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制到获益!多重解析ARNI类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小雁的记事本 2025-04-25 08:31:0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明确指出:高血压的本质是心血管综合征,其治疗除针对血压升高本身之外,还应涵盖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肾等临床并发症[1]。因此,兼具靶器官保护的降压药备受临床青睐,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我国指南特别补充推荐的新一类常用降压药[1],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独特价值。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全球首个ARNI类药物,也是心血管领域首个双活性物质的共晶体,凭借独特的创新机制以及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强效平稳降压,而且在心肾事件链中全程获益。本刊从机制到循证,全面阐述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别样精彩,并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进行点评。

专家点评

王继光教授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最新数据显示成人患病率达27.5%,患病人数超2.4亿,然而控制率仍较低(16.8%)。而且,很多高血压患者不仅患有高血压,还常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和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体风险,在治疗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取强化降压与靶器官保护并重的治疗策略,以取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除传统五大类降压药外,ARNI作为新增加的第六类常用降压药,为优化高血压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首个ARNI类药物,能够调节利钠肽和RAAS系统,降压效果明确,对靶器官也有保护作用,相关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可更好满足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求,为高血压患者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一、ARNI独具双通道机制:利钠肽与ARB协同作用,多靶点全面降压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按摩尔比1:1组成的新型单一共晶体,其中沙库巴曲是脑啡肽酶抑制剂的前体药物。与单片复方制剂不同,共晶结构避免了两药单独进入人体不能同时被吸收,使两药的吸收与消除速率相近,保障了药效发挥的同步性[1]。

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独特的双通道机制,同时增强利钠肽系统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两组分协同作用,多靶点全面降压(图1)[2-6]。

图1.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双通道作用机制

高选择性阻断AT1受体,强效抑制RAS活性

血管紧张素II是RAS系统的关键效应物质,与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结合后产生血压升高和靶器官损伤等不利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通过阻断AT1受体来发挥降压作用,其中缬沙坦是对AT1受体选择性最高的ARB,强效抑制RAS,降低血压[7,8]。

抑制脑啡肽酶,增强利钠肽作用

ARNI最突出的机制是增强利钠肽的活性,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降压药的最重要特点。利钠肽系统是人体的天然降压系统,可通过三种途径发挥降压作用[2]:①肾性机制:利钠肽可以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同时通过管球反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还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②血管机制:利钠肽可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抵抗血管收缩;③神经内分泌机制:利钠肽可同时抑制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

沙库巴曲进入体内后代谢为活性的LBQ657,后者可抑制脑啡肽酶对利钠肽的降解,发挥利尿、利钠和扩血管、抗交感神经的效应。同时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受体的阻断作用可避免脑啡肽酶被抑制后对RAS的代偿激活,起到协同降压作用[1]。

此外,利钠肽系统不仅涉及血压,还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心血管有利机制,可作用于心肌细胞,抑制心肌重构,具有明确的靶器官保护作用[9]。

因此,与传统的五大类降压药物相比,ARNI降压机制更为全面,涵盖血管扩张、排钠利尿、RAAS抑制及交感神经抑制等多种机制(图2)[9],在抑制升压系统的同时,还能增强降压系统,从而发挥更强效降压效应,兼具靶器官保护作用。

图2.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降压机制更全面

二、ARNI获充分循证支持:沙库巴曲缬沙坦200mg强效平稳降压,兼具心肾保护

沙库巴曲缬沙坦降压使用的常规剂量为200 mg,每日1次[10]。全球和亚洲的多项研究充分证实,高血压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可强效、平稳降压,兼具心肾保护作用。

强效降压:疗效优于五大类降压药

霍勇教授牵头的中国注册研究是一项以中国高血压人群为主的亚洲随机双盲试验,纳入143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治疗8周,降低平均坐位收缩压(msSBP)幅度达20.5 mmHg,较奥美沙坦20 mg进一步降低msSBP约2.3 mmHg(图3)[11]。

图3. 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强效降压

葛均波院士团队的一项网状Meta分析纳入64项随机对照研究,首次比较ARNI与传统五大类降压药的疗效,结果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降低收缩压(SBP)疗效优于五大类降压药,其中较钙通道阻滞剂(CCB)进一步降低诊室SBP 2.1 mmHg[12]。

