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食“豫”|水席的滋味

鸿HUNG 2024-05-13 18:54:15

北依邙山,南抵伊阙,隋唐神韵,繁华神都。洛阳这座城市不仅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荟萃了丰富的美食盛宴。

不同于豫东平原的坦荡无际,洛阳地处盆地,四面环山,冬季多寒冷干燥,为了补充水分,洛阳人的饮食喜好上逐渐以汤水见长。

洛阳人爱喝汤,比起广东人来毫不逊色。不过,广东人的汤只是餐中的一味,而洛阳人的汤却是一餐饭,甚至是一餐豪华宴席。

喝汤被洛阳人发挥出了极致,成就了一桌汤汤水水的宴席,这就是洛阳水席。

关于水席的含义,是外地人总想追问的话题。其实这说起来是因为水席中的热菜无一例外都带汤,汤汤水水不断;另外它上菜的方式是一道菜吃完才撤下换另一道菜,整个宴席如流水一样。

人们就在这汤汤水水间坐定,在行云流水般的更替中谈笑风生、说论家常。

据说洛阳水席源自民间,简单的食材被人们做成了酸辣殊味、清爽可口的佳肴。唐代武则天时,有人把水席诸菜带进了皇宫,加上山珍海味的融入,制成了宫廷宴席。

久而久之,皇家菜品又在贵族官府之间流传,形成了官场席,吃席也是排面的象征。

唐时,洛阳有万国来朝的气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此融合,形成包容大度的气魄。所以,这里的宴席自然做得兼顾各方口味,在分量上也是给得足足的。

标准的洛阳水席共设24道菜,包含着8个冷菜、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能够满足不同口味人的需求。

位于礼学发源地的洛阳,自然对于上菜礼仪也是极为考究的,24道连菜带汤,章法有序。

8个凉菜首当其冲来垫底,是为下酒菜,来的客人再冷的天气也会给足主家面子,就着小酒吃上几口;待酒过三巡后再上热菜,4个大件中间夹带着8个中件,寓意“带子上朝”。

每上一道菜大家便品头论足,同时还把下一道菜的期待值拉满,吃席吃得叫一个热闹。

而在最后上的4道压桌菜里,必有一道鸡蛋汤,也叫送客汤,这道汤一端上来就意味着全席已上满,大家心态立马放松下来,该是散伙的时候了。

洛阳水席包罗万象,鸡鸭鱼肉、海鲜、菌类、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水席上的菜品既有皇家规格,又有寻常家宴,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繁可简。

原材料高的可取山珍海味,低的可用寻常蔬菜。通过厨师们精巧的双手,脱胎换骨成美味佳肴。

若论洛阳水席头牌的风姿,当属牡丹燕菜为翘楚。它其实原本就是一颗硕大的洛阳东关萝卜,经过御厨精心加工,制成汤羹,被武则天品尝后赐名“假燕窝”,也叫燕菜。

1973年,周恩来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游览洛阳时,厨师用鸡蛋精心雕刻了一朵大牡丹花放在燕菜上周总理看了非常高兴,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开牡丹花”。从此,燕菜便改称“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的做法说起来轻松,其实也不简单,萝卜需切成细如银线、根根透明、不碎不断,没有一定的刀功是做不来的。

切成细丝后的萝卜经过拌粉、烹炸,再佐以香菇、火腿、海参、鱿鱼、冬笋、鸡肉切丝,滋味十分鲜美。连菜带汤品一口,心中无限爽快。

水席的24道菜没有固定的套路,选材广泛,但吃起来或辣得冒汗,或酸地生津,赴宴人总能找到满足自己味蕾的那一款。

菜汤交替食用,既能让人感觉到肠胃舒服,又会觉得荤素搭配、入口不腻。

这八面玲珑的水席以冷、热、焦、软、稀、稠、干、海、河、荤、素、甜、辣、酸而闻名,把各种味道糅在一桌席面里,兼容并蓄、游刃有余,恐怕在所有的菜系中也许是独树一帜的。

洛阳人用萝卜做出了燕菜,用粉条做出了海参,用勤劳智慧度过了悠悠千载时光,洛阳水席从宫廷盛宴早就延伸到了中国家宴,平常百姓也能吃上这讲究的24道菜。

洛阳民间不仅在婚丧嫁娶、寿诞日、年节等重要的日子里摆上一桌丰盛的水席,还把它看作是待客的上席,来款待远方道而来的贵客。

更自在随意的是,假如不想吃整套的24道非遗水席,你还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到街头小馆点上几道实惠又好吃的“莲塘肉片”“蜜汁八宝饭”“洛阳熬货”“牡丹燕菜”“焦炸丸子”等等。

不论贫穷还是富有,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基本都能从这洛阳菜里得到大快朵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