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范曾86岁高寿再婚,我们要祝福他

陪读时间 2024-05-01 16:41:32

原题:《笔底波澜——范曾 | 吕有德》

三六新娘八六郎,苍苍白发对红妆。86岁的范曾与36的气质美女徐荫再婚,消息火遍全网。4月10日登出的这篇百余字的宣言是他的亲笔书法,假冒的范体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关注他的书画诗词有三十多年了。

一位网友留言:艺术家开心就好,多少人都在为此奋斗。怎奈红尘嚣嚣,口袋无银,只能望“萌”兴叹!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范曾的书画水平和高调的行事风格,使他五十年来都是话题的风尖浪口,他是个真正的“弄潮儿”。

1938年7月5日,范曾出生于江苏南通市的一户清贫的文化之家,是北宋范仲淹的后代。南通范氏与江西修水的陈氏是中国南方的文化巨族,曾结为姻亲。少年范曾与后来成为工艺美术大师的袁运甫、袁运生并称为“南通少年三杰”。

先生十余岁就能把屈原的《离骚》一字不差背出,17岁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受业于史学泰斗郑天挺、雷宗海。两位老师对范曾的博闻强记惊讶不已,几千个历史年号他能随口报出。范曾精通美术史,有扎实的书画功底,又志在国画,在南开大学两年后的1957年,被徐悲鸿破格转入中央美院。有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这些怀珠抱玉、名垂画史的大师耳提面命,倾囊相授,加之他天资卓越,又肯下抽筋折骨的苦功夫,画艺的进步一日千里。

中国书画的运笔用墨,有许多无法言传的细节,高明的老师当面示范几笔,在前进方向上寥寥数语的引领,往往胜过自己摸索几年,我有切身体会。

1962年,24岁的范曾毕业作品“文姬归汉图”场景宏大,人物、车马、服饰造型精准,神态生动,初步展示了他惊人的绘画基本功。更出人意料的是,他胆敢夜入位高权重的郭沫若住宅,请他在画作上作诗题字。郭沫若当时是副总理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他是真正的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精于考古和鉴赏,32岁就写过历史剧《文姬归汉》。范曾的狂、胆、识是一以贯之,请大名人为自己站台背书,体现了他高明的商业智慧。艺苑文坛多以此嘲讽他的投机,大可不必,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同样如此,只是没有他高调喧哗。

淡泊宽厚的沈从文爱才惜才,设法让范曾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帮忙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他得以观赏临摹众多古代真迹。他在这里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画到腰椎变形,范曾的成就决不是苍天的恩赐。

“文革”中范曾为了自保,写大字报揭批沈从文“头上长脓包,烂透了。写黄色小说,开黄色舞会。”沈从文写了许多湖南湘西的爱情小说和散文,解放后被批判就封笔不写了。与表侄黄永玉大大咧咧的随和性格不同,他谨言慎行,埋头研究历代服饰这个冷门而又极繁琐的领域,门庭冷落,开黄色舞会纯属胡说八道。可是在人妖颠倒的“文革”时期,多少父子恶斗、夫妻反目,他自己也被发配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劳改,新婚妻子也因性格和“革命路线”不同而分道扬镳,冲动绝望中的范曾投水自尽,幸而被救起。

我在多篇文章里读到范曾直到七十岁后还在真诚地为此反省道歉。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他才二十多岁,天性又热血冲动。人无完人,何必盯着一些过错上纲上线?

1979年他得重病,抱着绝命一搏的悲壮,他日夜兼程,为鲁迅小说画白描插图,只为临死前在画坛留下一丝痕迹。那遒劲奔放的线条、生动细腻的刻画,与原文珠联壁合。画虎难画骨,画人难画手,他就找成千上万的手写生。在展出的年轻时去云南写生的画稿上,榕树的千须万叶他都精心描绘,这需要何等的耐心和毅力!他作画时的一挥而就,是来自于霜晨夜雨的惊人努力。面对记者问当代谁的白描第一,他直抒胸臆:是我。如此不谦虚不含蓄,自然又招致画坛的反感甚至攻击。

中国的哲学没有像古希腊那样走向闲暇从容的思辨之路,也没有如古印度那般沉入厌弃人世的追求解脱之途,而是推崇实用理性,在艺术上则强调社会的教化熏陶功用,不尚狂野怪诞,而以雅正中和为旨。范曾的书画艺术正是这种哲思的外现。

