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您了解吗?对小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如何鉴别食物所含

宛白看健康 2024-05-10 09:12:38

5月9日,知名奶酪品牌妙可蓝多陷入产品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质疑中,起因为一网友发现,妙可蓝多奶酪制品的配料表中,含有一项名为“食用油脂制品”的成分,该网友认为这个“化名”的背后就是反式脂肪酸,一时间话题冲上了热搜。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反式脂肪酸,什么是反式脂肪酸?产生途径有哪些,哪些食物可能存在反式脂肪酸,如何鉴别?反式脂肪酸有哪些危害以及日常如何减少摄入等: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产生途径有哪些?

脂肪酸是食物脂肪所组成的结构形式,反式脂肪酸就是脂肪酸结构组成形式的一种,与正常的顺式脂肪酸相反。反式脂肪酸是在氢化油脂中产生的,如人造黄油。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氢化是一种油脂加工工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油脂的稳定性,达到长期储存。

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

第一,存在于天然的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天然油脂中,其中动物脂肪及其乳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占到总脂肪的1%-10%,但这种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无害。

第二、来源于植物油的加工过程,氢化植物油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其反式脂肪酸含量可达20%左右。人造奶油、起酥油、煎炸油等食品专用油脂产品中,如果以没有完全氢化的氢化油作为配料,其中就含有一定数量的反式脂肪酸。此外,在油脂深度精炼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其含量一般为总脂肪的1%-5%。

第三、不当的高温烹调、煎炸等烹饪过程中也是很容易产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其生成的量与油脂的品种、烹饪条件有关。比如油炸、煎炸食品。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

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我们可以通过权威研究来得以证明。

研究评估一致表明,反式脂肪酸对对血脂和脂蛋白是有影响的,反式脂肪酸的摄入过多,可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使TC/HDL-C比值增高,LDL-C/HDL-C比值增加,以及脂蛋白升高,并增加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摄入来源于氢化油的反式脂肪酸会使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16%,同时,如果降低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冠心病风险会下降。还有研究表明,会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的健康。

研究结果综合表明,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而且有来自进一步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显示,每增加1%来自反式脂肪酸的能量,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6%,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与某些类型的癌症风险升高有关,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等。

《2023年倒计时,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全球消除反式脂肪酸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50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酸而过早死于心血管疾病。

如何鉴别食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

目前市场上很多加工食品中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一些人造黄油、以及某些休闲食品、烘焙食品以及油炸食品中,都可以找到反式脂肪酸。

这个可以从食物的配料表中看到,如果有代可可脂、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人造黄油、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氢化棕榈油、氢化菜油、起酥油、酥油、人造奶油、植脂末、植物性酥油等,都表示可能存在反式脂肪酸。

日常常见的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炸鸡腿、炸薯条等油炸食物,珍珠奶茶、人造黄油的蛋糕、人造奶油的蛋糕、含有植脂末的奶茶、加工食品如各种蛋黄派、蛋糕、沙琪玛、比萨、汉堡、三明治、饼干、油饼、油条、牛角面包、方便面、泡芙、巧克力、糖果、冷饮、月饼、酱类、甜甜圈、脆饼干、松饼等。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不是所有的加工类食品都不能吃了吗。当然不是绝对。还有的一些加工食品标注为“0反式脂肪酸”但不代表不含。根据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过每百克0.3克时,可以标注为“0”.这也就是大家存在的疑虑,为什么标注为“0”,但配料表中却存在以上所说字样的缘故。因此,日常建议要少吃加工类食物。

如何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建议,中国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膳食中,来源于食品加工生产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最高限量为膳食总能量的1%,大致相当于2克。

日常饮食如何限制低于2克的量,首先日常饮食模式要健康,尽量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物,因为评估显示,反式脂肪酸来自加工食品的占到了71%。其中又以植物油来源最多,占到了50%,如植物人造黄油蛋糕,含植脂末的奶茶等,加工食物也不是一点不能吃,可以试着选择一些未氢化油制成的加工食品,这个就要学会看实物的配料表,不仅选择“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还要选择成分列表中没有氢化油的食品。除此之外,要少吃油炸食品和部分用氢化植物油制成的烘焙食品。

至于这次妙可蓝多的奶酪制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还需鉴定,暂无定论。但我要说的是儿童食用再制奶酪要选择干酪含量达标的。看配料表如果有以上成分的,且没有标注“0”的就不要购买,如果有标注“0”,配料中有成分字再样的,就说明含量低于标准。另外,摄入量低于最高限量,对身体发育就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4

[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3]医学新视点 这种不应该存在于食物中的物质,危害了数十亿人,每年导致50万人死亡|世卫组织 [OL] 2023-02-07

0 阅读:7

宛白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