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学生赴青岛莱西市进行春游活动

掌上青岛 2025-04-30 09:24:07

2025年4月24日—25日,在青岛日报社优加青少年平台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一、二年级学生走进莱西,以“‘偶’遇春天,非‘尝’滋味”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融合非遗项目体验与田园生态实践的沉浸式春日之旅。

一大早,学生们便乘坐大巴前往莱西市。四月的轻风里,柳絮纷飞、春花烂漫,明媚的阳光将春日独有的温柔映照进学生们明亮清澈的眼眸中。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正在开花的果树、悠然吃草的奶牛,无不吸引着学生们好奇的目光。他们如同出笼的小鸟一般叽叽喳喳,一路谈笑,一路欢歌,兴奋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非遗课堂:在木偶戏里探寻千年文脉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出百万兵。”在莱西木偶戏传承基地,学生们首先被省级非遗莱西木偶戏的魅力深深吸引。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操纵着色彩斑斓的木偶,为大家讲解莱西木偶的外型构造、表演技巧以及历史传承。随后,学生们观看了木偶剧《天女散花》《新农夫和蛇》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脸上的表情随着剧情起伏不断变化。看到木偶们灵动地眨眼、舞袖,甚至展现出腾跃、打斗的鲜活姿态,学生们无不被演员的精湛表演所折服,惊叹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在木偶操作体验环节中,学生们分组尝试操控木偶。当他们亲自做到了让“孙悟空”翻跟头、让“白雪公主”跳舞时,不禁兴奋地惊呼:“太好玩了!”“原来让木偶动起来需要这么多技巧!”在体验木偶操作的同时,非遗艺人还送给每位学生一个小小的指尖布偶,让他们在趣味互动中触摸到传统艺术的温度。

手作时光:在非遗工坊进行春日创意

在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学生们走进非遗工坊,同步开展各种传统手工艺体验。在非遗漆扇制作区,学生们以春景为灵感,用红、黄、绿等色彩制作出了一把把展现美好春光的漆扇;在非遗香包制作区,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简单的中草药知识,还用艾草等中药材制作成了既有漂亮颜值又可驱虫防病的香包;在红木书签制作区,学生们亲自动手,将红木片固定在台钳上,然后用锯和锉打磨成形状各异的红木书签,让书香与木香共伴成长;在泥老虎彩绘区,学生们用多彩的画笔为胶东传统泥塑“泥老虎”白胚涂色,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泥老虎不仅焕发出了亮丽的容颜,还在学生们的摆弄下发出“咕嘎咕嘎”的叫声,古老民俗符号与童真创意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欣赏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学生们的脸上写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田园拾趣:在生态大棚里收获甜蜜

体验完非遗手工制作,孩子们又走进草莓生态大棚,开启“味觉春天”的探索。看到翠绿的藤蔓间,红彤彤的草莓娇艳欲滴,学生们不禁开心地欢呼起来。农业技术员现场科普了草莓生长知识和采摘技巧后,学生们便走进田垄,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草莓,一边尽情地品尝起来。

“草莓真甜啊!”“这么多的草莓,今天我们要实现‘草莓自由’了!”“老师,这个大草莓像一颗爱心,送给你!”在欢笑声中,孩子们不仅品尝到了收获的滋味,更在亲手劳作中懂得了分享的快乐和“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衣服上的点点“红花”和染红的小手,都记录下了孩子们与春天的甜蜜邂逅。

返程途中,学生们意犹未尽,有的戴上小指偶与同学进行游戏互动,有的和同学谈论着自己制作的漆扇,还有的盘算着将带回去的水果与父母分享。他们满载而归,笑靥与春花相映成趣。

活动结束后,校方表示,此次青岛日报社优加青少年平台组织的莱西春游不仅是一场孩子们与春天的浪漫邂逅,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当非遗技艺遇见童真稚趣,当田园采摘邂逅自然课堂,孩子们在春风里收获的,不仅是草莓与手作,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自然生命的敬畏——这正是春日游学最动人的“滋味”。青报优加青少年平台负责人也表示,未来将继续策划组织“主题化、沉浸式”游学活动,让传统文化与自然教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双引擎”,让每一次行走都成为点亮心灵的旅程。

来源:“学习强国”青岛学习平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