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我不怕死,只怕死后没人记得

鸣坚白 2024-03-10 23:07:45

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观影者来说,《周处除三害》是对得起海报上的“爽片”二字的。最爽的片段当然是陈桂林在礼堂里玩爆头杀,这一段其实画面上我并不是太喜欢,反倒是觉得听觉上爽感十足:清脆的上膛声、子弹发射声、弹壳落地声声声入耳,比那些教徒吹拉弹唱好听多了。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把自己代入主角,也很容易与主角产生共情。

但当电影结束时,我们还是会从主角的世界抽离出来,然后不禁问上一句:陈桂林为什么要那样做?那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片中陈桂林对此有过回答。

他说,他不怕死,他怕的是死了都没人记得。

似乎,历史上的枭雄都有类似的特质,他们渴望被人铭记,害怕被世界遗忘,他们甚至愿意燃烧生命以换来世人的瞩目。

项羽在灭秦后放弃关中,固执地要回到故乡,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他想让人们知道他的成功,尤其是家乡父老。

后来桓温也说:“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哈哈,芳名也好,臭名也罢,总归是要留下些什么。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中的回归疗法,回归疗法的理论核心认为,人最根本的需求是追求自我存在感。人的所有其他欲望和追求都是从这种最根本的需求中衍生出来的。

陈桂林的行为可以算得上回归疗法理论的一个佐证吧。

人们常说,人会经历两次死亡,第一次是他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从生物学上说,他就算死了;第二次则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忘记他的时候,这是真正的终极死亡。

有的人害怕死亡,有的人则更害怕被人遗忘。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