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死前给刘备留下3大猛将,足以让他稳坐徐州,奈何被刘备错失

徐庶阅览过去 2025-04-27 01:40:5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陶谦这老头在徐州那片地界可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临终的时候,其实给刘备留下了三位厉害的猛将。不过呢,刘备却没能好好重用他们,这事儿在历史上一直争议不小。咱今儿就结合当时陶谦集团内部的权力结构,还有刘备整合力量时遇到的麻烦,以及那乱糟糟的割据格局,好好唠唠这事儿。

陶谦麾下三大猛将

这第一位啊,是陈登。这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儒将,出身徐州的名门望族。他对内治理地方那是一把好手,对外军事防御也相当厉害,曾经带着少量人马两次把孙权打得灰头土脸,连曹操都把他当成对抗江东的关键人物。陶谦一死,陈登表面上是支持刘备的,可他背后的家族利益跟徐州本地的势力绑得死死的。他心里琢磨着,得找个能稳稳守住徐州的大老板,刘备刚来徐州,根基太浅,他看不上。最后啊,陈登就投靠曹操去了,成了曹操制约孙权的一道屏障。

第二位是臧霸,这人可是个军阀做派。早年他劫狱救他爹,那勇猛劲儿一使出来,谁都拦不住,打那儿起就显露出他的独立性了。陶谦也就是名义上能管管他。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臧霸趁机扩大地盘,把琅琊、东海这俩郡捏在手里,搞出了个“泰山帮”割据集团。刘备接管徐州后,臧霸也就是表面上归附,实际上还是自己说了算,死不交出实权。

第三位是孙观,他是臧霸的结义兄弟,打仗的时候经常冲在最前面当先锋。他的势力都靠着臧霸集团呢。刘备到徐州当老大的时候,孙观也没掺和权力交接这事儿,后来跟着臧霸一起投了曹操,成了曹魏防御北疆的重要力量。

刘备错失三将的原因

刘备刚得到徐州的时候,心思全放在对付曹操、袁术这些外面的威胁上了,压根儿没顾得上收编陶谦的老部下。就说他把徐州的治所搬到下邳去安抚臧霸,可却没建立起有效的军事控制办法,结果丹阳兵(曹豹那拨人)和泰山帮(臧霸那拨人)还是各玩各的。再看看曹操,人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手段一套一套的,刘备跟人家比,根本没法制衡那些地方豪强。

徐州的权力结构也复杂得很,有丹阳派(陶谦的嫡系)、本土士族(像糜竺、陈登这些人),还有外来的豪强(臧霸)。刘备出身寒门,就靠着关羽、张飞这些铁哥们儿,根本调和不了这些派系之间的矛盾。陈登虽然挺欣赏刘备,但家族利益更重要,最后还是跟曹操合作去了。臧霸呢,觉得跟着刘备没啥更大的发展空间,就慢慢疏远他了。

吕布偷袭徐州,曹操又二次来征伐,这些事儿一下子就把刘备整合势力的时间给压缩没了。吕布勾结曹豹拿下下邳的时候,刘备仅有的丹阳兵也倒戈了,陈登这些士族也都在旁边观望。袁绍倒是承认刘备徐州牧的身份,可也就是口头上支持,根本没给啥实际的军事援助。

错失三将的影响

要是陈登、臧霸能被刘备好好整合,那就能在“徐州—广陵”搞出一道防线,挡住曹操和孙权。可刘备把徐州丢了,只能跑到荆州去,争夺中原的计划也被推迟了。

徐州的人才都流失了,刘备后来只能更依靠诸葛亮代表的荆州集团。这么一来,蜀汉这个“外来政权”和益州本地势力就对立起来了,为以后蜀汉内部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臧霸的泰山军擅长在山地作战,要是加入刘备的阵营,说不定能弥补刘备骑兵不足的短板。陈登的防御经验,也能让蜀汉北伐的策略更完善。可这俩人都没跟着刘备,刘备就只能靠着关羽、张飞打打野战了。

总结

陶谦留下的这三位猛将,其实是徐州割据局面的产物,他们一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刘备早期根本管不住他们。刘备的失败,不光是他个人能力不行,更主要是当时士族门阀政治和军阀混战的大环境给限制住了。要是历史能重来,刘备得提前搞出一套像曹操“唯才是举”那样的制度,说不定还有机会。可这又跟刘备一直打着的“仁义”旗号冲突,估计他也干不出来。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