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56岁的李阿姨刚退休,就被女儿接回家帮忙带娃。
女儿女婿工作忙,亲家家里有个读小学的孩子,照顾外孙女的事情,只好落在李阿姨肩上。
李阿姨很乐意给女儿帮忙。
当别人劝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孩子又不跟你姓,你干嘛又出钱又出力”时,李阿姨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特别不喜欢这种论调,什么叫女儿嫁出去就不是自家人了?什么叫女儿生的孩子不跟我们姓,就不是我们家的人了?
“女儿和儿子一样,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对两个孩子都一样,对谁都不偏心,谁有了难处我都会帮。
“只要我们身上流着一样的血,她们永远都是我的家人、我的亲人,我对孩子们从来不分彼此,所以我们家两个孩子才能相处那么和谐。我也劝那些把女儿当外人的人,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偏心那一套,总有你后悔的时候。”
李阿姨的一番话,说得太有智慧了。
和李阿姨认识越久,我就越羡慕她女儿。
她们母女俩是我见过的关系最亲密的母女,两个人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说。
平时李阿姨有什么事情,会主动向女儿求助;女儿有什么烦心事,跟李阿姨打个电话心情就舒畅了。
李阿姨的女儿刚怀孕时,她就计划着把手里的事情放一放,等到女儿生了孩子
后,去帮着照顾孩子。
在这中间,她从未与亲家攀比过,类似“孩子跟你家姓,我为什么出力又出钱”这种想法,李阿姨从未有过。
网上经常有网友讨论:父母退休后,该不该帮子女带娃。
有很多儿媳讨论婆婆该不该帮忙带娃,好像大家默认,父母帮带娃帮的是儿子,女儿结婚后就不该麻烦父母。
相比类似的传统思想,李阿姨很开明,她爱女儿的心和爱儿子是一样的,她看不得女儿受苦、受委屈。
有一次女儿因为孕激素的刺激,哭着打电话给李阿姨,说她想家了,想吃李阿姨做的香辣蟹。
当天晚上,李阿姨和丈夫开车一千多公里,去女儿家给女儿送好吃的。
还有一次,快过年时女婿临时出差,本来女儿说过年不回去的,李阿姨两口子知道后,担心女儿娘俩吃不好,开着带着女儿和外孙女回老家过年。
女儿快生产的时候,李阿姨两口子去给女儿送物资,后备箱里堆着满满的土鸡、土鸡蛋和各种海鲜,都是女儿爱吃的。
到后来帮女儿带娃,李阿姨两口子更是又出钱又出力。
因为有李阿姨的帮忙,她女儿看起来比同龄的产妇要幸福很多,面色红润、不憔悴,有时休息天还能抽空和小姐妹约个下午茶、周末习惯睡睡懒觉,就像没结婚时那样依赖着母亲。
关于“退休后,应该帮子女带娃吗?”这个问题,李阿姨说她从未想过应不应该,都是自然而然就帮了。
帮女儿带娃的这两年,李阿姨认识了不少邻居,有宝妈、也有和她一样给子女带娃的老人。
李阿姨说,我想说一说心里话:
第一,现在的年轻人生活不容易,要想提升生活幸福感,老人得帮忙;
第二,一个大家庭,要想越过越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理应互相帮助,亲人的凝聚力和亲情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我生孩子不是为了要孩子长大后给我什么回报的,只要子女健康、幸福地生活,我愿意不求回报为他们付出;
第四,关于帮儿子还是帮女儿,别分得那么清楚、别太偏心,做父母的对子女公平,儿女和谐相处、家庭氛围好,这个家里的福气才会越来越多。
02.
“退休后,应该帮子女带娃吗?”56岁阿姨说出了她的心里话。
我很赞同李阿姨的观点,作为父母,如果真心爱孩子,儿女有难处不帮是不忍心的。
帮子女带娃不是子女和父母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而是父母爱的体现。
因为爱你,我愿意伸手帮你一把;
因为爱你,我心甘情愿给你托底;
因为爱你,我愿意舍弃更多自由。
网上看到一个女孩发的帖子:
我妈跟了我24小时,从我起床上班到下班,早8点到晚上11点,我一直忙得团团转。那天我下班后,我妈坐在沙发上发呆,她说真想不到你过得这么辛苦,我真不愿意你受苦啊,要是把家里的房子卖了,每个月妈妈给你发5000块钱工资该多好啊!
网友当然不希望妈妈卖房子,但是那一刻,母亲的感同身受让她泪目。
没有哪个年轻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年轻的小夫妻,要生儿育女、要工作、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很多难处是父母无法想象的,也许父母主动帮一把,让儿女稍微喘口气,就是帮了儿女的大忙。
其实,父母帮子女带娃,从另一方面讲,也缓解了晚年生活的孤独。
网上看到一个调研,大概意思是说,老年人使用手机娱乐的时间,比年轻人多很多。
也有网友晒出视频监控,家里的老人熬夜刷短视频、看短剧,怎么劝都不听。
很多时候,老年人没有更好的方式缓解孤独,只好依赖手机。
孙辈正好填补了老年人生活中的这部分缺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
为什么我们常劝,人老了要多跟年轻人呆在一起?
就是因为受年轻人的感染,老年人在面对衰老这件事时,只要心境发生变化,不一直想着自己老了没用了,生活质量就能提升。
带娃也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哭了笑了,会抬头了,会爬了,会扶着墙走路了……每一个成长瞬间,都能给老人带来乐趣。
让老人的生活不再那么无聊和孤单。
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该是对立的关系。
希望我们,都能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一家人越过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