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杀死一名囚犯,扔到汉水中又捞起下葬,数年后才发现真高明

红尘的历史说 2024-12-02 04:21:21

1933年秋,川陕根据地的一间师部办公室内,年轻的交通队指导员查玉昇站在两位老首长面前,陷入了人生的重要抉择。一边是赏识他军事才能的政委叶成焕,希望带他到93师担任交通队长,专注军事发展;另一边是一直关照他的师长陈再道,默默注视着这个跟随多年的部下。16岁参军、从传令兵到交通排长,再到交通队指导员,查玉昇对军事工作怀有深深热爱,但此刻他却陷入两难。最终,陈再道的一句"老叶,你带走他吧",不仅化解了这次争执,更为查玉昇开启了崭新的军旅生涯。从此,他在31军持续从事军事工作,抗战时期屡立战功,后又在陈赓麾下担任旅长、师长,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

少年英雄 踏上革命路

1930年的一天,红军征兵现场人声鼎沸。两个哥哥刚刚在征兵处报完名,16岁的查玉昇也迫不及待地挤到了报名处。

红军首长看着眼前这个身材瘦小的少年,婉言相劝让他再等几年。查玉昇眼眶泛红,不住地恳求着想要参军报国。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18岁的红军战士站了出来。这位名叫张贤约的战士,已经在部队服役两年,他主动为查玉昇担保。

经过张贤约的反复协调,红军首长最终同意让查玉昇以"编外人员"的身份跟随部队。这个特殊的身份意味着他可以在部队里学习和生活,但不能参加正式的作战任务。

1931年,查玉昇终于等来了转正的机会。这一年,他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开始了他真正的军旅生涯。

部队领导注意到这个机灵的小战士,把他调到了通信班当传令兵。查玉昇的任务是在战场上传递军令、送递情报,虽然不是直接参与战斗,但这份工作同样危险而重要。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查玉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总是能够准确、及时地完成传令任务,多次在险恶环境中成功传递重要军情。

部队领导对查玉昇的表现十分满意,不久后便提拔他担任通讯排长。这个提拔让他有机会在团长陈再道和政委叶成焕的身边工作。

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取得重大胜利,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随着战事的发展,部队进行了扩编,原来的11师31团被扩编为4军11师。

在这次扩编中,陈再道担任了师长,叶成焕出任政委。两位首长都格外器重查玉昇,将他调任交通队担任指导员。这支交通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警卫、侦查、通讯以及特殊任务,始终跟随在首长身边。

这段时期,查玉昇不仅要负责队伍的日常事务,还要处理各类突发情况。在两位首长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军事素养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初任政工 两位首长暗较劲

查玉昇被任命为交通队指导员的消息传开后,队伍里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年纪轻轻就当上指导员,是沾了两个哥哥的光;有人说他是领导身边的红人,这才升得快。

面对这些议论,查玉昇并不在意,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可是政工干部这个新身份,对他来说还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每天早上,他都要组织队伍进行政治学习,可是具体该讲些什么,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看到战士们坐在那里等着他开讲,他的手心直冒汗。

政委叶成焕发现了这个情况,主动找到查玉昇谈心。叶成焕告诉他,不会没关系,带头刻苦学就是了,遇到事情不要慌。

在叶成焕的指导下,查玉昇开始学习如何做政治思想工作。每天晚上,他都要写详细的学习笔记,记录下白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查玉昇逐渐适应了政工干部的角色。他不仅能够流畅地主持政治学习会,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那是1933年9月的一天,查玉昇被紧急叫到师部。

推开门的一瞬间,他就感觉到屋里的气氛不太对劲。陈再道和叶成焕的表情都很严肃,两人坐在那里,谁也不看谁。

陈再道率先打破沉默,说要调动查玉昇的工作。这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从两位首长的表情来看,事情显然没那么简单。

叶成焕直截了当地问查玉昇:如果只能跟着一个人,你选择谁?这个问题把查玉昇问懵了,他下意识地回答:都跟。

原来,叶成焕即将调任31军93师政委,他看中了查玉昇的军事才能,想把他调去当交通队队长。而陈再道则希望查玉昇继续留在11师。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发紧张起来。陈再道强调要尊重查玉昇的个人意愿,叶成焕则坚持认为调任队长更有利于查玉昇的发展。

两位首长为了一个年轻干部的去留问题争执不下,这件事很快在师部传开。大家都在猜测,最后查玉昇会跟谁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屋子里的三个人都沉默不语。最后还是陈再道做出了让步,他对叶成焕说:老叶,你带他去吧。

