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厉兵秣马"中的"秣"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雪儿浏览文化 2025-05-02 16:00:55

在春秋争霸的烽烟里,郑国商人弦高偶遇秦军,以十二头牛犒师的智谋,化解了一场灭国危机。让"厉兵秣马"这个成语永远定格在先秦史册中。成语中的 "秣" 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秣,读作mò(读音:莫),繁体写作:䬴

《说文解字》解释说“䬴,食马穀也。从食,末声”。意为:䬴,本指饲养马匹的谷物。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末”作声旁。

随着汉语的发展,"秣" 字的引申义如同涟漪般扩散。成语“厉兵秣马”中的"秣" 字从名词转变为动词,表示喂牲口、喂养。体现了从饲料到饲养的动态过程。而“厉”是指磨、使之锋利之义,“厉兵”就是磨好兵器。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冷兵器时代,粮秣就是最具战略价值的军需物资。成语中将"秣马" 与 "厉兵" 并列,成为军事准备、战略储备的代名词。《荀子·劝学》中“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这里的"秣" 字又引申为牲口咀嚼食物的意思。

《中国姓氏大辞典》截图

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秣" 字还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古秣阳国的后裔以国为姓,衍生出秣氏、末氏等姓氏。这些姓氏如同活化石,见证着 "秣" 字从战争术语到文化符号的演变。

0 阅读:72

雪儿浏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