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现在的内心估计很绝望,俄乌冲突迟迟摆不平,关税战遭到中国迎头暴击,现如今还要偿还美债。
就在今年6月份,美国政府需要偿还到期国债6万亿美元,这还仅仅是本金,尚未计算利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政府2025年的年收入预计撑死只有5万亿美元,而各项支出却高达7万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收支缺口,使得美国政府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
为了填补这个窟窿,寻找一个“背锅侠”,特朗普政府尝试了各种手段...

特朗普首先将目光投向了美联储,他频繁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急切要求美联储降息,并期望美联储能为债务问题兜底。
在特朗普的设想中,降息或许能刺激经济,为偿还债务创造有利条件,而美联储的兜底则可在短期内缓解债务违约的燃眉之急。

但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秉持着自身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拒绝了特朗普的要求。
美联储深知,盲目降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经济风险,而随意兜底债务更可能破坏金融市场的规则与秩序。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施压不仅未能达到目的,反而引发了诸多官员的批评。
多名官员站出来力挺鲍威尔及美联储的独立性,这使得特朗普的这一策略彻底落空。
于是在这之后,特朗普将主意打到了乌克兰身上。

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援助,如今深陷债务泥沼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企图从乌克兰那里找回“补偿”。
他们讹诈乌克兰,要求乌方用矿产来抵偿高达3000亿美元的援助。

乌克兰虽在冲突中急需美国支持,可也并非毫无底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面拒绝了这一不合理要求。
泽连斯基清楚,一旦答应,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将被美国大肆掠夺,国家未来的发展根基将受到严重损害。
尽管特朗普多次试图逼迫泽连斯基就范,甚至在白宫会面时双方发生激烈争吵,可最终这一计划还是以失败告终,乌克兰并未在压力下妥协。

在四处碰壁之后,特朗普政府最后将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绝望地等待着来自中国的电话。
美国期待中国在关税问题上做出妥协,渴望能够恢复与中国大规模的贸易往来。

然而,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一直秉持着独立自主的原则,面对美国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选择了“不予理会”。
中国不会在不合理的要求下轻易让步,更不会成为美国解决自身债务危机的“救命稻草”。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期待,在现实面前逐渐化为泡影。
未来美国或许会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而特朗普政府的应对与挣扎也难以改变这一严峻的局势...

过去几十年,美国依靠发行新国债填补旧债窟窿,凭借美元霸权地位吸引全球资本。
但如今外国投资者持续撤离,2024年外国投资者净抛售美债规模达3800亿美元,美联储也因通胀压力难以持续扩表接盘,这种寅吃卯粮的游戏正在触及临界点。

债务危机的连锁反应,最先冲击的便是美元信用体系。
自2023年以来,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已从59%滑落至55.3%,创下26年新低。
当美国政府频繁将债务问题“货币化”,无节制增发国债,持有美债的安全性与收益性正同时下降,国际市场对美债的减持浪潮愈发汹涌。

当36万亿美元债务规模与仅5万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形成巨大鸿沟,投资者对美债的担忧已从纸面数据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种局面将美国经济推向危机边缘。
若6月6万亿美元债务无法顺利展期,国债收益率可能飙升至历史高位,直接导致美国企业融资成本激增。

历史数据显示,当10年期美债收益率超过4.5%,美国房地产市场和科技企业将首当其冲,而当前收益率已逼近4.2%。
经济学家警告,若债务危机在三季度集中爆发,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窗口可能提前18个月到来。

在这场风暴中,全球贸易秩序正在经历剧烈重构。
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用黄金、人民币等替代美元结算,东盟与中国的本币结算比例已从2020年的18%跃升至35%。
当美债失去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也将随之动摇。
这场始于美国债务危机的变革,正将世界经济推向一个全新的未知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