范曾国画

范曾的绘画融人物、花鸟、山水于一体,将线描与泼墨相结合,为中国人物画开辟了一片波澜壮阔、气象宏大的天地。

三年画一楼,两鬓添秋霜。1984年,范曾调入南开大学筹建东方艺术系。当时的中国刚改革开放,经济相当困难。先生正值壮年,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日夜挥毫泼墨,创作出一批精品,去日本、香港售卖,筹得近百万美元,按当时购买力是一笔巨款,建成南开“东方艺术大楼”,并请恩师李可染题上“东方既白”四个大字立于门前。南开大学至今依然是东方艺术研究重地,先生功不可没。范曾是南开大学历史、文学博导,他精通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是货真价实的当代文化大儒。

1983年日本冈山建“范曾美术馆”,1984年4月1日开馆,这又引起了众多画坛大佬的不满,黄永玉是其中之一。

黄永玉12岁就离家闯荡,如他在自叙性散文《太阳下的风景》和《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中所写,他在厦门的集美中学只勉强读了初中,木刻、美术、国画、油画、书法、写作都是自学,无门无派。凭着湘西土家族汉子的野性和刚毅,百折不挠,一路开拓,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黄派”。

他为“酒鬼酒”设计的包装,看似随意的一片破麻袋包裹,却大俗大雅,古朴天成,至今是酒友们难忘的回忆,这正是黄永玉卓绝的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与范曾一路接受最顶级的专业文学艺术教育相比,黄永玉的书画基本功确实是不入流的野路子。可是绘画是视觉艺术,是用来欣赏把玩的,黄永玉画作中的自由无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同样是范曾的千篇一律的机械重复无法比拟的。文人不必相轻相贱,而是要互相鼓励,取长补短。

范曾是当代人物画大师,他在南宋梁楷的泼墨写意人物画基础上异军突起,树立了又一座高峰。然而放在更广阔的画史上来品评,他只能是名家,因为他的人物画没有包孕前后,无法启迪后学,后人只要学一笔,就被他的风格吞没而挣脱不出来,何故?就是因为他走险径、求速成,没有充分广采博取,别说同吴道子、八大山人相较,与晚明的陈老莲相比,未必过之。先生天资绝伦,精通画史,他善于思考和取舍,又勇猛精进,日夜苦练,35岁就形成了范家样,45岁就冲到泼墨写意人物画的高峰。

泰戈尔说: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不能高飞。

范曾的人物画初看个性鲜明,造型准确,气韵雅逸,回头再看则味同嚼蜡。先生作画极快,人物形象雷同到像电脑的复制粘贴,真浪费了他的天才和功底,先生本可以成为中国画史上人物画大师甚至是巨匠。

面对巨大的功名利碌,画商的蜂拥而至,高官的亲睐有加,媒体的肉麻吹捧,先生只是日夜重复着、收割着、享受着过去的成果,从形式到内容,从线条到笔墨,无丝毫的改变和精进。

墨分五色,先生用墨,没有浑厚,更无华滋,只是一味飞快地横涂竖抹,或许是因为画商客户在等着提货。多画一幅就多赚几十万元,几人能挡得住这种诱惑?

我曾经在细雨蒙蒙中登临长江三峡边的白帝城,看到“托孤堂”的高柱上一幅黑底绿字、气势恢宏的楹联:溯水入夔门,有千层浪遏,繁星闪烁萧森地;乘霞辞白帝,欣万壑风随,赤日流辉壮阔天。范曾把李白、杜甫的博大诗意,结合三峡的雄奇奔腾,妙手天成地题在这座诗城。不用看落款,先生的诗、词、书、画,一见如故:豪迈、壮阔、典雅。

1996年范曾来深圳美术馆开办个展,那时先生浓眉宽额,声若洪钟,意气风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转眼将近30年过去,先生虽满头华发,然依旧精神矍铄,笔耕不辍。愿先生如齐白石一样潜心画艺,不忘初心,衰年变法,在滚滚红尘中淡泊宁静,为中国人物画再树丰碑。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衷心祝愿先生爱情美满,画艺精进。

作者简介

吕有德,1969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现在定居深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有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0 阅读:25

陪读时间

简介:品味文字之美,静享生活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