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刚和中国签下730万桶原油大单,转头总理就在选举辩论会上高喊“中国是最大威胁”。这种“前脚收钱、后脚翻脸”的骚操作,简直比电视剧还狗血,中国刚帮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油砂矿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加拿大政客却硬要把金主爸爸说成“敌人”,背后的水到底有多深?

今年3月,全球能源市场被一条消息炸锅:中国一口气从加拿大买了730万桶原油,直接把加拿大送上“中国原油供应商TOP3”宝座。靠着新建成的跨山输油管道,加拿大每天能往中国多运30万桶油,光是2025年第一季度,中加能源交易额就冲到120亿加元(约合人民币650亿),相当于加拿大卖给美国所有汽车的钱的1.8倍。阿尔伯塔省的油砂矿老板们嘴都笑歪了,中国订单让当地失业率直接从9%降到4.2%,连加油站服务员时薪都涨到了25加元。
但即便如此,短短1个半月,加拿大领导人班子的态度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加拿大要选新领导人,各党派竞争很厉害。这让卡尼政府针对中国的说法,变得更加引人关注,有了新的解读。在选举辩论和记者会上,卡尼总理直白地说,中国对加拿大来说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他甚至没有证据就说,中国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中帮着俄罗斯。更过分的是,他还公开谈论台湾问题,这明显是在干涉中国自己的事情。卡尼政府对美国却很客气,这种对中国强硬,对美国温和的态度,更加显示出卡尼政府对中国不寻常的强硬姿态。

在西方政坛,这种行为并不鲜见。很多政治人物都曾采用类似的策略,希望能引起公众的关注。他们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从而增强个人的政治影响力。这种做法被一些人视为一种常见的政治操作手段。
这些政治人物试图以此来获得更多支持,并最终达到巩固个人政治地位的目的。卡尼政府的发言,可能在国际上被解读为向美国示好。长期以来,美国和加拿大在贸易方面存在不少矛盾,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两国关系非常紧张。

卡尼政府或许希望通过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与美国立场保持一致,以此来换取美国在贸易争端上的妥协。这有助于缓解美加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策略也暴露出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中略显被动的处境,一定程度上是现实所迫。
加拿大可能觉得,面对美国的影响力,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出让步。换句话说,加拿大在国际上的行动,有时会受到自身实力和国际环境的限制。不得不承认,加拿大有时需要对美国的主导地位做出一些让步。

中美贸易战加剧,加拿大迎来发展机会和潜在风险。中国炼油厂把订单从美国转向加拿大,使得加拿大原油出口大幅增加,成功占据部分美国市场,也促进了其他方面的合作,增强了加拿大经济的活力。
但是,加拿大政府官员发表了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言论,这可能会让原本的好机会溜走。这些言论有可能激怒中国,导致贸易订单丢失,影响中加两国关系,甚至给未来的合作前景带来负面影响。

卡尼政府好像觉得只要对中国态度强硬,就能讨好美国,获得美国的帮忙。但现实是,美国对加拿大的态度并不稳定,历史上很多事都证明,美国并不总是加拿大靠谱的盟友。
别忘了,特朗普当政的时候,美国甚至威胁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这已经说明美国并不完全信任加拿大。所以,加拿大指望通过打压中国来换

取美国的友谊,恐怕不太现实。加拿大需要更谨慎地思考自己的战略方向。
将自身命运完全押注在美国身上,无疑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赌博。
加拿大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外交上应该有自己的主张,不能总是跟着美国走。关于和中国的关系,加拿大应该冷静地看待,多考虑和中国在经济上的合作机会,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加拿大应该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在互相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的友好关系。这样既符合加拿大的国家利益,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这次反击相当精准。4月20日突然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检验费,直接让温尼伯港堆满了700万吨滞销菜籽。
中国外交部早就把话挑明了:想搞好关系就拿出诚意,别玩两面三刀!三条红线划得清清楚楚——要合作就好好合作,别干涉中国内政,更别学美国那套霸权主义。中国这些年给加拿大带去的真金白银,从能源合作到留学旅游,哪样不是实打实的互利共赢?反观某些政客,为了选票连基本的外交礼仪都不要了!

国际政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加拿大这种当面喊哥哥、背后摸家伙的做法,迟早要栽跟头。看看澳大利亚的前车之鉴就知道,跟着美国屁股后面乱咬,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那些想在中国身上捞好处还要捅刀子的,早晚要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

卡尼团队现在骑虎难下。说要“对抗中国”吧,省内企业集体造反;说要“对华友好”吧,华盛顿那边又要瞪眼。最新民调显示,62%的加拿大人认为“中国是重要合作伙伴”,比三年前涨了15个百分点。蒙特利尔市民甚至拉横幅嘲讽政府:“中国要是威胁,那闹独立的魁北克人阵线算啥?”
信息来源凤凰网.《拿下中方石油大单后,加总理宣告反华,逼中国付出代价,用心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