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其实是受到了另一个人的启发

栩说历史 2024-03-28 17:58:17

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很多磨难。即便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曾陷入过困难重重的境地。部队凝聚力不够,党对部队没有形成绝对领导力,人心凝聚力不够,这种情况曾经困扰着毛主席。

而在毛主席的生命中,也出现了一位对他有重大启发的人,在这个人的影响下,毛主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思想。也正是这一思想将中国的革命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个得到毛主席高度认可的人就是何挺颖。很多人对于他的名字并不熟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挺颖的故事!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这支由工农兵组成的武装力量在最初阶段,队伍非常壮大,多达五千名革命者投身到秋收起义之中。

而何挺颖也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壮大的起义队伍,他在去参加南昌起义的途中遭遇到缴械,这也导致他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遇到了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队伍之后,何挺颖抱着高涨的革命热情投身到了队伍之中。由于具有部队工作经验,并且参与过政治培训,何挺颖受到了重用,他在起义军第一团第一连担任党代表。何挺颖出色的领导能力以及政治工作能力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而随着起义的不断发展,队伍遭遇了很大的困难。很多起义参与者开始动摇了最初的决心,他们的革命斗志不断降温。即便是曾经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余洒度也放弃了继续跟随毛主席的想法,甚至带着曾经的部下悄悄离开队伍。面对这种局面,毛主席也是十分头疼。

然而意见不统一造成的分歧并没有得到化解,甚至大批起义军开始纷纷脱离队伍,按照各自的想法去行事。原本多达五千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了不到八百人。毛主席知道如果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千辛万苦带领起来的队伍将会失去最后的凝聚力。

就在毛主席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何挺颖所在的第一团第一连是人心最齐的,大家不仅没有各奔东西,甚至对于何挺颖的领导也是十分信服。毛主席抱着求教的心理去找何挺颖谈话,何挺颖非常坦率。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并且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所以对于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他告诉毛主席,如果想要部队有凝聚力,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还要支部建在基层甚至是连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基层人员的思想动态,更好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这些并不是何挺颖的夸夸其谈,他自己就是这样带领自己的连队的,也正是这一做法为他稳定人心,巩固部队人员思想觉悟,提高人们的的革命热情,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毛主席听了何挺颖的话如醍醐灌顶一般,他得到了新的启发,也找到了部队凝聚力不够的症结所在。他称赞何挺颖将支部建在连上的观点非常棒,毛主席认为将支部建在连上对于塑造部队的军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思想在未来毛主席领导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也是源于这一思想的指导,在“三湾改编”中毛主席首次提出了把支部建在连上,这也成为了重要的建军思想。

毛主席对何挺颖给出了高度评价,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1928年毛主席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何挺颖则担任师委书记。在工作中两人互相配合,何挺颖也给毛主席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毛主席对于何挺颖的观点都会进行充分的考量,为革命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毛主席在中央的地位不断稳定,何挺颖作为毛主席非常欣赏的人才,日后也必然会受到重用。然而天妒英才,在一次与敌人的交战过程中,何挺颖不行牺牲,而那一年他年仅24岁。这也成为了毛主席心中永远的遗憾!

0 阅读:23

栩说历史

简介:栩说历史,你身边的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