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港口拆分出售?李嘉诚仍不死心,市监局撂15字狠话,重拳在后头

广博看社会趣事 2025-05-01 04:21:52

交割日已过,李嘉诚还不死心?

原本说要“暂缓交易”,谁知长和集团换了套路,打起了“拆分出售”的主意。

试图绕过审查把港口卖给美国人!

可国家早有准备,市监局撂下15字狠话警告他。

李嘉诚还敢有小动作,还有重拳在后面等着他!

2025年3月28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了全球资本市场。

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宣布,计划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在全球的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的贝莱德财团。

这笔交易涉及全球43个港口,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

这两个港口掌握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而中国商船在这里的通行量占比高达21%。

这些港口的战略地位,无论是对全球贸易,还是对中国的外贸安全,都至关重要。

消息一出,全球市场为之一震。

但紧接着,李嘉诚的交易却陷入了僵局。

原定于2025年4月2日签署的交易协议,在最后一刻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紧急叫停。

中国政府对于这笔交易的态度非常明确,交易被认为存在国家安全风险,需要接受全面的审查。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迅速宣布15字警告: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李嘉诚的计划受到了中国监管机构的强烈反对。

在涉及的港口资产如此重要的情况下,国家安全问题无法忽视。

但李嘉诚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弃这笔交易。

面对监管的压力,长和集团随即宣布暂缓交易,并表示这一交易依然是“纯粹的商业行为”。

面对这一表态,许多人并不买账。

正当人们以为李嘉诚会因国家的强硬态度而放弃这笔交易时,李嘉诚又开始了变相操作。

长和集团开始将原本计划出售的港口资产进行拆分,通过将港口资产拆成多个独立业务块,分别出售给不同的投资方,以此绕过中国的监管审查。

这种“拆分交易”的操作,意在避免整个交易被一一审查,从而加速交易的进程。

但李嘉诚的这一手并未能逃过监管机构的火眼金睛。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于这种“规避审查”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任何交易若未获得批准,不得实施,即使是拆分后进行的交易,也必须接受审查,否则将依法追责。

可以说,李嘉诚的“缓兵之计”彻底失败了。

2025年4月27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再度发声,明确表示:任何未经批准的交易都将面临法律责任,并重申了对这笔交易的审查要求。

监管机构强调,李嘉诚此次出售港口资产,涉及的资产不仅数量庞大,更关系到国家安全。

特别是港口的管理系统数据和航运调度系统,若被不当掌控,可能对中国外贸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国家安全高于一切,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如何确保战略资源不被外资控制,成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而李嘉诚试图绕过监管的行为,无疑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红线的挑战。

监管部门表态十分明确,如果交易继续推进,必将依法追责。

李嘉诚的这笔交易不仅牵动了中国政府的神经,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强烈波动。

在交易消息宣布的初期,长和系的股价一度大幅上涨,短短两天内暴涨15%。

然而,随着中国监管机构的出手,股价开始回调,市值蒸发了近800亿港元。

尽管如此,李嘉诚似乎并未对市场的反应感到太大的压力。

他依然坚持“在商言商”的逻辑,认为自己并没有触犯任何法律。

然而,李嘉诚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当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他早期创业时的中国。

资本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再容许他继续像过去那样“两头吃差价”了。

虽然监管焦点集中在交易是否构成市场垄断和对中国市场竞争的影响,但更深层的忧虑在于技术与数据控制权的风险。

如今,全球港口的智能管理系统、航运调度算法,乃至实时航线监控。

几乎都已经高度依赖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的控制权,正是中国对外贸易安全的核心。

如果贝莱德财团及其背后的美国利益集团掌控了巴拿马运河沿线的这些港口。

那么不仅是控制了贸易路劲,还可能在技术层面掌握了全球航运的调度权。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港口的调度系统数据,一旦被美国获取,可能成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弱点”。

因此,这笔交易的核心风险,不仅在于港口资产本身,更在于它背后蕴含的“数据主权”问题。

李嘉诚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全球化初期的香港,李嘉诚凭借香港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环境,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

正是在那个阶段,“买办”模式的运作成为了许多企业家的成功路径。

李嘉诚不仅是中外资本的中介者,还通过与内地市场的联系,赚取了巨额差价。

这样的商业模式随着中国的崛起而逐渐消失。

如今的中国,正在进入以技术自立、产业升级、供应链安全为主的新时代。

李嘉诚所依赖的“全球化套利”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尤其是在中美博弈愈加激烈的背景下,国家利益和资本运作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更加清晰。

李嘉诚的“在商言商”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的国情,也无法回避国家安全的红线。

李嘉诚的港口交易事件,不仅仅是一场商业交易的失败。

它还揭示了全球化退潮时代,资本与国家利益之间的深刻冲突。

在中国经济逐渐崛起、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家对关键基础设施、战略资产的监管已经进入了全方位的保护状态。

李嘉诚虽然历经风浪,但这次他似乎真的低估了中国的决心。

无论他如何试图通过拆分交易来绕过监管,都无法改变国家安全和市场竞争底线的事实。

如果他继续坚持自己的方式,必将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后果。

李嘉诚是否能够“撞南墙后回头”,还是将继续坚持自己的商业逻辑,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新浪财经:2025-04-28《突发!李嘉诚的交易,大概率要黄了》

京报网:2025-03-28《港媒:香港长和集团卖港口计划暂缓,下周不会签约》

0 阅读:96

广博看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