司法系统已经不允许简单粗暴的“政治审判”了。

权力的坠落:尹锡悦的双输困局

2024年秋,韩国政坛气氛比天气更冷。

尹锡悦在青瓦台的办公室里摔碎了一个杯子,金建希的案件,像一条毒蛇,缠住了他的腿。

“别让她出现在镜头前。”尹锡悦冷着脸,对幕僚下令。

幕僚低头不语,金建希涉嫌挪用公款、操纵股票,证据比文在寅案清晰得多,检方想压,却压不住,新闻越封锁,越在社交网络上疯传。

一位议员在国会咆哮:“你们追杀前总统,自己的丑闻却像漏水一样收不住!”

支持率开始塌方,韩国社会舆论调查公司公布民调:

尹锡悦支持率23%。

不支持率68%。

其中20岁至40岁群体中,不支持率高达78%。

蓝色潮水正在涌动。

左翼的李在明,带着他一贯的粗粝作风,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在济州岛演讲时只说了一句:“他们怕我们赢。”

台下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

2025年6月的大选,像一座山,正压在尹锡悦阵营的胸口,时间越来越少。

每一个司法动作,都像在押注,赌赢了,可以延续政权;赌输了,自己也要成为清算的对象。

尹锡悦开始频繁召开闭门会议。

一次会议上,他声音嘶哑地说:“打碎他们的保护伞。不要留手。”

底下人面面相觑,没人敢提醒他:法律不是军队,命令无法直接生效。

更糟的是,保守派内部也开始出现裂痕,一些老资格议员公开表示反对,担心过度清算引发反噬。

一位党内元老在记者会上冷笑着说:“别到最后,文在寅没坐牢,自己先被清算。”

这句话像一把刀,插进了尹锡悦阵营的心脏。

结局已定:文在寅的平稳落地

2025年春节,文在寅坐在庆尚南道的家里,和邻居们一起喝着米酒。

“检察官来了好几次了吧?”一个邻居半开玩笑地问。

文在寅笑了笑,抬头望着院子里的老松树,没说话。

那棵树,是他年轻时亲手种下的,如今枝干苍老,却依然挺立。

首尔法院传来消息:

女婿案,以证据不足,正式裁定不起诉,其他案件,因时效过期、证据链断裂,陆续撤案。

文在寅的律师团发表简短声明:“正义,未曾离开过。”

保守派媒体咬牙切齿,左翼媒体一片欢腾,街头巷尾,议论更热闹了。

光化门前,一位老人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十二个字:“太阳照常升起,人心自有公断。”

李在明势不可挡,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稳定在48%以上,领先对手超过20个百分点。

即使李在明本身也有司法纠纷,但在韩国政治生态里,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保守派已经失去了主动权,失去了民心。

而文在寅,虽然经历了调查、传唤、搜查威胁,却始终没有穿上囚服,他打破了韩国总统卸任后“必然坐牢”的魔咒。

他的平稳落地,不是因为完美无瑕,而是因为时代的天平,已经倾斜到了另一边。

更关键的是,他背后有一整代人的支持,那些曾经在广场上举起蜡烛,推翻朴槿惠的人们。

他们相信,哪怕这个国家的问题再多,也不应该回到过去,靠审判政治对手来维持权力。

0 阅读:7

小丁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