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问楼主收藏了一本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九七九年五月第一版、一九七九年五月第一次印刷的《李斛作品选》。待问楼主这辈子似乎选错了专业,入错了行。楼主从小热爱文学,偏偏报考师专时,考的是外兼文,师专上的是英语教育专业;没学过一天画,却热爱书画,乐此不疲!也许,这就是人生命运——拧巴!
楼主对书法略知一二,但对画画实在是门外汉,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虔诚和热爱。我收藏了许多书法字帖,也收藏了大量画集。每于闲暇时间,读帖和读画,实在是一种人间乐事,是一种享受。
楼主有自知之明,楼主的写作只能算是码字,纯属个人喜好和生活方式,谈不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纯属为人作嫁,自娱自乐。不愿白璧蒙尘,假使能让大师杰作让更多人知道和受益,庶几发扬光大,也算不虚此生。
李斛(1919——1975),号柏风,四川达州市大竹县人,画家,美术教育家,是一名在中国画技法上有着开创性成就的国画家,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对中国画推陈出新做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
李斛先生是很有成就的画家,也是一位忠诚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素描教学工作,他自己也十分重视素描训练,他积极勤奋,坚持不断地刻苦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谦虚好学,永不满足,一生中画了数千幅习作和创作了不少好作品。
李斛家境贫寒,依靠舅舅接济,才进了小学念书。几经挣扎,在1942年,考入中央大学美术系,得到徐悲鸿等人的教导。他的画风,融汇中西,自成一格,深受导师们赞许。他创作了《中渡口担煤工人》、《嘉陵江纤夫》、《战火中的难民》等画作,颇受好评。荣宝斋曾为这位美术教育家,印刷出版发行了《李斛速写精粹》。
李斛的素描洗练准确,刻画深入,重视感觉,具有民族风格。他的水墨作品的特点是把中西的绘画技巧结合起来,融化发展,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画的革新做出了贡献。
徐悲鸿先生曾高度评价他:“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

《看报女青年》(国画写生)。

《老人像》(国画写生)。七月十一日避雨于白帝乡,李斛。

《女孩像》(国画写生)。一九五五年冬,李斛。

《女青年》(国画写生)。五七年春,李斛。

《小运动员》(国画写生)。五九年九月李斛。

《妇女像》(国画写生)。

《印度妇女像》(国画写生)。

《披红斗篷的老人》(国画写生)。

《老太太像》(国画写生)。五九年六月写于平江,李斛。

《女青年》(国画写生)。五九年八月,柏风。

《塞上春光》(国画)。一九六二年李斛写。

《公社文工团员像》(国画写生)。五九年写于湘西凤凰,李斛。

《绣花鞋》(国画写生)。

《少数民族姑娘》(国画)。

《自画像》(素描)。柏风,一、二二。

《儿童》(素描习作)。

《老人》(素描习作)。

《儿童》(速写)。

《女学生》(素描)。一九五五年二月十八日。

《儿童》(素描)。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三日李斛。

《女青年》(素描)。一九五五年三月六日李斛。

《老人像》(素描)。一九五六、一月,李。

《女青年》(素描)。五六年一月李斛。

《西双版纳小景》(国画)(手机横屏看)

《西双版纳小景》(国画)(手机正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