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与唐代,中国人的长相为什么不一样了?主要是因为他们来了

路生观史 2024-03-10 17:35:24
汉代与唐代,中国人的长相为什么不一样了?主要是因为他们来了

秦汉以来,鲜卑民族是影响中华文明进程最为持久的北方游牧民族。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族政权为数最多,持续最久。分别为慕容氏的前燕、后燕、西燕和南燕,乞伏氏的西秦,秃发氏的南凉,吐谷浑氏的吐谷浑国,拓跋氏的代国、北魏、东魏和西魏,宇文氏北周以及鲜卑化的高氏北齐,先后持续近三个世纪。宇文鲜卑“别种”契丹族辽国持续近二个世纪,亡于女真族金国后进而西迁建立西辽国,直至被蒙古汗国所灭,又持续近一个世纪。北宋至清,有拓跋鲜卑支裔党项羌拓跋部的西夏国,持续近二个世纪。自十六国以来影响中华文明进程约千年之久。

今天,面对这段历史,人们会惊奇地发现:汉代与唐代,中国人的长相不一样了。最直观的形象是:在汉代,中国人多少有些瘦,但在唐代,中国人就不一样了,有些胖了,发福了。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来了。他们是谁呢?就是鲜卑人。

现代不少历史学家亦有这方面的论述,认为隋唐帝国的人与汉帝国的人,并不相同,应该称之为“隋唐人”。在汉代以后,即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人,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胡汉通婚等现象,最终导致两者合为一体,是一股大的历史潮流。如果说胡族已经汉化,那么也可以说汉族已经被胡化,汉帝国式的胡汉分类,不再符合新时代的区分标准(《魏晋政治与族群︱中世的起点:五胡十六国》 澎湃新闻,2021-09-07)。

很显然,通婚与融合在这里被看成了汉唐时代中国人长相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也应该看到鲜卑民族当时的人口、地域等因素,才能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确切地说明。而这在当下史学的研究里,分明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就像在黑暗里的探寻,只能触摸到轮廓,很难得到细节,但摸总比不摸要好,摸一摸,也可以感受到鲜卑民族的体温与呼吸,让来自他们身上的暖流缓缓抵达我们的内心。

先说地域。

西汉初期,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鲜卑退保鲜卑山,世属匈奴奴役。汉武帝时期,汉朝击败匈奴,将乌桓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也开始南下到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此前,鲜卑由于在乌桓北方,一直没有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鲜卑与匈奴、赤山乌桓多次联兵入塞,杀掠东汉官吏和百姓。这时候,东汉朝廷出了一个能人,他的名字叫祭肜(zhai rong)。

祭肜(?—73年),字次孙,颍川颍阳(今河南省襄城县)人。早年丧父,以至孝著称。遇上天下大乱,野外没有炊烟,而他单独守在坟墓边。每逢有贼人路过,看到他年纪还小但有志向节操,都很惊奇并同情他。

后来,祭肜得到祭遵庇荫。祭遵,字弟孙,汉族,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少爱读书,后为县吏,投奔刘秀后,平定渔阳,讨伐陇蜀,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九。刘秀称帝后,任征虏将军,封颖阳侯。因为祭遵,祭肜被拜任为黄门侍郎,常在光武帝左右。

公元33年(建武九年),祭遵去世无子,光武帝思念哀悼他,任祭肜做偃师县令,让他靠近祭遵坟墓,四季祭祀他。祭肜有谋略,任职五年,县内没有强盗,政绩考核第一,因此升任襄贲县令。当时天下郡国还没有全部平定,襄贲县强盗白天公然作恶。祭肜到任,杀败奸人,消灭他们的余党,几年之后,襄贲政治清明。光武帝下诏书勉励他,增加一级宫秩,赐给丝绢一百匹。

公元41年,匈奴、鲜卑和赤山乌桓的掠边,东汉朝廷对此十分担忧,增加边境的部队,每郡都有几千人,又派众将领分兵屯守要塞。随后,光武帝想到了祭肜,拜任祭肜为辽东太守。祭肜到任后就厉兵秣马,广设探哨,因为有力气,能开三百斤的弓,每遇侵犯边塞,他常身先士卒,多次打跑敌人。

