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亿美元买4艘“欧洲野牛”,美媒嘲笑中国被坑,却遭实力打脸

小鉴历史 2025-04-30 11:00:43

一场跨越十年的逆袭,

见证中国军工的华丽转身!

从"欧洲野牛"到"野马":

中国海军如何从西方嘲笑变成惊叹?

2009年,

中国花3亿美元从乌克兰手里买下4艘“欧洲野牛”,

当时中国买下“苏联古董”被西方嘲笑不已,

然而,时隔十年后,

中国自主创新“野马”横空出世将美西方脸打得啪啪响。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此事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呢?

感兴趣的朋友赶紧随我一起去回顾

中国军事领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程,

见证从“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到

“野马”气垫登陆艇的华丽蜕变。

说起”气垫登陆艇“,

人们定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抢滩登陆战,

而在世界历史中,

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战给人们的印象最是深刻。

1944年,盟军动用了约4126艘传统排水型登陆艇,

却因滩头地形限制和德军火力压制,

盟军以12.2万伤亡的代价才抢下小小的诺曼底海滩,

此战在二战史上算得上是最为惨烈的抢滩登陆战之一。

此战过后,盟军所使用的水型登陆艇被苏联加以改进,

该艇长达55米、宽达25.6米、高达22米的身躯,

配以标准排水量340吨、满载排水量555吨的庞大体量,

能搭载3辆主战坦克或10辆装甲车,航速超过60节,

让它在各国气垫登陆艇中独树一帜,

因此,苏联给它冠以”欧洲野牛“的霸气称号,

也正是源于它庞大的身躯、惊人的运载能力和强大的火力,

被誉为”两栖作战巨兽“。

但随着苏联解体,

这头”巨兽“也默默退出了历史舞台,

成为了”苏联的老古董“,被当着遗物搁置了起来。

一晃20年过去,时间来到2009年,

这个早被世人遗忘的”欧洲野牛“,

却被中国再次搬上了历史舞台。

2009年,

当中国宣布将花3亿美元

从乌克兰引进4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时,

西方媒体一片哗然,都认为我国简直是”疯“了。

这款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庞然大物,

时隔20多年,早已过时,不说别的,

就是连俄罗斯海军自己都看不上眼,

认为这给”废铁“无疑。

要知道,此时美国海军早已转向更灵活的LCAC气垫艇,

而中国却选择了一款“笨重、昂贵、维护困难”的苏联遗产,

而且中国一买就是4艘,

当时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

中国此举都是极不明智的行为。

不要说外国人会嘲笑,

就连咱们本国都有许多人不理解,

质疑声此起彼伏,

当时美国媒体更是嘲讽我国是被苏联军事装备给”坑“了。

既然国内外都极不看好中国花巨资购买”欧洲野牛“,

中国又为何要在质疑声中非买”欧洲野牛“不可?

这4艘气垫登陆艇又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下面咱们展开来细说。

花3亿美元买4艘“欧洲野牛”,

美媒嘲笑中国被坑,却遭实力打脸!

2009年中国之所以要从乌克兰引进四艘”欧洲野牛“,

不仅在于其庞大的身躯和惊人的速度,

更在于其独特的战术优势。

当时中国自主研发气垫登陆艇遭遇瓶颈,

引进”欧洲野牛“不仅能填补国内空白,

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宝贵的技术资料和设计经验。

首先:野牛气垫船非常适合短距离的岸对岸登陆作战。

其次:野牛气垫船配备了强大的火力系统。

在与乌克兰交易过程中,

乌克兰不仅交付了成品,而且还提供了全套技术资料。

如此一来,乌克兰相当于把”野牛“的DNA完整交给了中国,

拿到“欧洲野牛”后,中国工程师迅速展开逆向研究。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终于掌握了气垫登陆艇的核心技术,

并在”欧洲野牛“的基础上,开始了自主研发之路。

2013年,

中国自主创新的一款名为”野马“的新型气垫登陆艇终于问世。

”野马“排水量150-160吨,尺寸适中,

可由071型船坞登陆舰搭载;

最高航速60-80节,远超"欧洲野牛"的63节;

载重能力约50吨,

可运载1辆重型两栖突击车或2辆步兵战车及80名士兵。

它比“欧洲野牛”更轻、更快、更灵活,

同时保留了强大的运载能力。

不仅如此,建造和维护成本大幅度降低,

非常适合批量生产。

就在”野马“问世后,首批就派出了三艘部署在南海舰队,

为亚丁湾护航等实战任务提供了强大安全保障。

从"欧洲野牛"到"中国野马",

中国仅用五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直到2020年,

“野马”已实现批量生产,

并成为中国海军两栖作战的核心装备。

如今中国的”野马“早已从当初被西方媒体嘲笑的”欧洲野牛“中逆袭,

”野马“高速机动性和强大运载能力,

让中国两栖作战能力跃升至世界一流水平。

”野马“的性能就是与当今美军的现役LCAC比起来,

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些曾经的嘲笑声,

早已被“野马”奔腾的轰鸣,彻底淹没。

这场跨越十年的逆袭,

不仅见证了中国军工从"学生"到"导师"的华丽转身,

更揭示了一个铁的事实:

在军事科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笑到最后的永远是最懂"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玩家。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