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访华后回归原貌,使得众多人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看法。此刻,我们将探讨一下,中美之间可能的战略选择及潜在的决策点在哪里?
从布林肯访华时的行为,我们能轻易看出,美国公开称的"构建防线"以管理风险,仅仅是,如果美国尚未准备好,中国不应轻易发动战争。
换个角度看,美国正悄悄计划一场中国无优势可言的冲突,这就是美国牌桌上的底牌。
根据美国兰德公司的中美战争模拟,明确指出,美军在距离中国大陆1000公里范围内,几乎无赢面,范围拓宽至2500公里左右,美军与中国军队也只能算"各半",只有将战线拉远到距离中国大陆2500公里以上,美军胜利的可能性才会显著提升。
毕竟在中国南海"九段线"范围内,中国的反舰导弹无疑让美军提心吊胆,因此美国只能选择与菲律宾等国合作,让他们站在前线,扮演“炮灰”,美国并不愿意在中国的主场,用"脸"承受中国的导弹。
台海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近期日本已将韩国列入出口"白名单",此举无疑是回应韩国对日本的友好行动。实际上,韩国国内的反日情绪并不比中国低,然而,为了响应美国的呼吁,尹锡悦的卑躬屈膝外交,无底线的讨好日本,无疑降低了韩国的国家尊严。美国推动的日韩和解,主要就是为了团结这些东亚国家,防止他们因为经济等因素,转向中国。美国并不一定希望他们能在台海地区问题上,出兵与中国对抗。
既然南海和台海地区并非美军首选,那么还有哪里可以在中国背后"出其不意"呢?那就是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方向的战场,提到这,你可能会有些困惑,这里距离中国也太远了,为何会选择在这里开战?
理由就在于,作为海上石油运输的通道,印度洋航线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运输线路,不仅中东的石油要通过这里,连我们从刚果,南非和津巴布韦购买的战略物资也需经过印度洋航线,然而这里对中国来说,却是一处弱点。
结合当前的中东局势,沙伊和解,以色列对美国逐渐失去耐心,美元与石油仍然紧密关联,此时,美国可能会借此出手“警告”,一旦美国行动,中国的海军力量短期内难以覆盖到印度洋,何况印度就在这里,他们视印度洋为己有,现在随着美印合作的深化,美国牺牲一些利益以让印度牵制中国,也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在我看来,美国不是期望印度能与中国对抗,而是在关键时刻,希望印军能阻碍中国的军事力量进入印度洋。而印方确实有很多烦人的手段,比如干扰中国空军飞越南亚次大陆,或者以中立国的名义,在海上耍小动作,既让中国难以攻击,又让中国难以通过,同时可能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如果美国真的把印度洋航线切断,我们与中东及非洲等国家的交流将受到严重干扰,这时如果我们发射反舰导弹,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误会,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在印度假装的中立态度下,即使俄罗斯愿意帮助我们,这时也无法行动,毕竟俄印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
那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是。从我们近期的举动可以看出,我们在应对美国上,似乎越来越有经验。无论是帮助友国建立对抗美军的力量,还是给美国制造麻烦,你看之前的沙伊和解,对中东局势的影响是巨大的,沙特透露出购买我们的052D,组建自己的联合舰队的意愿,再配上我们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美国的第五舰队也将面临挑战,从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在展示对外军售的军事设备上,与以往大不相同,开始在国际上积极推销自己的军事装备,这一方面也是为了压制美国的嚣张气焰。
因此,美国为了维护地区军事平衡不遗余力,我们当然可以采取对策,只有当美国人感到不安,才无法集中精力打这张底牌,我们才有更多的筹码。
美军都无胜算,日韩能打赢中国不是笑话吗,
很好的分析,绝不能掉以轻心。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