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时间只有几分钟,发言人只讲了三句话

三目观史 2023-11-11 18:42:43

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乌兹别克发表了长篇讲话,语言中对中国充满攻击,但不再像他的前任领导那样说中国共产党是假共产党,中国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等等,而是明确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

邓小平很快捕捉到勃列日涅夫的讲话所释放的信号。他指示外交部,立即对此作出反应。

当时外交部还没有正式的新闻发布会制度,自然就没有专门设立的新闻发言人和相应场所。可是要做到“立即作出反应”,也就只有新闻发布会最快了。

于是,时任新闻司司长钱其琛亲自“披挂上阵”,在当时的外交部主楼门厅处召开了一场没有座位的新闻发布会。

那天是5月28日,七八十名中外记者受邀来到外交部主楼大厅,所有人都站着,围在钱其琛和翻译李肇星周围,满怀期待地等待这位为人低调的外交部官员能给出一个“重磅”新闻。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整个新闻发布会只持续了几分钟,钱其琛也只讲了三句话。

他说:“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钱其琛讲完后,既未让记者提问,也没回答问题,我国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这个简短声明被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中间位置,表明消息虽短但很重要。

该声明很快引起国外媒体的注意,他们纷纷进行转载和报道,并发表评论。

有外电指出,这一谨慎而含蓄的声明,预示着对抗了30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并使世界局势为之改变。

这是钱其琛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主持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新闻发布会。此外,钱其琛还是外交部发言人中最后任职最高的,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离开中国政坛。

同时,他也是担任新闻发言人时间最短的,前后只有几分钟。

不过,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从此成为惯例,每周都会举行。记者们也不再是站着听了,而是移到了国际俱乐部,可以坐下来。后来外交部建了新楼,就有了专门的新闻发布厅。

2017年5月9日22时6分,钱其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 阅读:216

三目观史

简介:分享大家喜闻乐见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