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战争警告,伊朗分别找上中俄,打还是不打?中方有言在先

楠说大千世杰 2025-04-27 21:14:34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当地时间3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就伊核问题向伊朗当局施压,并声称“如果他们(伊朗)不达成协议,那么就会有轰炸,且轰炸的规模将前所未有。”

另一边的俄乌调停和巴以局势仍尚未明朗,特朗普却又紧赶着利用伊核问题来制造起事端,不过相比于老调重弹的保持对伊极限施压战略,外界显然更加关注美国到底会不会真的对伊动武?

就在特朗普对伊抛出“战争警告”后不久,中俄伊三国副外长便齐聚北京举行会晤并就伊核问题及解除对伊制裁等事项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战争会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有效渠道吗?其实相关问题我国早已有言在先。

一、战争威胁“特没谱”

早在去年的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就曾多次标榜自己是唯一从未发动过战争的美国总统,并宣称如若自己当选会尽快调停俄乌冲突。

不过其在上任后试图吞并格陵兰岛(攫取稀土)以及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个州”的相关言论便立刻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和反对。

如若丹麦坚决拒绝将格陵兰岛划归美国,特朗普真的会向美国的北约盟友动武吗?

将政治野心如此直白地展露出来,也难怪有很多人认为特朗普此次针对伊朗的多次威胁其实是“特没谱”。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防部已下令“卡尔文森”号航母赴中东地区与“杜鲁门”号航母集结以形成双航母战斗群,此举明摆着就是有意在配合特朗普对伊朗的威胁并达成迫使伊朗让步的目标,不过如今美伊谈判的态势已不可与8年前同日而语。

据悉,早在特朗普政府向伊朗施压前,伊朗方面就曾利用社交媒体对外展示其多个地下导弹基地,这些基地内部都部署有中程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而这足以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

在真正做出对伊动武的“关键决策”之前,恐怕特朗普还得尽快解决与胡塞武装的冲突问题。

美英联军尚且还无法彻底遏制住胡塞武装的反击能力,更何况还要给伊朗造成前所未有的轰炸打击。

俄乌调停陷入僵局,美乌“矿产协议”也迟迟无法达成最终协议,最近其一手炮制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又在中欧的反制下正加速走向崩盘。

难怪特朗普会急于在伊核问题上“做出政绩”,只是他表现的越急,对方就越有底气同他对抗。

二、联结中俄缓兵之计?

3月14日,中俄伊三国副外长齐聚北京就伊核问题及解除对伊制裁等事项交换了意见,并在随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特别强调要致力于消除造成当前紧张局势的根源系摒弃制裁施压、武力威胁,终止所有非法单边制裁。

这份中俄伊三国联合声明的言外之意就是敦促美方应尽快解除对伊极限制裁措施并回归到政治外交解决冲突的轨道上来,只是有意炒作伊核问题的老美又怎么会轻易放弃手中的筹码呢?

事实上,伊朗方面很清楚美国政府如今奉行的对伊极限施压政策很难因自身在伊核问题谈判中的妥协而被撤销(事实是越妥协,对方就会更加得寸进尺),更何况这场制裁的根源其实是美伊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冲突。

谈判总归是要谈的,只是伊朗方面也需要不断地堆积筹码以争取利益,而在具备可行性的选项中,联结中俄的力量以抵消来自美西方国家的施压无疑是最合理的“纾压渠道”。

既然争取全面解除极限制裁大概率只能是奢望,那么最近正在进行的美伊间接会谈可以被理解成伊朗方面所采取的缓兵之计吗?

美方曾多次质疑伊朗方面是在借伊核谈判拖延时间,可这种单方面的质疑其实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试问一直在对外宣称将和平利用核能,不会寻求发展核武器的伊朗会在积极寻求打破极限施压的状况下打自己的脸吗?