平稳降压:每日一次用药,24小时持续控压

ARNI降压不仅强效,而且平稳。2024年12月最新发表的PARASOL研究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非劣效性研究,纳入359例日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每日一次沙库巴曲缬沙坦200mg或每日一次氨氯地平5mg治疗。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治疗8周,平均24小时SBP降幅非劣于氨氯地平5 mg,证实其平稳降压与氨氯地平相当[13]。

PARAMETER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45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d或奥美沙坦20 mg/d治疗,4周后可调整剂量至沙库巴曲缬沙坦400 mg/d或奥美沙坦40 mg/d,共治疗12周,比较24小时平均肱动脉和主动脉SBP的变化。结果表明,与ARB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200~400 mg降压更为平稳,可实现24小时持续控压,且夜间降幅更大(图4)[14]。

图4. 沙库巴曲缬沙坦平稳降压,实现24小时持续控压

心肾保护:心肾事件链全程获益

除卓越的降压作用外,ARNI还同时兼具心肾保护的获益(图5)。在心脏保护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左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15,16],逆转心室重构[17],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18];在肾脏保护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降低白蛋白尿,延缓eGFR下降[19,20],降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和高钾血症风险[21,22]。

图5. 沙库巴曲缬沙坦兼具心肾保护获益

心血管事件链涵盖从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脑肾等不良事件发生的多个环节,沙库巴曲缬沙坦兼具强效降压、靶器官保护和降低心肾事件的作用,在心肾事件链进展的每个环节均具有独特价值,可更好地满足心血管事件链全程获益需求(图6)。

图6.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肾事件链中全程获益

三、结语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治疗的根本目标在于减少心血管事件,新理念提倡降压与靶器官保护并重[1]。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ARNI是指南推荐的新一类常用降压药,得益于其独特的双通道作用机制,尤其是增强利钠肽系统的多靶点作用,降压机制更为全面,不仅可实现强效平稳降压,而且具有靶器官保护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作用,获益贯穿整个心血管事件链的各个环节,在高血压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家简介

王继光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中国高血压联盟 (CHL) 主席国际高血压学会前执委亚大高血压学会(APSH) 前主席亚洲动脉学会 (POA) 前主席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杂志主编Hypertension杂志副主编Hypertension Research杂志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全文发表英文论著或综述600余篇,中文论著与综述210余篇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7(32):603-700.

2.Levin ER, et al. Natriuretic peptides. N Engl J Med. 1998; 339:321-328.

3.Nathisuwan S, Talbert RL. Pharmacotherapy. 2002; 22:27-42.

4.Schrier RW, Abraham WT. N Engl J Med. 1999; 341:577-585.

5.Langenickel H, Dole WP. Drug Discovery Today:Ther Strateg. 2012; 9:e131-e135.

6.Feng L, et al. Tetrahedron Letters. 2012:53:275-276.

7.Ferrario CM. J 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 2006;7(1):3-14.

8.Siragy HM. Am J Hypertens. 2002;15(11):1006-1014.

9.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等.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建议.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1;29(2):108-114.

10.沙库巴曲缬沙坦药品说明书.

11.Huo Y, et al.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19 Jan;21(1):67-76.

12.Ge JB, et al. Presented at ACC 2021.

13.Yamamoto K, et al.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24 Dec 4. doi: 10.1111/jch.14938.

14.Williams B, et al. Hypertension. 2017 Mar;69(3):411-420.

15.Schmieder RE, et al. Eur Heart J. 2017 Nov 21, 38(44):3308-3317.

16.Ye F,et al.Medicine (Baltimore).2022 Feb 4;101(5):e28729.

17.Ledwidge M, , et al. JAMA Cardiol. 2023 Mar 8:e230065.

18.Kristensen et al. Circ Heart Fail.2016 Jan;9(1):e002560.

19.JACC Heart Fail. 2018 Jun;6(6):489-498.

20.Ito S, et al. Hypertens Res. 2015 Apr;38(4):269-75

21.Chen X,Rev Cardiovasc Med. 2020 Mar 30;21(1):113-118.

22.Eloisa Trina Cesante, et al Presented at ASN Congress 20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