公元45年(建武二十一年)秋,鲜卑一万多骑兵再次侵犯辽东,祭肜率领几千人迎战敌人,亲自穿上锁甲冲锋陷阵,敌人大举逃走,落水淹死的超过半数,于是猛追出边塞,敌人急了,都丢了兵器光着身子四处逃跑。祭肜率众杀敌三千多人,缴获马几千匹。从此后鲜卑震惊,因为害怕祭肜不敢再窥伺边塞。

边境虽然暂时安定了下来,但祭肜仍然担心,匈奴、鲜卑和乌桓三股敌人再度联合,最将对汉朝边疆构成危害。于是,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他派出使者招呼鲜卑,示以财利。当时的鲜卑首领叫偏何,在看到祭肜奉献的财物后动了心,请求归化。祭肜安抚并招纳偏何为鲜卑大都护,让他奉命招降异种,使异族络绎不绝地向东汉归顺。

不久之后,都护偏何部落各路豪强全都归顺,愿为汉效力。祭肜说:“如果想立功,就去打匈奴,斩首送来我才相信你们是真心归顺。”偏何等人都仰头向天指着心口说:“一定效力!”于是便攻打匈奴左伊秩訾部落,斩首二千多,带着匈奴人头送到辽东郡。此后年年攻打匈奴,总是送来人头接受东汉赏赐。从此匈奴日益衰弱,东汉边境无寇警,鲜卑、乌桓一并入东汉朝贡。

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鲜卑首领满头、於仇贲也率部到洛阳朝贺,被东汉封为王侯。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祭肜派鲜卑大都护偏何讨伐赤山的乌桓部落,大败乌桓人,斩杀其首领。自此震慑塞外,西起武威郡、东到玄菟郡之间的异族部落都来归附东汉。其余的鲜卑大人全都来归附东汉,一同到辽东接受东汉赏赐。于是明章二帝时期,鲜卑人始终保卫东汉边塞,以至边境无事。

武威郡,今甘肃省武威市,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政府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河西走廊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

玄菟郡,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置,治沃沮(也作夫租,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辖境相当于现在辽宁东部东至朝鲜咸镜道一带。昭帝时移治高句丽县(今辽宁新宾县西南)。东汉时复内徙,移治今沈阳市东。北魏以后,地入高句丽。

从今天的武威市到沈阳市走高速少说也有2000多公里的路程,当时的鲜卑人虽然主要生活在东部地区,但他们却能使东汉这样漫长的一条边疆地带安定下来,足见他们的影响和势力——

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鲜卑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势弱。87年,鲜卑攻击北匈奴,大破之,斩杀匈奴的优留单于,取其匈奴皮而还,北匈奴陷入大乱。

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永元五年(93年),北匈奴於除鞬单于闻窦宪死,逐率其众北还。在任尚等追杀北匈奴单于之战后,鲜卑占据蒙古草原,吞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开始强盛 。

永元六年(94年),北匈奴归降汉朝的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南匈奴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任尚调动鲜卑大都护苏拔廆的军队击破逢侯单于,斩首1万7千余级;次年(95年)正月,刘肇册立鲜卑大都护苏拔廆为率众王,同时置丞辅佐,视作汉之郡县。

汉安帝永初年间,鲜卑大人燕荔阳来到东汉京师洛阳朝贺,邓太后赐其王印绶,让他们到护乌桓校尉所居的上谷郡宁城下,通胡市,筑造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120部,都各遣入质。

永初三年(109年)南匈奴反,邓太后诏辽东太守耿夔率领鲜卑兵及各郡兵共同讨伐,击破了南匈奴薁鞬日逐王。

……

再说人口。

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段颎(jiǒng) ,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东汉名将,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汉桓帝曾下诏问他说:“先零东羌为恶反叛,而皇甫规、张奂各拥精兵,不能按时平定。想要你带兵东讨,不知怎样才合适,可不可以提出些策略呢?”

