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战役国民党军惨败:参战的三支部队,各个心怀鬼胎(上)

浮沉聊历史 2024-03-19 20:22:53

国民党军为把华东野战军歼灭于山东临沂一带,出动南北两个兵团,一路从陇海路北上,一路从胶济路南下。

北上的国民党军队兵力非常雄厚,细分为左中右三路:左路为整编第11师和整编第64师,中路为,整编第74师、整编第83师和第7军,右路为整编第25师、整编第65师和第67师,此外还有反复横跳的郝鹏举部第42集团军(下辖3个师)。而南下的国民党军则相当薄弱,只有第12军、第74军和整编第46师,两者兵力对比相当悬殊。而更为致命点是,北路的3个军又分属不同派系,内部都矛盾重重。

谨慎小心,脚底抹油的第12军

在最初的计划中,第2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实际上只想派出第12军这一个军出击,敷衍敷衍,根本不愿意出动主力部队。

第12军前身为东北军部队,成立于1944年10月,下辖孙焕彩的第111师和霍守义的第112师,由霍守义担任军长。这两个师是东北军部队,在抗战时期长期在敌后进行游击作战。数年的作战,养成了保存实力的好习惯,才得以保存到抗战胜利。

霍守义

抗战胜利后,第12军被划入王耀武的第2绥靖区,并增加了新编第36师。这个师最初是由反正的伪军编成的,此时已经初步被中央化,师长为黄埔四期是曹振铎,该师编入第12军的主要目的为了掺沙子,并在合适的时候彻底中央化第12军。

除了有新编第36师这颗钉子外,第112师师长孙焕彩和军长霍守义也不对付。在抗战的时候,孙焕彩和霍守义都是师长,只是霍守义的资历比较深,得以出任第12军的军长,孙焕彩对此内心是不服的。

王耀武利用孙焕彩的这个心理,对于孙是百般拉拢的,以此来分化第12军。在1946年夏天的一次作战中,由于第112师奉命救援一个地方保安团,最终没有救出来。王耀武就指责霍守义和他的部队无能,借此机会直接掌握第111师,名义上第111师还隶属于第12军,但实际上已经脱离了霍守义的控制,孙焕彩也是乐享其成。

因此第12军内部是矛盾重重,第111师、第112师和新编第36师虽同在一个部队,但都是以各自的利益为先,真的要是打起仗来,谁也顾不上谁。

随着来自蒋介石、陈诚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有所谓华东野战军已经军心涣散,粮弹匮乏,无力作战的假情报。在蒋介石给王耀武写了一封亲笔信催促他出兵后,王耀武明白这下已经躲不了了,只能硬着头皮出动大部队。

在此之前,第12军的表现对于王耀武来说,干得“非常好”,既能保存力量,又完成了出击的任务。王耀武为了让第12军打先锋,特地把第111师归还第12军的建制,充实第12军的力量。

到了具体的行军安排上,霍守义又搞不同派系区别对待这一套。在济南出发后,霍守义的基本部队第112师单独走一路,自己带领军部直接控制第111师和新编第36师。后来向莱芜北面的吐丝口挺进时,安排第111师当前卫部队,接着向莱芜挺进时,又把新编第36师当前卫部队,总之对于第112师照顾的无微不至,风险都让其他部队承担。

因道路难走,解放区坚壁清野,再加上霍守义的小心谨慎,第12军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走着走着粮食又吃光了,在占领莱芜后又撤出,主力退到博山补充给养。第12军的这一系列操作,让王耀武头很大,在蒋介石没有下死命令前,还能勉强忍耐。

之后蒋介石命令王耀武务必占领莱芜时,第12军主力还窝在博山等待补给,在前线总指挥李仙洲的严令下,第12军才重新占领了莱芜。王耀武见第12军这么不听指挥,继续这么搞下去延误战机,于是就把第12军换了下来,将自己的嫡系部队第73军派了过去。

霍守义就坡下驴,立即命令部队从第一线撤了下来,并把新编第36师留在吐丝口,配合其他部队作战。留在吐丝口的新编第36师紧接着就在莱芜战役中大部被歼灭,而后方的第111师和第112师则毫发无损,霍守义战后对部下说:“我们今天能够完整的回到济南,真是邀天之幸。”

粟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莱芜战役整编第46师和第73军全军覆没后,第12军开了加速挂,迅速缩回济南。粟裕在战后总结中遗憾的表示:“王耀武命令其部队一天一夜后撤数百里,我们如果大胆的把部队插到济南附近,第12军也无法逃跑了。”

不得不说,第12军撤退的能力确实强,前进时举步维艰,后撤时一日千里。

0 阅读:14

浮沉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