这场关于查玉昇去留的争执,最终以陈再道的妥协而结束。他同意让查玉昇跟随叶成焕到93师任交通队长,开启新的军旅征程。

指挥作战 九死一生显身手

1934年春天,查玉昇来到93师报到的第一天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叶成焕给他安排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侦察敌军的动向。

93师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军队正在对川陕根据地发动新一轮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查玉昇带领交通队深入敌后,收集情报。

一次夜间侦察任务中,查玉昇带队穿过敌军的封锁线。他们爬山越岭,躲过敌军的岗哨,终于摸清了敌军的部署。

就在返回的路上,他们遭遇了敌军的巡逻队。查玉昇当机立断,带领战士们分散隐蔽,然后利用地形优势,逐个突破封锁线。

这次成功的侦察行动,为93师的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情报。叶成焕对查玉昇的表现很满意,开始让他参与更多的军事行动。

1934年夏,国民党军队对川陕根据地发起总攻。在一次遭遇战中,93师的一个营被敌人包围在山谷中。

查玉昇临危受命,带领交通队担任突击队。他们趁着夜色,从敌军防线最薄弱的地方突破,为被困部队打开了一条生路。

这次营救行动虽然成功了,但查玉昇也付出了代价。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

在养伤期间,叶成焕多次到医院看望他。两人讨论作战经验,分析战场形势,查玉昇的军事指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伤愈归队后,查玉昇被任命为93师特务营营长。这支部队是师里的精锐,专门执行特殊任务。

在特务营,查玉昇开展了一系列军事训练改革。他根据实战经验,调整了训练方式,着重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和战术素养。

1935年初,川陕根据地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敌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红军不得不考虑战略转移的问题。

在一次重要的战役中,特务营担任掩护任务。查玉昇带领部队在敌军重重包围下,成功掩护主力部队突围。

这次行动中,特务营战士伤亡惨重。查玉昇带着仅存的几十名战士,在敌后周旋了整整七天七夜。

最终,他们不仅完成了掩护任务,还在突围时歼灭了敌军一个连,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这场战斗,让查玉昇在部队里声名鹊起。

叶成焕专门为特务营召开了表彰大会。他在会上说,查玉昇同志不愧是我们红军的好指挥员,在最危险的时候,带领战士们创造了奇迹。

经过这一系列战斗,查玉昇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部队中树立起了威信。

长征路上 两位恩师再相逢

1935年秋,川陕根据地即将撤离,红四方面军准备向西北转移。在这个重要时刻,查玉昇接到一个意外的命令。

命令要求他立即返回11师,协助陈再道组织部队转移。这一决定让查玉昇颇感意外,但他还是立即动身赶往11师驻地。

到达11师后,查玉昇发现形势比想象中更加严峻。敌军正从四面八方向根据地压来,部队转移的任务迫在眉睫。

陈再道见到查玉昇后,立即把他调到师部直属队。这支队伍担负着掩护主力转移的重任,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员。

在接下来的转移过程中,查玉昇带领直属队多次与敌军周旋。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用各种战术迷惑敌人。

有一次,直属队被敌人围在一个山头上。查玉昇命令部队分成几个小组,在夜间不同时间、不同方向突围。

这个战术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敌人被这些小分队搅得晕头转向,不得不分散兵力去追击,给主力部队创造了宝贵的转移时间。

转移途中,11师和93师的队伍在一个山谷中偶然相遇。陈再道和叶成焕两位老首长,在这里出人意料地重逢了。

两位首长相见甚欢,把查玉昇叫到跟前。叶成焕笑着说,这小子在93师干得不错,陈再道也连连点头。

长征途中,查玉昇多次在两个部队之间往来传递情报。他成了联系两位首长的重要纽带,为部队的协同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6年初,红军到达陕北后,部队进行了重新整编。查玉昇被任命为某团团长,开始独立带领一支部队作战。

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把从两位首长那里学到的经验都用上了。既注重军事指挥,又重视政治工作,把部队带得井井有条。

抗日战争爆发后,查玉昇的部队被调往前线。他带领部队打出了一场场漂亮仗,多次获得上级表彰。

战争年代里,陈再道和叶成焕都一直关注着查玉昇的成长。每当听说他在战场上立功,两位老首长都会感到欣慰。

后来,查玉昇在陈赓将军麾下任旅长、师长,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时常说,自己能有今天,全靠两位老首长的培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