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曾说过一个市场格局的721理论,“互联网行业最终会形成一个721格局:第一名占据70%的市场份额;第二名占20%;其余所有瓜分剩下的10%。”
在外卖市场,之前7是美团,2是饿了么。但现在京东进入了外卖市场,如果刘强东铁了心要干外卖的话,以后外卖市场可能7是美团,2会变成京东,饿了么则会进入“其他”行列。所以现在外卖市场,看起来是美团和京东拼命,实则最受伤的是饿了么。

一、京东为什么要送外卖?
看起来是京东跨界来抢美团的生意。实际上,京东算是被迫反击。因为美团此前已经通过闪购偷了京东的老家,抢了不少京东电商的市场份额。
对于京东来说,这几年日子本来就不好过。2024年国内电商平台GMV排名:淘宝天猫7.8万亿、拼多多4.7万亿、抖音3.43万亿、京东2.89万亿、快手1.2亿、微信小店0.35亿。想一想,原来刘强东还憋着一口气想挑战阿里巴巴,争一下电商龙头的位置,结果不知不觉,没追上阿里巴巴,连拼多多、抖音电商都后来居上,反超了京东。
这时候美团再来抢京东生意,刘强东就忍不了了。美团闪购通过即时配送网络,从外卖延伸至3C数码、家电等高客单价商品,直接冲击了京东传统优势领域。美团闪购日均非餐饮订单突破1800万单,年度交易用户接近3亿,其增速对京东自营电商形成直接威胁。
2024年,美团闪购不少日用快消类目已实现了对京东平台的反超,其他一些核心品类也正迅速接近京东,比如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已经超过京东全站,手机通讯类商品订单量超过京东全站4成。王兴曾预测即时零售未来将占电商市场10%以上份额,而美团闪购的快速发展正加速这一进程,挤压京东的市场空间。
京东和美团打的不只是外卖大战,而是即时零售大战。美团依托外卖建立的即时配送体系,能以低成本支撑全品类即时零售,而京东则进军外卖,通过外卖高频入口构建“即时零售+电商”闭环。
京东以“进攻性防守”切入外卖,试图延缓美团闪购对其核心业务的侵蚀;美团则通过业务侧硬刚京东配送时效,甚至挑战京东快递电商体系。双方的竞争已经超越单一业务范畴,成为本地生活服务与供应链能力的终极碰撞。美团闪购的持续扩张可能动摇京东在“快”属性上的壁垒,而京东能否通过物流与供应链优势反制,将决定未来即时零售的格局走向。
二、烧钱大战,京东美团股价大跌
京东和美团的外卖大战,恍惚间让我们又回到了当年互联网的烧钱时代。几乎每一个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发展初期都是通过巨额补贴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抢夺市场份额的。京东进军外卖,自然也是做好了准备、牺牲短期利润的。
为了此次外卖大战,京东准备好了亏损100亿。京东推出“0佣金”“百亿补贴”政策,承诺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超时配送责任由平台承担。而要应对京东的进攻,美团也必然要牺牲短期利润来留住商户和骑手。
双方在核心业务领域相互对攻,必然动摇各自估值逻辑,影响投资者信心。所以京东和美团股价近期都出现了大跌。
京东港股股价从4月15日高点149.5元,已经跌到4月25日收盘123.8元,下跌了17.2%。美团港股股价也从4月15日高点147.3元,下跌到4月25日收盘127.6元,下跌了13.4%。
三、美团的糟糕口碑遇见刘强东的亲民形象
在中国互联网巨头里,美团和滴滴一样,都一直形象不佳、备受批评。两家企业形象问题本质是互联网平台“效率优先”模式的代价:过度依赖算法压榨人力与运力资源,忽视劳动者权益与用户安全底线。
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核心,已经是普通老百姓就业岗位数量最多的群体,也是很多人失业后的最后兜底职业。他们的境遇往往牵动人心、更能获得支持和共情。
而美团一直因为对商家佣金过高,对骑手过于严苛而处于舆论中心,骑手们既没有五险一金、缺乏保障,也陷在算法里,动不动就扣分罚款,因为赶时间送餐而发生交通事故的事也时常发生。
美团占据外卖市场近七成份额,长期一家独大后被指利用垄断地位压榨生态参与者,公众对“打破壁垒”的京东也抱有更高期待。京东通过“整顿行业乱象”的叙事塑造正义形象,再加上刘强东的兄弟般形象,京东很有可能拿下外卖市场较大份额。

目前来看,京东外卖势头强劲,3月1日京东外卖正式运营,3月24日日订单就突破100万单,4月15日日订单突破500万单,4月22日日订单突破1000万单。京东目标是在618大促前日订单量达到1500万单,年底稳定在2000万单。
要知道此前外卖市场第二的饿了么2024年日订单量也就在1500-2000万单。也就是说京东外卖很快就会和饿了么市场份额持平,京东入局本来就抢了饿了么不少市场份额,很可能京东外卖日订单已经和饿了么接近,甚至已经赶超了饿了么。
四、饿了么躺着中枪,有可能被阿里巴巴出售
互联网行业,向来是老大老二打架,把老三打没了。饿了么更惨,本来是外卖行业老二,却可能被突然插足进来的京东和老大美团的一场大战,给打没了。
这两天轰轰烈烈的京东美团外卖大战,饿了么唯一的存在感是,4月25日,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协商算法恳谈会召开,产生了全国首份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宣布逐步推进取消超时扣款处罚。
饿了么成立于2008年,2018年4月被阿里巴巴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2018年底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并后在外卖市场份额最高时曾达到38.1%。此后在与美团的竞争中,饿了么市场份额逐渐下降,2024年市场份额大约为25%。
虽然饿了么和美团之前几乎垄断了外卖市场,但双方差距却很大。美团2024年前三季度外卖业务营收是饿了么(含高德)的5倍以上,且美团税前利润达310.89亿元,而阿里本地生活同期亏损39.75亿元。

饿了么成立17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现在的问题是,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饿了么是要一直袖手旁观还是也会参与进来。按说饿了么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实力远在美团和京东之上,也烧得起钱。
但去年一度传言,阿里巴巴会把饿了么卖给抖音,虽然很快就被辟谣,也能看出现在饿了么在阿里巴巴里的尴尬地位。阿里巴巴这两年出售了银泰、大润发等新零售板块业务,还处于战略收缩状态。目前阿里巴巴业务重心也在向阿里云和AI倾斜。
大概率京东美团的外卖大战,阿里巴巴不会参与。而且如果这场外卖大战后,饿了么市场份额下滑太多,还是一直亏损,最后很有可能被阿里巴巴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