段颎说:“臣伏见先零东羌虽数叛逆……久乱并、凉,累侵三辅,西河、上郡,已各内徙,安定、北地,复至单危,自云中、五原,西至汉阳二千余里,匈奴,种羌,并擅其地,是为痈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意思是,先零东羌虽然多次叛变长时间骚扰并州、凉州,累次侵犯三辅(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西河、上郡,已经各自迁入塞内,安定、北地又单薄危险,从云中、五原,西至汉阳二千多里,匈奴、种羌已全部占领。这好比毒瘤暗疾,留在胁下,如果不加诛灭,很快就会壮大。

在这里,人们看不到人口,却能看到东汉的民族政策。《后汉书》作者范晔说:“单于震慑屏气,蒙氈遁走于乌孙之地,而漠北空矣。若因其时势,及其虚旷,还南虏于阴山,归西河于内地,上申光武权宜之略,下防戎羯乱华之变……”东汉的民族政策就是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也是光武帝的权宜之略,为的就是戎羯乱华之变的发生。然而,在与东汉共同出击北匈奴的同时,鲜卑获得北匈奴残余部众,侵扰边郡,成为东汉王朝新的边患。在古代,人口就是先进生产力,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

十余万落,到底有多少人?人们今天并不十分清楚,只知道鲜卑社会组织为邑落组织,分为部、邑、落,由小到大组成。《乌桓与鲜卑》是200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长寿,其中做过这样一个统计:

拓跋氏亲缘部落(即代北鲜卑)10个;匈奴部落6个;丁零部落6个;出于鲜卑后成柔然的部落3个;乌丸和东部鲜卑部落9个;其他杂部7个。上述41个部落,是进入中原前的北魏能有效控制的。还有通过盟誓入贡的传统游牧汗国政治手段,羁縻控制的其他杂部:35个。根据《魏书》的记载,北魏当时能控制的,为75姓,但由于羁縻控制的部落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这个数字应该是个概数。

概数概不到人口的数字,甚至概不到部落的数字,却能让人们看到,当年所谓的鲜卑人并非全是鲜卑人。而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与国力强盛的刘宋大战,攻打南朝宋的盱眙城时,给守将写的一封信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其大意是:我现在所派遣攻打你的战兵,都不是我国本族人……你尽管杀吧,无论结果如何,对我都是有利的。其原文为——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根据史籍的记载和现代学者的研究,孝文帝改制后,由于立长校户,政府控制的编户增加了。到孝明帝神龟年间,户口数目比西晋太康元年增加了一倍多,大约有五百多万户,三千多万口。

《通典·食货七》中说,北魏孝明帝神龟年间(518年—520年)户口统计大约有500万户。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认为,以户均口数6口计约有3000万人,因学者考虑到北魏北边军镇的府户、农官管理下的民屯户、国有牧场的牧户、僧尼及寺院的附户以及为官府供役的杂户、伎作户、乐户、盐户、金户等等未纳入官方统计的人群,而认为北魏实际户数达600万户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认为,当时实际人口达3500万人。

3500万人对应是北魏的疆域,其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北至阴山南北沙漠、河套,东北至辽东半岛,东至海,西至凉州、流沙。南至江淮与南朝为界,南北国界虽然时有变化,但是大部分时间大致以淮河为界。南朝刘裕死后不久,北魏攻取了宋的滑台、虎牢、洛阳等地。宋明帝刘彧时,魏又夺去淮水以北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淮水以西九那,宋的防线逐步南移。

3500万人,根据经验推断,非汉民族总数至少已达数百万之众,因此,被丁零、胡、氐、羌等多个民族混杂着的鲜卑已经绝不是“少数”民族了。人们看到,为数众多的非汉族出身者、跨种族混血儿活跃于北朝、隋唐的政治中,为此,胡三省称:“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

这种以鲜卑人为首的多个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后,对中古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巨,使得鲜卑领导层在十六国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形成支撑西魏、北周政权的骨干力量即“关陇集团”,在这个集团中又诞生出的像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高度汉化的胡人领袖颠覆了以秦汉文明为底色的汉人政权,成为隋唐两朝开国领袖。

所谓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亦称关陇六镇集团、六镇胡汉关陇集团或武川镇军阀。武川镇军阀之名来自清代考据学史家赵翼所著的廿二史箚记卷十五,其中提到“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在前文中,我们亦有提及。

