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全球市场,简直像是坐在悬崖边上,前方迷雾缭绕,身后喊声四起,但真正能指引方向的“信号”却寥寥无几。尤其是中美关税战似乎出现些许缓和的迹象,但缺乏实质性的利好落地,投资者依旧不敢放松,市场情绪整体处于“宁可错过、不可做错”的谨慎模式。
我们正站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本周,有三个重量级事件将先后登场,堪称左右全球市场的“三重考验”。而这三个事件,既可能引爆第二轮市场震荡,也可能成为短期喘息窗口。
一、特朗普第二个百日计划即将公布,市场期待“好消息”
特朗普政府的执政风格,一直是政策频繁“变脸”、消息面反复拉扯市场情绪。如今,特朗普第二任期迎来第100天。按照此前惯例,他将于4月30日公布第二个百日计划。
为什么这个百日计划重要?因为在他第一个100天期间,市场经历了极为混乱的行情——贸易战升级、关税暴力加码、盟友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华尔街对美国经济前景的质疑,导致股债汇市场持续波动。
而这一次,特朗普很可能希望借助这个节点,释放一些“好消息”,缓解市场压力。尤其是在当前关税壁垒已高企、经济数据频频承压的背景下,市场普遍押注:关税可能已接近峰值,特朗普将被迫释放部分对华让步信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出现口头让步,市场更看重的是实际行动。目前已计划与执行的关税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真正的风险还没解除。因此,投资者不宜对短期口头缓和抱有过高预期,真正落地的利好措施才是市场真正等待的信号。
二、美股科技巨头财报来袭,或引发第二轮抛售潮
这一周,华尔街的另一只“靴子”也将落地——美股大型科技公司财报季来袭。Meta、微软、苹果、亚马逊等行业巨头将陆续公布最新季度财报。
为什么这组财报至关重要?因为今年以来,美股的反弹主要依靠科技股“独木撑天”。而最近的市场动荡已经暴露出,每家科技巨头都面临自身独特的问题:
- 广告业务疲软(Meta)
- AI泡沫兑现压力(微软、谷歌)
- 硬件销售增长乏力(苹果)
- 消费需求疲软(亚马逊)
如果这些巨头财报不及预期,势必引发新一轮集中抛售,进而拖累整个美股走势。
更关键的是,美股目前估值已经偏高,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市场踩踏。而财报季正是检验基本面成色的关键窗口,一旦“好故事”无法兑现,市场很可能迅速切换情绪,触发二次调整。
三、美国4月非农数据压轴,或左右降息预期
压轴的重头戏是——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将于本周五公布。这是第一份完整反映对等关税影响的非农数据,对判断美国劳动力市场韧性以及未来经济走势意义重大。
如果数据超预期向好,说明经济尚未受关税拖累,美联储降息概率将下降,金融环境继续维持高压。这对风险资产反而是利空。
反之,如果非农数据表现不佳,不仅证实关税对就业市场已开始产生实质冲击,也为“经济衰退炒作”添柴加薪。此时,市场反而可能解读为“坏消息变好消息”——衰退担忧加剧,美联储降息概率上升,刺激市场短线反弹。
从目前市场预期来看,数据走弱的概率略高于超预期回暖,但幅度和具体分项结构,才是左右市场情绪的关键。
四、市场走势:处处透露着“不安”
从当前行情来看,全球主要资产走势普遍偏弱:
- 美元指数持续徘徊在100关口下方,随时可能破位。
- 黄金、原油、美股期货早盘集体下行,金价甚至一度跌破3300美元。
- 中国A股小幅下滑,走势依旧偏弱,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几乎每个市场的第一反应都是“向下”,说明整体风险偏好依然低迷,资金仍偏好避险资产。即便偶有反弹,多半也是消息驱动的短线博弈,难以形成持续趋势。
五、高盛观点:风险远未解除
高盛在近期发布的一份《从悬崖边上回归》报告中,详细分析了当前市场局势,认为:
- 宏观不确定性居高不下
- 增长与通胀风险组合仍对市场不利
- 制度性信誉缺失加剧市场波动
这些因素共同支撑着美债收益率高位运行,也意味着短期内市场难以靠单纯舆论或者政治表态回暖,真正改变市场趋势,还需要基本面和政策层面的实质性转变。
六、写在最后:全球市场悬念拉满,投资者切忌追涨杀跌
本周全球市场可谓“多事之秋”,三重风险事件叠加,信号缺席,噪音满天,投资者最忌盲目追涨杀跌。
建议重点关注:
1. 特朗普百日计划是否有实质关税缓和动作
2. 科技巨头财报是否触发二次情绪释放
3. 非农就业数据对美联储政策预期的影响
市场走势短期或依然震荡,建议保持防守性仓位,等待真正确定性信号出现,再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