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柳丝青,意盎然

鸿HUNG 2024-04-01 17:34:38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

“万物齐乎巽,

物至此时,

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巽”在八卦中代表着东南位,而东南风吹起来,便可知清明时节将到。

气温变暖,艳阳明媚,春花已盛放,柳枝早青青,雨润万物,自然一片生机勃勃。

仲春和季春交替,清明时节正值春耕的关键时候。

“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种瓜点豆,高粱麦苗,农民们抢抓农时,挥锄翻土,各处都是繁忙的春耕图景。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草木拔节,百花竞放,众多粉嫩中衬托出一抹淡紫,桐花一席喇叭长裙,来赴清明之约。

桐花应时而开,大致分为紫花和白花两种,一串串,一簇簇开在枝头,满树芳华。因是开在春深处,有“情窦初开”的花语,便成了一朵祥瑞花,爱情花。

二候田鼠化为鹌

从字面意思上看,似乎是说田鼠变成了鹌鹑,实际上是指阳气渐盛。老鼠喜好阴凉便躲回洞中,而鹌鹑等小鸟随着天气的快速回暖,开始出来活动,觅食筑巢,百鸟迎春。

鸟类灵动,自由在树枝间跳动,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丝毫不显得嘈杂,反而预示着春天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春雨从来不会缺席,沾湿了泛着金光的晨曦,也柔润了斑驳的老树皮。暖暖艳阳天,将雪化身成雨,一场春雨渐停,便是春和景明,彩虹盈溢满天。

清明·玩法

清明作为传统节气之一,最初便与岁时物候相连,它是春耕播种的闹钟,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人们会折下柳条,插在自家门前,用来驱邪纳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诗兼具了气候时令和人文传统,细雨绵绵,随着风吹的方向斜下,为清明的祭祀平添了一种庄重和缅怀的氛围。

生命来到世间一遭,总要感受点什么。清明又是令人愉悦的,人们也把它叫做“秋千节”,据说,在这个时节荡秋千,能够驱除百病,并且荡得越高,生活就过得越美好。

趁东风,放纸鸢,祈福消灾。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病痛,待春风将其吹起,吹往高天白云,疾病也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吃法

清明节期间,各地的食俗也是极为丰富,既有传统小吃,也有寓意吉祥的时令食物。

青团子:

江南地区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用草头汁和米粉混合,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团成绿色糕再蒸熟,吃起来很是软绵。

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是将煮熟的新鲜艾草剁成草泥,加上糯米粉糅合成团,再加上芝麻花生等做馅料,蒸熟便可出炉。

馓子(sǎn):

清明节吃馓子的习俗,各地皆有。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用料也是麦面米面皆可,酥脆好吃,越嚼越香,在古时也被称为“寒具”,也在寒食节禁火时食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