陈寅恪以关陇集团阐释西魏、北周、隋、唐三代政权的特点,即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由北魏六镇武将、代北武川镇的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的汉人豪右如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组成。他们互相通婚加强纽带,其后代并有鲜卑姓名,故鲜卑族为隋唐皇帝外族(古代母族之意)。他《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曾说:“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隋文帝杨坚长期生活在鲜卑人之中,并娶匈奴鲜卑化之独孤氏为妻。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娶独孤氏为妻,其父李渊则娶鲜卑纥豆陵氏(窦氏)为妻,自己娶鲜卑长孙氏为妻。朱熹曾说“唐源流出于夷狄”,郑思肖也说,“李唐为《晋·载记》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实夷狄之裔”。唐初高祖、太宗倚重的关陇贵族集团中人,大多为西魏、北周以来之世胄或胡汉混血世族。

因为隋唐政权继承了北朝多元文化的基础,所以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民族与血统的融合,不但影响到了当时人们的气质,更影响到了当时人们的长相,至于到底变成了什么样的,除了一些鲜卑的文物,也许今天的人们看看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塑像就明白了——分明地,它们就是故人留给我们今人的有关他们形象的照片。(文|路生)

42 阅读:21061
评论列表
  • 2024-03-11 18:02

    少扯淡,仔细看还是一样的,只是生活条件好人胖了。从秦俑和秦汉唐各种人物形象看,跟现在的中国人基本没什么变化。

    淡淡风 回复:
    对的,农业技术进步了,看看清朝穷的都是大长脸了[笑着哭]。
    用户10xxx77 回复:
    对,胖瘦跟生活条件有关,上世纪八十年代,满大街几乎看不到一个胖人,现在满大街都是胖子,那些身材苗条的,都是有意减肥的。
  • 2024-03-17 17:26

    汉族又是以啥划分的?血统可能吗?汉族从来不是以血统划分。是以文化文明

  • 阿p 23
    2024-03-11 09:56

    鲜卑对北方汉族的影响特别大,现在还有人把鲜卑的特征当做北方汉族的特征,比如小脚趾甲两瓣,O2基因,反而黄帝的姬姓N基因标记成了少数。

    硬马 回复:
    看看兵马俑就知道,从古至今,中国人就没有面貌变化
    高山流水 回复:
    你比砖家更厉害,竟然检出了黄帝的 DNA 。
  • 2024-03-11 14:09

    性染色体中的Y系即父系染色体,可不会因为母系是外族而改变的。所以,因为娶胡女就认定胡族,古代人尚可谅解。现代人则真的是砖家了。

  • 2024-03-24 19:48

    发这篇文章的人居心叵测,大家小心。

    呵呵 回复:
    就是收卖祖宗钱发帖的,什么时候杨氏和李氏变成胡人领袖了,一看是因为人家娶了几个胡人老婆,真是见他的鬼,网上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有。
  • 2024-03-12 15:43

    废话一大篇,汉族不占多数,那些匈奴,东胡,乌桓,鮮卑还搞什么汉化,多数去适应少数吗?既然是少数民族融合在汉族里面,就是对汉族原住民文化和形貌有影响也不大吧!这篇文章居心不良,想割裂汉文化传承。

    用户12xxx57 回复: 1235987
    [得瑟]西方是把多数杀到少数 印度民族宗教太多太杂 不好评价
    1235987 回复:
    多数适应少数的发生在了古代的印度和现在的西方殖民地
  • 淡定 20
    2024-04-15 16:56

    人并没什么变化,只是和审美有关吧。唐代以丰满为美,结果画像陶俑的人像都比较丰满。现代社会以瘦为美,影视演员多半是苗条型,几百年后的人们看到这时的影像,会不会以为此时的所有人都是苗条型?

  • 2024-03-11 11:04

    现在不有基因检测,一查不就知道了,明显有证据硬去扯历史,居心不良,鲜卑灭种了,匈奴也灭种了,别扯什么融合

    村头理发的托尼老师 回复:
    匈奴和鲜卑也是黄帝之后,在《史记》和《魏书》里有记载。
    用户85xxx27 回复:
    哪有什么灭种,羌狄、东胡,匈奴,鲜卑,包括现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和汉人其实就是一个种。
  • 2024-03-11 22:29

    再往前推一点,北方游牧也是炎黄之后。

  • 高峰 16
    2024-03-12 01:01

    这个作者其心可诛

    哈哈 回复:
    看iP就知道了
  • 2024-03-13 15:20

    瞎编乱造,古代认为丹凤眼高贵,故人物画图抽象偏向单眼皮,并不是大部分人真的是单眼皮。广东广西越南大把是秦朝南征留下的后代,两广人大部分是双眼皮,一样没有多少是单眼皮,丹凤眼。

