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文明之仰韶文化|收集石器得来的文明

搬砖泱夏 2024-04-16 21:32:37

仰韶文化

位置: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以及黄河流域中游地区

年代:约公元前5000—3000年

点评:中原文化的摇篮

收集石器得来的文明

像大多数重大考古发现一样,仰韶文化的发现也不是考古者的特意举动,而是古人类学研究者的无意之举。

中国考古学的先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古人类学。1911年他来到中国后,一直十分关注各地出土的古生物化石。1918年,有人告诉安特生,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村民曾挖出过不少古生物化石。这个消息让安特生十分欣喜,他立即中止了自己当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考察,来到河南渑池县,迅速展开了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勘探工作。

遗憾的是,他没有找到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只好暂时离开。但是,安特生没有灰心,两年后,他又派地质调查所的刘长山到渑池地区去帮他收集古生物化石。

当时,局势动荡,天灾人祸使得渑池地区的农民们度日艰难。刘长山为了寻找线索,就以出钱求购的方式向农民收购化石或带有人工痕迹的石头。听说有人要买石头,很多生活窘迫的农民高兴地翻出自己耕地时翻出的石头送了过去。刘长山很快收集到了许多石头。不过,他发现其中有很多石器做工都比较精细,不太像古代原始人类所能制作的。带着疑惑,刘长山一再要求当地人带他到挖出石器的地方考察一下。

当地人经不住他再三请求,带他来到了仰韶村。就在这里,刘长山发现了早期陶器的碎片。惊喜之下,他在这里实地考察了3天,一共发现了600多件陶片和石器。这些陶器以及制作比较精细的石器意味着这里曾经有古人生活过,仰韶文化就这样悄悄地展露出她深埋已久的身姿。

第二年,这批宝贵的文物被带到了北京。安特生看到这些磨制精细的石斧、石刀以及比较原始的陶片后,非常震惊,这分明是新石器时代人们所使用的工具啊!短短几天就有这么丰富的收获,那么,仰韶村的地下将会是一个多么大的宝库啊!他立即意识到,这次将会发现一处庞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于是,他立刻亲自奔赴仰韶村。

安特生在仰韶村做了8天的考察,收获了大量的石器、陶片。安特生还初步调查了遗址状态,并确定仰韶东沟和西沟之间的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00米的冲沟为仰韶遗址的范围。在取得北洋政府和河南省政府的同意后,1921年10月,安特生组织了一支发掘队伍,对仰韶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就在这片大约30万平方米的土层下面,考古队发掘出了大批的石器、陶器以及一具人骨架。

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与远古传说相互印证,证明了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5000年漫长文明史,为悠久的中华文明再添绚丽色彩,彻底否定了当时一些外国人宣扬的所谓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中原先民的定居生活

自从1921年以来,考古学家在仰韶遗址进行了3次有计划的发掘,出土了大批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等工具,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当时居民的住宅、村落,对这片土地上古代先民的早期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考古学家们还在黄河流域的许多地区发现多处时期、文化基本相同的村落遗址,这些村落遗址统统被冠上了最初发现地的名称,组成了蔚为壮观的仰韶文化群。

考古学家研究表明,仰韶人过着山洞野人的生活,但是后来人口不断增加,迫使他们必须走出山洞;而熟练的耕种技术,也为他们去肥沃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寻找更适合生存的地方提供了条件。黄河及其支流岸边土地肥沃,又容易灌溉,于是仰韶人就来到了这里,种植粟、黍,畜养猪、狗,建造房屋,过起了定居生活。

考古工作者在仰韶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锄、石斧、石刀、石锄、石铲,可见先民们就是用这些原始的工具,通过辛勤的集体劳作,在草莽之间开出了片片良田,播种收获。

尽管当时仰韶人的生产工具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要用这种简单的工具来对抗天灾,还是没有什么力度的,即使没有什么灾害,单靠农业还是无法解决生存问题,狩猎捕鱼等仍是他们的重要生存方式。

在弓箭发明以前,狩猎是一种比较艰难的生存手段,人的体能毕竟比不上野兽,更何况打猎往往会碰到比较凶猛的野兽。为了围猎大型野兽,仰韶人必须集体协作,以群体的力量获取生存的可能。打猎的时候,有可能出现猎物较多的情况,吃不完或年幼的活猎物就被保留下来,时间一久,人们就学会了饲养牲畜。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家畜的骨骼残骸主要是猪和狗的。

种植粟和饲养家畜,不仅使仰韶人定居下来,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食物来源

走出山洞的仰韶人,开始尝试着为自己修建住宅。考古工作者发现这时的村落已始形成一定的格局,这在大的村落中表现得很明显。仰韶人的大村落一般分为居住、公共墓地和窑场三大区,居住区房屋的建筑技术还不十分发达,但仍是人类从洞穴中走出来的确切证据。

考古工作显示,仰韶人的房屋并没有完全脱离穴居,其房屋普遍包括地面建筑和半穴居两部分。他们一般先在地面挖出一个相当深的洞穴,打实地基后才在上面修造房屋,房屋的墙壁都是泥质的,有的也用木头做骨架。混上草的泥墙被火烤后,变得非常坚固,具有一定的抗水性能。

仰韶文化早期的房屋呈圆形,主要是单间后期的房屋慢慢演化成方形,一般分成几个房间。木骨泥墙的建筑技术以及方形分间的建筑格局,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处处可见其影子。

有了自己的房屋后,仰韶人开始定居在宽阔平坦的原野上,世代繁衍,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兴盛的陶器制作

在仰韶人的诸多成就中,最为辉煌的应该是陶器制作技术。仰韶人的陶器一般是容器、烹饪器、饮食器等生活用具。考古人员在仰韶遗址中发掘出来的陶器有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

仰韶人制作陶器的过程大致如下:先是用手将粘土捏成器物的形状,如果制作大型器物,则用泥条盘制成形,或分部分做出,然后粘成整体。接着,仰韶人会用木片等工具把粗糙的器形表面打磨平整,再把陶坯放进窑里烧制后就成了陶器。如果要加上装饰纹,就要在陶坏半干时用含矿物的颜料绘上纹样,这样就可以使陶器表面形成美丽的花纹了。仰韶陶器大多以红色为底,使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经过窑火后,图案就会在红底上浮现出来,大多呈黑、白色。聪明的仰韶先民们还会在原坯表面加上一层白色薄衣,让烧成的陶器更加鲜艳美丽。

烧陶的窑一般包括火膛、火道、火眼及窑室心四部分,可以有效保证烧制陶器所需的温度。仰韶人的陶窑就建在村落附近,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陶窑大多是成组成片的,充分显示了仰韶文化中陶器制作的规模。

仰韶人制作的陶器中最精美的是彩陶,由于其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主要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仰韶彩陶的纹饰种类很多,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等。这些纹饰十分密集,常用线的曲直来表示旋转或其他动静,密集的线带着强烈的动感,线上还不时出现大的圆点,使画面流动感中现出凝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极具节奏美。

这些丰富多彩的纹饰是仰韶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把自己接触的实际事物,用抽象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它们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他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仰韶文化中的陶器既具实用性又具审美性,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

来源:《中国文明考古》(刘永升 主编)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