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王蕾:河马先生带你走出焦虑

小康杂志社 2024-05-24 17:52:0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焦虑,伴随在每个人的身边。焦虑过了头,影响了正常生活,那就变成了焦虑症。王蕾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证心理咨询师,她会带你走出焦虑。

走出焦虑 《河马先生焦虑症自救之路》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证心理咨询师、全国职业人才认证绘画疗愈师王蕾的全新力作。她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及配图,使得内容通俗易懂,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图源:《小康》杂志2024年5月下旬刊。供图/受访者)

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证心理咨询师、全国职业人才认证绘画疗愈师,王蕾对于心理学有着一腔热情和坚持:“心理学是一门艺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情绪,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应对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礼物。”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王蕾用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像,怀着一颗热忱且不甘平凡的心,面对前来咨询的来访者和自己热爱的生活与工作。

王蕾在她所著的《河马先生焦虑症自救之路》一书中,用河马先生打败焦虑困扰,追寻真相的旅程,让大家走进焦虑症,学会如何与焦虑症共处。近日,带着诸多疑问和好奇,《小康》记者对王蕾进行了采访。

《小康》:请讲讲写《河马先生焦虑症自救之路》这本书的初衷?

王蕾:2020年疫情给生活按下了暂停键,线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我却闲不下来,申请成为了江西心理志愿援助者的义工,接听心理热线,每天面对很多来访者倾听他们的故事,我也在思考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帮助更多存在心理困惑的人们走出“泥潭”。

作为绘画疗愈师,即绘画和心理学的跨学科疗愈师,绘画和心理学都是我的擅长,所以,我想是否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于是,我做了提纲、目录和样章,投递到出版社。没想到,这种图多文少的方式,以及焦虑症话题,正适合现在生活的快节奏,简单轻松阅读就能学到知识。出版社与我一拍即合,约稿签订出版。余下来的时间,我每天早晨五点钟起来写书画画,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从大纲、写稿、校稿、配图、订正、排版、到出版,2023年底这本新书成功问世。

《小康》:作为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过往心理咨询经历对您写作有何启发?

王蕾: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有句经典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作为入行多年的心理咨询师,我接触过很多来访者的案例,虽然大家前来咨询的问题和困惑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案例出现的问题背后也有些相似性。比如,一开始确诊的恐惧与迷茫、多种尝试后的挫败、由向外求转而向内寻求、突破思维的限制等。于是我用动物河马先生以及其它动物的形象,把案主中遇到的故事模拟还原出来,虽不是某一个人,却代表着某一个人。

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身体已经出现了病兆,不得不走进医院寻求帮助。经过治疗后,症状“复发”又成为难以攻克的课题,内心强烈地搏斗与挣扎,需要依靠自我的力量走出困境。所以书中给出很多方法,可以自行训练,帮助我们普通人不依靠药物的力量,自己站起来。

除此以外,还有更大的群体,被焦虑的情绪束缚着,难以摆脱。虽然没有走到求医问药的阶段,但是也需要获得自我心灵的放松。所以,我想把这些经验和方法分享出来,帮助大家过上更轻松平静的生活。

《小康》:作为心理咨询师,是否也遇到过心理问题,您如何直面并解决?

王蕾: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内心的成长史。心是被事撑大的,每一次遇到心理困惑,都是一次提升内心容量的机会,我们应当喜悦地接受成长的到来。

心理问题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我当然也不例外。我最艰难的时候应该是作为一位职场妈妈生完二胎回到工作岗位,每晚照顾襁褓里的孩子,白天还要上班工作,时常开车上高速,生活忙得开挂,很长一段时间休息不好,那段时间是最黑暗的时段。正是因为有了心理学的知识武装,我能够觉察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也知道怎样走出来。在书里的每种方法基本上都亲自尝试过,有一些常常使用,且已形成了习惯,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睡眠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指标,为了能让自己多睡一会儿,我喜欢用冥想和催眠的方式,让自己进入潜意识,进行大脑的放松。哪怕是浅睡眠,也能够得到片刻身心的舒展。我喜欢在大自然中,练习冥想和吐纳,放松肌肉,让内心沉积的负面情绪随着身体流入大自然,被泥土吸收,融入到无际无边的大地中。

我也喜欢用笔写下来,写下自己的目标,以及未来的观想,然后每天早晨,拿出来读。调整思维的频率,与理想的目标更接近。通过这些方式的训练,能够让思维保持正念,减少负面的思维和情绪。

在现实层面梳理自己的资源,怎样做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哪些是需要放下的,哪些是现在就可以着手去做的。慢慢地,就变得越来越好,如同自己预设的人生脚本那样。

《小康》:现实生活中,很多焦虑症患者也会经历河马先生的遭遇,如何帮助这些焦虑症患者走出心理困境?

王蕾:首先,焦虑情绪和焦虑症是不一样的。焦虑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程度不同。一定程度上焦虑情绪对我们起保护作用,促使我们学习成长,跳出舒适圈。所以,不用与之对抗,要接受、接纳。

当焦虑情绪影响到生活,尤其是身体出现一些病症,且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时,就要引起重视,考虑是否是焦虑症。焦虑症的病症确诊非常重要,了解焦虑症的常识,就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经历一些没必要的困扰。在书中,开篇就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确诊的过程,看到太多朋友因检查不出来病症而陷入更深的痛苦中,真希望他们早一点知道,不被问题困扰。

《小康》:您在文中讲到“症状变得不再有影响力才叫治愈”,请具体讲讲焦虑症的治愈和复发。

王蕾:有人说焦虑症是无法痊愈的,有人说焦虑症是可以治愈的。多数人比较疑惑。有些朋友以为治好了,却不经意又陷入复发。什么叫复发?症状再次出现,心悸、胸闷、呼吸急促等。这都是身体的应激反应。

我们从认识上知道,身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就如同身体上的某一开关被打开。当神经系统处于紧张状态时,开关就很容易被再次打开。那么,是什么导致产生应激反应呢?可能是因为最近的生活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等原因。

身体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自己,当我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精神过度紧张,身体就会提醒我们,以“发作”的方式给我们发出“信号”。所以,我们需要接收身体发出的信号,调整自己的生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找到一两种让自己身心放松的方法,时时感受身边发生的一切,带着喜悦、爱和感恩的态度生活,那么,将会是另一片天地。

《小康》:您认为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吗?

王蕾: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思维模式以及情绪调节方式。当情绪处于积极的、正面的时候,面对实际生活就会正面积极地应对,会有灵感出现,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妥善处之。当情绪处于低落、内耗的时候,面对生活会显得没有力量,退缩、无行动力,面临的一切事情仿佛都很糟糕,都是冲自己而来。

所以,心理学是一门艺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情绪、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应对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礼物。

《小康》:写作对于您来说有哪些意义?

王蕾:写作对于我是一种喜爱和疗愈。我喜欢用写作的方式与自己的潜意识对话,写出来就是一种疗愈;写作也是一种记录与思考。当下我看到的关注的话题,正是我当前人生所经历的思考。如果再过5年或者10年我再写一本书,我想与现在的又会不一样。因为随着我的实践和阅历增加,又会有更多的觉察和领悟。而往往过程是最珍贵的;写作是一种回报社会的输出。正如我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希望更多的人从痛苦中走出来,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我希望写作可以成为一份送给孩子、家人和朋友的礼物,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并且早已经研究过、有方法。我们并肩同行,哪怕百年以后。

来源:《小康》杂志2024年5月下旬刊

作者:李慧君

制作:李煦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