    台潍实业淘宝店 回复:
    南征的士兵,都是带着妻子的吗?
    kongmuo 回复:
    单眼皮是隐性
  • 2024-04-27 20:24

    要说保留古汉人基因最纯正还是两广和越南,几十万秦军加上征调几十万中原及秦地女子配军婚,后来二千年很少北方少数民族融入岭南人群。两广和越南人偏瘦,又因生话在湿热的之地及生活习惯营养吸纳因素,历经两千年身高下降了。

    呵呵 回复:
    我觉得是客家人[吃瓜]
    呵呵 回复:
    越南那些本地人,和我们某个少数民族是同源的,人家一直自认是蚩尤的后代。
  • 真爱 14
    2024-03-11 12:26

    董宇辉和兵马俑长的一模一样你解释一下

  • 2024-03-11 08:29

    你到地狱里去找一找你的十八代祖宗,看看长得像不像。

  • 2024-03-12 00:50

    如果不是有秦佣,我差点就信了

  • 2024-04-08 23:29

    古代人单眼皮比较多,像张飞这种双眼皮极少,所以才会被骂“环眼贼”!而现代人双眼皮比例高,特别是两广人

  • 老乖 10
    2024-03-19 09:47

    现在基本上大家都是混血,没有绝对的汉人,也没有绝对的蒙古人,满人本身就是混血,新疆绝大部分是混血。名族区分是看Y染色体的。

  • 2024-03-11 12:23

    牛逼,满遗牛逼

  • 2024-04-26 22:26

    看看兵马俑,想想周边大家的脸型,基本都对上了,就知道说的对不对了。

  • 2024-03-26 11:00

    汉代才是纯种汉人

    baogebao 回复:
    那也只是精神上的纯,跟遗传学上的纯完全是不同的概念。遗传学常识告诉我们,绝对的纯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别说汉代了就是夏商周都不纯。乱伦近亲结婚是绝对的纯,但是最多四代后绝种死光光,种族延续必须靠基因的多样性,是必须不是必需。
  • 2024-03-12 23:23

    唐代的石狮子和宋代也不一样,是因为鲜卑慕容氏,还是契丹耶律氏?

  • 2024-03-19 09:37

    姬姓有很多Y染色体,说明在上古时期孩子他爸不一定是孩子他爸,孩子他妈一定是孩子他妈。X染色体是很难检测的,因为能替换掉。马斯克的外祖母还是中国人呢,你觉得他有中国人特征吗?

  • 2024-03-24 19:46

    正事不干,一天瞎扯淡,是你见过汉朝人还是见过唐朝人。

  • 2024-03-24 09:24

    尽特么扯淡!那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变迁!元代明代才普遍有了汉人这个称呼!之前我们统称华夏族!是以文明认同作为支撑!华夏起初就是多民族融合而来!

  • 2024-03-11 08:15

    不知道你想说个啥

  • 2024-03-11 20:25

    你把你五岁时画的爸爸和二十岁时画的爸爸比较一下,你觉得是你的问题还是你母亲的问题。

  • 2024-05-01 14:44

    胡人以胖唯美,鲜卑带偏了审美嘛。蒙古人现在也壮。

  • 2024-03-19 09:29

    瞎扯犊子!现在基因检测,汉族在Y染色体上占大多数的是原先的汉人,鲜卑契丹蒙古等归汉是少数,如果非要说纯种汉人,当我没说。米国印第安人没有Y染色体传承,基本上可以说灭绝了。

  • 2024-06-06 14:18

    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不论是雕塑和绘画,汉之前是写实,汉朝之后才是特别抽像的吧?这与现实差别可是很大的,你要脑门大非得给你画出个包来。

  • 2024-03-19 00:31

    兵马俑和陕西关中人的长相怎么说[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4-12 09:54

    中国古代女子审美是樱桃小口一点点

  • 2024-04-28 19:40

    高度汉化的胡人领袖杨广李世民?暴露了吧[并不简单]

  • 2024-05-15 23:53

    唐人变化该因唐玄宗超爱肥婆杨贵妃而开始的

  • 2024-03-18 12:05

    汉朝人瘦了的原因是多次灾害了。

  • 2024-03-18 05:47

    其心可诛

  • 2024-04-30 20:33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