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扬花期到底能不能浇水?会不会造成减产,答案来了!

小马侃 2025-04-27 17:31:29

小麦扬花期浇水需严格遵循科学原则,正常墒情下禁止浇水,但特殊干旱条件下可采取补救措施。以下是具体分析及管理建议:

一、扬花期浇水的主要风险

破坏授粉,导致减产

扬花期(抽穗后至灌浆前)是小麦授粉的关键阶段,浇水会冲刷花粉或导致花粉黏连,降低授粉成功率,造成穗粒数减少、籽粒空瘪。

若开花初期(前2天)浇水,授粉失败率可达30%-50%,减产幅度达15%-25%。

诱发赤霉病等病害

扬花期浇水相当于模拟“阴雨天气”,田间湿度>70%时,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风险激增,病穗率可达30%-50%。

感染赤霉病的籽粒含呕吐毒素(DON),超标后无法食用或饲用,直接导致销售损失。

二、是否允许浇水的判断标准

正常墒情:严禁浇水

判断指标:表层土壤含水量>60%(手握成团,落地即散)。

风险提示:此时浇水会显著增加赤霉病暴发概率,且授粉受损不可逆。

严重干旱:有条件补水

判断指标:叶片中午明显卷曲、土壤含水量<50%(手握不成团)。

补救措施:

时间:优先在扬花前3天小水滴灌或喷灌(单次灌水量15-20m³/亩)。

水量控制:避免大水漫灌,防止冲刷花粉或倒伏。

三、科学管理建议

浇水与施肥结合

干旱补水时,可结合追施尿素5公斤/亩,促进穗粒发育。

灌浆期若仍缺水,需在开花后10天浇灌浆水,控制水量并避开高温时段。

病害同步防控

若浇水后遇阴雨,需在雨后喷施戊唑醇·丙硫菌唑(10-15g/亩)或氰烯·戊唑醇(20-30ml/亩),防控赤霉病。

结合“一喷三防”,添加磷酸二氢钾(100g/亩)和硼肥(15g/亩),增强抗逆性。

四、特殊天气应对

高温干旱:优先保水,采用滴灌或微喷技术,减少蒸发损失。

倒春寒:浇水可缓解低温冷害,但需在寒潮前3天完成,避免加重冻害。

总结

扬花期浇水需遵循“宁旱勿涝”原则:

正常墒情:严禁浇水,避免授粉受损和赤霉病暴发;

严重干旱:扬花前3天小水补墒,结合病害防控;

浇水后管理:及时喷药、补肥,降低次生灾害风险。

通过精准墒情监测和科学管理,可最大限度平衡水分需求与病害防控,保障小麦稳产高产。

0 阅读:0

小马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