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立大功?医生发现:春天吃竹笋的人,一段时间后,或有5变化

逗逗玩转养护 2025-04-22 08:55:2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春天来了,街头巷尾的菜市场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尤其是竹笋摊前总是人头攒动。可你知道吗?这个貌不惊人的春季“爆款蔬菜”,或许真能让身体悄悄发生一些变化。

一些人刚开始只是图个鲜,结果没想到吃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体竟然开始“变了样”。

这不是玄学,也不是民间偏方,而是有科学依据、有临床支持的医学真相。竹笋真有那么神?它到底能带来哪些变化?又有哪些人不能碰?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一个一个捋。

竹笋是什么东西?它可不是“青菜一类”

说竹笋“立大功”,那得先搞清楚它的底细。竹笋其实是竹子的嫩芽,春天雨水一来,它就从地里“蹭”地冒出来,口感鲜嫩,略带清苦。别看它只是个“菜”,它的营养成分可不简单。

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数据显示,每100克竹笋中含有2.6克蛋白质、0.2克脂肪、2.2克膳食纤维、以及少量的钾、磷、维生素B1、B2等。

相比于一般蔬菜,它的纤维含量更高,热量却极低,是那种“吃再多也不胖”的好东西。

而我们医生在临床上观察到的现象也非常有趣:不少在春天坚持吃竹笋的人,身体确实发生了几种明显的改变。

吃了一段时间竹笋,身体真的“变了”?

先说个真实案例。我有位患者王女士,60岁,退休后开始注重养生。春天的时候,她几乎隔天就做一道竹笋炒肉或者凉拌竹笋,吃了大概一个多月。

后来她来复诊,我们检查发现,她的血脂水平比原来下降了不少,尤其是甘油三酯从2.1降到了1.4。

她自己也说,感觉这段时间肚子没以前胀了,排便也更规律,整个人轻松不少。

这不是个例。根据2021年《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适量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竹笋),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血脂水平。那竹笋具体能带来哪些变化?我来详细给大家说说。

第一变化:肠道更通畅,大便不再“堵车”

竹笋里的膳食纤维含量非常高,而且主要是不溶性纤维,这玩意儿在肠道里就像扫地机器人一样,能带走肠道里的废渣,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对于那些便秘、肚胀、口气重的人来说,竹笋就是天然的“清道夫”。

医生建议:便秘人群可以每周吃2-3次竹笋,但注意搭配油脂类食物,更利于吸收。

不过,肠胃功能弱或者有胃溃疡的人要小心,因为竹笋纤维粗硬,吃多了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

第二变化:血脂悄悄降,心血管更轻松

竹笋虽然看上去“瘦瘦的”,但它对心血管的好处可不小。

2009年发表在《食品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竹笋含有植物固醇,可以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而且竹笋本身几乎不含脂肪,是高脂血症患者的理想蔬菜。

我碰到过一位老爷子,平时血脂偏高,不想吃药,就从饮食上入手。他媳妇几乎每天变着法给他做竹笋菜,一段时间后,他的总胆固醇从6.2降到了5.1,连医生都感到意外。

不过,并不是吃竹笋就能替代降脂药物,这点一定要明确。它只能作为辅助,真正的治疗还得靠医生指导。

第三变化:减肥有望,肚子慢慢“瘪下去”

对于想减肥的朋友来说,竹笋是“救星”级别的存在。热量低、饱腹感强、利尿通便,这三个优点几乎是所有减肥食品的黄金标准,竹笋全中。

而且竹笋中还有一种叫“竹笋多糖”的成分,初步研究发现它可能有一定的调节脂肪代谢、抗氧化作用(数据来自《中国食物与营养》)。虽然目前研究还不够深入,但从临床观察上来看,很多人吃竹笋期间体重确实有缓慢下降的趋势。

医生建议:减肥期间可以用竹笋代替部分主食或肉类,但要注意不要用太多油来烹饪,否则适得其反。

第四变化:尿酸降低,痛风风险减少?

这个变化不少人没想到。其实,竹笋属于低嘌呤食物,每100克竹笋的嘌呤含量不足10毫克,远低于火锅里的牛羊肉、大虾等高嘌呤食物。

对于那些有高尿酸倾向的人来说,春天多吃竹笋、少吃海鲜,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果你已经患有痛风,除了吃竹笋也别忘了控制饮酒、多喝水、定期服药。竹笋不是灵丹妙药,但它是你餐桌上的“健康帮手”。

第五变化:情绪变好,脑袋更清醒?

你可能不知道,竹笋中含有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B6,与神经系统健康密切相关。B族维生素缺乏时,容易出现疲劳、情绪低落、专注力下降等问题。

不少人吃竹笋后,感觉“脑子清爽了不少”,这并不是心理暗示,而是可能真的和营养摄入有关。春天本身就是“春困”高发期,适当吃点清爽解腻的竹笋,的确能让人精神一振。

谁不能吃?这些人要格外注意

但不是人人都能放心啃竹笋。有三类人要特别注意:

胃溃疡或胃炎患者:竹笋纤维粗硬,会刺激胃壁,可能加重病情。

肾功能不全者:竹笋中钾含量较高,肾功能差的人摄入太多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幼儿与老人:咀嚼能力差的人不宜多吃,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或噎食。

你吃的是“真竹笋”吗?这才是关键

现在市面上的“笋”,五花八门,有的是冬笋、春笋、毛笋、雷笋,还有罐头笋、干笋、腌笋。真竹笋最好的是春笋,肉质细嫩,口感脆爽。罐头笋虽然方便,但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盐分和添加剂,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医生建议:买笋时要选新鲜的、表皮尚湿润、底部切口不发黑的,回家后尽快烹饪,别放太久。

竹笋虽好,吃多也是“伤”

说实话,作为医生看惯了太多“吃补吃出事”的例子,我得提醒一句: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天天猛吃。竹笋属于寒凉食物,吃多了容易引起腹泻、胃痛,甚至可能会导致“食物性肠梗阻”,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一定要适量。

我曾接诊过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连续吃了几天竹笋,结果肚子胀得不行,拍片一看,肠道里全是未消化的纤维,最后住院清肠才解决……

所以,竹笋再好,也得适量而行,别“贪鲜乱补”。

竹笋,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它确实有它的“独门绝活”。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适当吃些竹笋,不仅能调节肠道、辅助降脂,还能让人轻松不少。但前提是——你得吃对、吃对量、吃对人。

吃得好,身体自然好;吃得巧,健康就能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陈秀红,李文华. 竹笋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09, 30(14): 480-482.

[2]李建军,王红梅. 膳食纤维与肠道健康的关系[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5): 66-69.

[3]王丽君,杨旭. 植物甾醇对血脂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20, 28(2): 122-125.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