三、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会谈时再次强调中方将始终致力于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和采取非法单边制裁的行为。

而这一点已包含在上个月其会见俄伊副外长时就解决伊核问题提出的五点主张之中。

在我国的立场上,只有在彻底终止一切霸凌行径以及恪守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框架的基础上,以权责平衡为原则持续促进对话合作,逐步弥合分歧,才是真正能够有效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途径。

当地时间4月19日,第二轮美伊核问题间接谈判在意大利首都罗马顺利结束,按照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说法,本轮谈判取得了一定的积极进展,并且美伊双方在部分原则和目标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不过外界对美伊双方进一步的接触仍然抱有谨慎态度,毕竟相关谈判仍未触及到伊核问题的核心议题,即浓缩铀丰度问题。

和平利用核能还是有计划的发展核武器?明明可以在国际机构监督下达成框架协议的议题老美非要把它变成一个模棱两可的争议,其明显就不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

(观察者网)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曾在4月中旬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其并未在谈判中要求伊朗彻底“弃核”,而只是强调伊朗需将浓缩铀的丰度限制在3.67%以下,不过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其便改口坚称伊朗必须彻底停止浓缩铀计划。

特朗普中东“全权特使”的口风为何会如此快地上演180°的大转弯?

这不禁让人怀疑美国政府内部似乎在处置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而这也从侧面暴露出如今正在进行的美伊谈判很可能是美方设下的一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陷阱”,其目的就是借核问题将伊朗拖入地缘斗争的漩涡。

四、警惕外部风险因素

据悉,美伊第三轮谈判将于4月26日在阿曼举行,这一次的谈判将会触及到专家级技术层面的磋商,而这也意味着谈判将加速步入深水区。

目前伊朗方面仍然对谈判持有开放态度且显然不会率先制造紧张气氛,而在俄乌调停陷入停滞、“对等关税”政策遇阻以及大力推动国务院机构重组的状况下,特朗普恐怕也不会贸然对伊朗发动战争。

美伊双方正在围绕核问题较劲,彼此都懂得谨慎行动的重要性,可这并不意味着伊核问题不存在“暴雷”的风险,就像最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袭事件再次让沉寂多年的克什米尔划界争议映入人们的眼帘。

就在美伊双方谈判之际,以色列被爆出曾制定过打击伊朗核设施的计划,不过有消息称相关计划在实施前便遭到了美国方面的制止。

以色列准备打击伊朗核设施的计划或许只是旨在震慑伊朗的炒作行为,不过在巴以冲突持续无法找到政治解决方案的背景下,谁都难保“中东火药桶”不会被彻底引爆。

就像美西方国家曾高调介入俄乌冲突一样,若是以色列对伊朗实施了打击行动的话,大概率也会把美西方国家给拖下水,到时候打还是不打才是对特朗普的真正考验。

当然,在看到潜在风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东地区出现的积极变化,比如在我国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倒是达成了和解并互派大使逐步恢复外交关系,毕竟谁又愿意看到自家门口沦为地缘博弈的战场呢?

总结

俄乌调停迟迟不见进展,“对等关税”政策屡屡碰壁,敦促美联储降息又遭到拒绝,想来哪怕是在国会内部拥有至高话语权的特朗普也很难承受这样的内外压力,可更难的是伊核问题同样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以霸权为基础制造事端并向他国要求利益妥协素来是特朗普攫取政治利益的惯用手段,不过现在他这一招很容易就被中俄的国际影响力所抵消。

终止一切霸凌行径,尽快以权责平等的原则回到谈判桌,并以对话合作的方式逐步弥合分歧才是彻底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途径,而这也是我国所一贯秉持的立场。

当然,真正身处谈判桌上的美伊双方都很清楚保持克制、谨慎行动和表态的重要性,只是这并不代表伊核问题不存在风险外溢的可能性,可能只有到“火药桶”爆炸的时候,有些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做骑虎难下。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特朗普又威胁:伊朗不达成协议就轰炸》观察者网2025-03-30

《美媒:美国特使立场发生180度转变,要求伊朗彻底停止核计划》观察者网2025-04-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北京会晤联合声明》2025-03-14

《伊朗外长:下一轮伊美核问题谈判将于26日举行》观察者网2025-04-20

0 阅读:0

楠说大千世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