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楼市:小面积卖得再好,为啥不建议你选?

房地产高手拿铁 2025-04-27 16:34:55

这个月集中开盘的盘非常多,都是年前拿地的,你说没有小阳春吧,但每个盘开盘都卖得挺好的。

但是我也注意到一点,所有盘里面,都是小户型卖得最好,大户型就卖得很艰难,不管是刚需盘还是改善盘。

即便你得房率到了130%,也还是选择小户型,即便你大户型价格不贵,也还是小户型卖得好。

比如双沙地铁上盖的珑玥上城,72的小面积连顶楼都没有了,智慧城的天河都荟72的也卖没了。荔湾就更不用说了,去年主打小户型的中海浣花里、保利和颂、保利雅郡早都清盘了。

再来到改善的,比如绿城馥香园102的最小四房,龙湖央璟颂107的最小四房,甚至包括琶洲南的保利天奕120的最小四房,全都是去化最快的,简直是去晚了还挑不到啥好楼层,以前1000万以内能买到琶洲的新盘简直不敢想。

这些是今年开的,去年开的那些盘也一样,万博城最小面积105的四房,长隆悦府最小面积108的四房,都卖得差不多了。

刚需盘里面的最小面积三房,以及改善盘里面的最小面积四房,都是抢手货。

是大家没钱呢,还是怎么回事。

首先,如果大家没钱,那就根本不会买了,还有人盯着开盘去选房,说明市场还是有的,还是有人买账的。

小面积虽然靠近马路,位置朝向上不是特别靓,但是价格便宜。

我们看回上面开盘的这些小户型,单价都是比大户型要便宜的。

作为开发商来讲,它并不愿意只卖小户型,因为没有利润,利润还得靠大户型,小户型主要用来引流,制造热点和气氛。

其次,小户型是升级地段后的最低门槛。这几年房价回调后,你会发现原来花同样的钱只能买更偏的地方,现在可以买位置更好的地方。

比如,原来200万只能去增城,现在可以选老黄埔地铁盘了,原来300万选个科学城的三房,现在300万可以买到天河东了,原来500万只能选到荔湾,现在可以在海珠选个四房,原来800万根本不可能买到珠金琶,现在居然可以买到了。

看上去大家是降级,其实是升级。

更愿意去选择地段、配套或预期更好的,只不过不想加预算。

虽然房价是便宜了,但是买更好的想法是不变的,谁不想一步位选择核心区。

从这件事情上折射出,买家都是想要保值的,哪怕户型小一点,我也要选个位置配套更好的。

但又不愿意承担太多压力,所以还得看价格是否更便宜,性价比如何,也是消费降级的体现,同时也说明真正的改善市场并没有动起来。

最后,那买这种小面积是不是好事呢?

其实不是,先不说居住体验如何,小户型是开发商应对市场做出的妥协,而买家接受了这种妥协,其实也是自己在跟自己妥协。

另外,我之前给大家建议的策略是降维式升级,但买这种小户型属于平移式降级,那它未来面临的对手会让你猝不及防。

看上去你选择的地段更靠近核心区了一点,但是其实也是核心的边缘,只是披着核心的外衣而已,增量已经非常有限了,而边缘地带都是两边不太重视不怎么会去开发的。

仅仅是因为它现在开得便宜、户型好、得房率高等原因去买的话是不值得的。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板块配套变得更好,能级更高,它的大户型会更优于你的小户型,举个例子,以前500万你只能去海珠西选个小面积的三房,就不如去万博选个大面积四房。

改善板块的上限会高于刚需盘的上限,现在都抢着买,将来都抢着卖。

之所以卖得便宜,一是本身也就值这个价,二是开发商议价能力弱,你想想,开发商卖的时候都没有议价能力,你将来在二手市场上能有议价能力吗。

如果你自住方便宜也可以,不考虑未来流通性略差一点就行。

当然,上面这个逻辑针对的是偏刚需的盘,改善盘不适用这个逻辑。

0 阅读:218
评论列表
  • 2025-05-01 09:00

    广州陆总路过围观。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某些名不经传的自媒体起了个博眼球的昵称就自以为是叽叽歪歪的自以为是叽叽歪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