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染水里都有什么?

寰宇笔记 2023-09-06 15:39:04

日本在工业化早期没少干破坏环境的事,例如水俣病,就是有机汞污染带来的报应,但是后来,他们开始转型,加之其相对简约的生活传统,一度被世人认作环保典范。

直到日本决定排放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污染水,环境友好的形象瞬间崩塌、一落千丈。出于成本的考虑,将充斥放射性物质的污水径直排入海洋,损人且不利己。据专家分析,核污染水里有多达64种放射性核素,每一种都是自然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巨大威胁。

今天,我们挑选核污染水里几种典型的放射性核素,感受下它们的威力。

——————

氚是氢的同位素之一,也叫超重氢,其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半衰期12.43年,主要用于热核反应,是制造氢弹的原料。一般认为,由于氚的β衰变只会放出高速移动的电子,不会穿透人体,所以只有大量吸入氚时才会危及健康。不过,被氚标记的生物活性物质,因其生物学活性,会被人体细胞用于细胞代谢,造成内照射以损伤人体。

▲氚管

爱好历史的朋友对碳-14不会陌生,它广泛用于标记化合物示踪、测定年代,是文物考古的功勋。当这个家伙被正确利用时,能够帮助人们穿越时空。尽管碳-14经常做一些很温和、很有文化的事情,但这不影响它放射性的本质,一旦泄露在海洋中,可聚集于海洋生物体内,半衰期长达5370年的它将毫不犹豫地反噬人类。

▲碳-14可聚集在生物体内

钴的放射性同位素钴-60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钴源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源,可以无损探伤、灭菌消毒、辐射加工高分子材料、辐射处理废物,在医学上还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当然,这些神奇的功能有个可怕的源头,γ放射源、β放射源、γ同位素热源……要知道,诸如γ射线一类的东西,在宇宙中都所向披靡。

▲钴-60

碘-129是核反应堆运行、大气层核试验中常见的核裂变产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1类致癌物清单,尤其容易引致甲状腺癌。比之前面说过的碳-14,碘-129的半衰期令人疯狂,达到1730万年,人类文明能否延续到这千万年之后,还是个未知数。

▲放射性碘和食用碘有天壤之别

钚-238多用于核电池的热源,广泛使用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极地气象站等领域,半衰期86.4年。在放射物质的家族中,钚-238排名靠前,属于高度放射性物质,且一旦污染,很难清除。研究认为,吸入一小粒含钚-238的灰尘都可能引发致命的癌症。

▲钚-238

当然,日本核污染水不仅仅有上述这些物质,还有锰-54、锶-90、铯-135等,如若真的排放30年,多达64种放射性核素的水将充斥海洋,构成严重的生态影响。

核能需要清洁使用,而不是任性处置。不知道欧美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放的积极评价是否与政治挂钩,但对待污染,还是应该谨慎一些。

以生食刺身为傲的日本,是不是要先搞死自己呢?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1 阅读:116
评论列表
  • 2023-09-06 17:59

    顶起来筹够十五个字顶起来筹够十五个字顶起来筹够十五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