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三首笛声诗,曲曲听的人入迷

安哥百事 2024-07-14 14:30:54

古人对音乐有些痴迷,特别是文人学士们。所以诗人的诗歌里音乐占有重要的部分。今天我们说说唐诗中的笛声。

一 王之涣和李白的笛声

首先来看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远处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之中。

一曲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好像在埋怨春光姗姗来迟,其实春风啊,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王之涣的诗歌很快这首诗传遍京城,KTV里全是此曲,自然而然点唱第一,传唱第一。

身在长安的李白听到王之涣这首有点悠远幽怨的羌笛诗,甚合口味,遂沉思片刻,一曲《春夜洛城闻笛》已成。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悠远幽梦似的的玉笛声?和春风一起,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思念故乡的深情?

此曲一出,又惹的KTV双曲联唱:羌笛听罢玉笛起,关里关外心头凄。

喜欢请关注安哥,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二 高适的笛声

正在哥舒翰军营忙碌的高适晚上听罢两曲笛声,禁不住热泪盈眶,但他同时感到这两首诗词笛声有点凄厉,多日战场驰骋的高适,不太喜欢这种腔调。他喜欢的是豪迈奔放,宽广大气的诗词,正如自己的诗: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大笔一挥,一首《塞上听吹笛》立就。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冬雪消融时,入侵的胡兵黯然退去,清幽的月光照在宁静的戍楼之间。羌笛声声,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飘荡,一夜之间就落满了关山。

赏析:

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韵脚都是用王之涣的诗。

《塞上听吹笛》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与其他边塞诗不同,这首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以及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前两句实写边塞情景,后两句虚写戍边之人的思乡之情。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沧州(今河北景县)人。少年时孤贫,长时间客居梁宋。天宝八年(749),参加科举中第,被任命为封丘尉。天宝十一年辞官,第二年进入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记。安史之乱后升为侍御史,后任谏议大夫。肃宗时,曾任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后转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后期任散骑常侍,被封为渤海侯,直至病逝。他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歌风格豪迈粗犷,尤以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最有特色。他与岑参一起被后人称为“高岑”。

安哥写于2024年6月29日

0 阅读:3

安哥百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