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白米荡湿地——生态之源与旅游之窗

山鬼鬼 2024-02-03 21:27:46

圩厍村东北面临嘉菱荡,西南面临白米荡,境内河道纵横,鱼塘众多,水资源充沛。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圩厍村近年来开始探寻农业发展新路子,推动打造农业、文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为打造梦里水乡项目,植入历史文化、观光、活化乡村文旅生活,圩厍村以打造湿地保护小区为依托,以范家塘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核心,不断美化水乡环境,以农业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努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周心怡摄

1月22日,调研团的目的地是白米荡。乍听其名,脑海里浮现的是连天的碧水、翻滚的稻浪和雪白的大米。可以想象,白米荡定是一个极美的地方。调研团怀揣着激动心情,来到白米荡湿地,走在湿地中的健康步道上,只见水天一色,河湖相连,芦苇丛丛,只听鸟鸣啾啾。湿地紧密地连接人与自然,调研成员可以观赏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清澈见底的水质,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诗地”带来的心灵洗礼,流连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中。沿河种植苗木、铺设草坪并进行亮化,让岸“靓”起来;铺设彩色沥青路、特色步道,修建景观凉亭、休闲广场,让景“美”起来;修建水上栈桥、建设亲水平台,让人走进“画中来”。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水清岸绿的湿地吸引了鸟儿驻足,矫健灵动的水鸟时而低空盘旋,时而停留觅食,悠然畅游,为周边静美的湿地增添了一抹灵动的靓影。美丽河湖建设行动开展以来,昔日杂草丛生、河水浑浊的乡村河道得到综合整治,环境改善了,河水清澈了,周围村民也都连连称赞。采访村民时,提及白米荡湿地,他们这样说道:“以前浜里总有水葫芦,一到夏天就泛臭味,现在村里河道整治之后还专门派人捞水草和垃圾。臭水沟现在变成景观河嘞!““本来儿子叫我搬去跟他住,现在看见咱们村环境这么好,他也乐意回来住,还把老房子拆了翻新了。”“现在的农村大变样了,河里干干净净,道路宽敞明亮,这样的农村谁不稀罕?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呢!”

周心怡摄

紧邻白米荡北岸,一家精致的农家院落——白米荡小院坐落于此。该小院的主人是一位当地土生土长的女企业家。由于从小在甘露农村长大,心里一直有着浓浓的乡村情结。小院主人目前承包了200多亩粮田,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打造了生态环境优美的白米荡小院,招待喜欢乡野气息的各方朋友。在小院主人的允许下,调研团参观了这个由她亲自设计、亲手打造的白米荡小院。小院芳径,小桥流水,有动有静,静动相生,颇为精致。小院里的风景,平淡但耐看,最是温暖治愈。环境优美舒适,空气清新怡人,水边风光秀丽,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调研团成员漫步在小院里,不经意间看到院子角落里绽放的花朵,清新脱俗,芳香四溢,给冬日小院添了些许俏皮和灵动。

周心怡摄

污水治理了,环境改善了,白米荡的水变清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白米荡小院成了网红打卡地,一幅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正在绘就。在调研团的了解下,小院以渔文化为底色,结合采摘、垂钓、餐饮、民宿等项目,致力于打造一站式休闲综合体,走上创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团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道路,努力把圩厍村建设成富有地域特色、充满渔文化气息的特色旅游村。

调研当天,在白米荡小院里有不少游客,调研成员对游客进行了采访。游客认为白米荡环境优美,村民热情好客,对于他们的到来很是欢迎。这里的景色美得令人心醉,四周绿树成荫。白米荡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湖中鱼类丰富。此外,这里还有许多人文景观,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总之,圩厍村白米荡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游客还向调研团推荐了小院餐厅里的乡村原生态大餐,绿色无公害,绝对放心享用,鲜美无比,堪称一绝。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确实,这些美景、美味又怎么离得开圩厍村的发展呢。如果没有白米荡这方自然天成的蓝天碧水,没有这里勤劳能干的村民们,没有良好正确的政策支持,小小的圩厍村如何吸引到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到来呢?

周心怡摄

绘就浓墨重彩的发展底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圩厍村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现有村庄建筑、设施和路网框架的基础上,以村庄环境整治提升为主要内容,突出优化村庄发展环境、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打造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范家塘,因地制宜做出亮点。圩厍村将乘势而上、持续发力,持续扮靓乡村“颜值”,提升乡村“品质”,从“一时美”转变为“持久美”,让“一片美”转变为“全域美”,打造出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的美丽乡村新面貌。

周心怡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