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常州需要5个“药方”

城市把脉 2024-04-03 13:42:51

一种观点认为,常州市中心文化宫周边建起5栋以上摩天楼,那么市中心商业就有载体了,没有好的建筑物载体,商业自然进不来,更谈不上发展(连5星级酒店都没有)。

常州城市风光

建议购物中心打造499米常州中心,邮电大厦爆破改为超高泰富中心,老常州图书馆爆破改为超高百货大楼,文化宫爆破改为超高新世纪。

文化宫广场改为延陵广场,建大型季子雕像。青果巷前后北岸联动,恢复绕岸白云溪,修复约园意园,开放文庙大成殿,恢复阳湖县衙。

延陵广场地铁站开通十字型地下商业通道,东西向直连红梅公园站南大街站,南北向直连博爱路站同济桥站,形成5站地下相连……

对此观点不敢全部认同,拼命建高楼,没有经济基础没有消费人群,商业还是搞不起来的。看看东北的大连沈阳,城市能级高,高楼密度也远超苏锡常佛莞。

恒隆在沈阳大连的卖场高楼不可谓不高,奢侈品牌也很多,购物环境一如既往是东北的样板,但生意呢?目前只不过在苦苦硬撑。

商业的三要素“人货场”,人排第一(要有大量客流,还要有高商业价值),货排第二(要有一定程度的拔高的商品),场排第三(有了人货大规模交易才需要更大更好的场)。

所以商场假大空,高楼假大空,没有合适的商业价值人群,一切归零。去伦敦巴黎米兰看看,他们没有几百米的高楼,消费依然坚挺。

不要指望建几座高楼就能引来商业,商业的基础是经济,经济强了,自然商业就来了。其次是需要商业价值人群,像医院、中小学、老年培训学校、保险公司这些毫无商业价值的单位,坐落于商业黄金地段,商业也根本做不起来。

而活跃的高价值商业人群,却被堵在城市边缘,任由夜市烂摊甚至没有商业来错配。这种商业错配,正是常州商业衰败的根源,也就是说人与货错配了,完全不匹配了,你拼命再去建几百米的“场”,有何意义?

商业是有逻辑的,常州市中心商业萎靡不振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事实,建议尽快提振常州商业,以符合其万亿城市的体量与级别。

常州是老牌工业发达城市,商业在90年代之前还是不错的,但由于常州近几十年的建成区扩张,导致人口分布从市中心聚集到快速向四周扩散而发生了改变。

建成区面积的增长远大于人口总量增长,导致市中心人口密度严重下滑,这是常州中心城区商业衰败的根本原因。

当然还有更多的因素,比如市中心聚集了数量庞大的没有商业价值的实体,如医院、银行总部、非活跃部门与单位、义务教育学校(中小学)、传统零售、散户式商铺等等。

常州城市风光

相反高商业价值的实体(全日制大学、研究院所、高端品牌等等)几乎没有,甚至之前有的全部搬迁至偏远农村地区,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常州市中心商业的发展。

建议:1、常州市中心仅保留两家医院(一院和904院),其余全部迁至郊外,让医疗资源按人口分布平均建设在全市各个区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院、二院、中医院、武进医院、儿童医院、904医院聚集相互直线距离不足1000米的市中心最繁华地段。

这些医院阻碍了常州中心城区商业的布局,一是造成城区严重拥堵;二是其人流完全不具备商业消费能力(低商业价值群体);三是霸占了最优质商业地段。

2、建议将义务教育类中学全部迁出城外。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入,唯学历论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科技、产业的发展,重视职业教育以及高端研究型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学区制度也是需要深入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将义务教育的初中高中全部迁出中心城市已经成为可能。初中学生年龄较小,远距离就学可以培养其独立能力(参照西方国家模式),高中学生就更没有问题。

而常州偏远地区居住小区的人口越来越多,教育资源也应该平均分布在各个区域,而不是集中在中心城区。迁出大量中学,留下的土地资源给高商业价值的院所企业以及文化旅游景点预留,迁出常州第二中学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3、建议将迁出常州城区的四所大学河海大学、常州大学、常工院、江苏理工的研究生院以及各个产业研究院,重新迁入常州中心城区,并力争更多高校的总部与研究生院入驻常州中心城区。

常州中心城区可以将义务教育的中学,与分布在郊外的各大学研究生院进行区域置换。只要大学生和更高学历的研究生在中心城区居住生活学习工作,常州商业活跃度立马可以提升一个层次。

参照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南大、东南、南师大、交大、复旦、同济、苏大、苏科这些院校虽然都建设了新校区,但老校区并没有迁走,留下更高层次和更具商业价值的专业和研究生院,给当地城市留下了永不消失的庞大的年轻化商业消费主体。

更是提升了城市的fashion度,促进了城市的产业升级,提高了城市的品味和整体市民素质,最后体现到数据上的就是提高人流量、提高消费总额、人均消费额、降低人口老龄化、增加灵活就业等等。

4、建议尽快解决南大街步行街和莱蒙都会的散户商铺统一回购,或统一回租的老大难问题,空出黄金地段,将条件放至最低,将营商环境放至最高,力邀SKP等最高端商业体入驻常州南大街商圈。

5、建议打造统一的超大规模的老城厢江南文化街区。打通青果巷与前后北岸的物理连接,延陵路半下沉,上面地面为人行平台(参照文化广场与常州市中心的连接),并恢复前后北岸白云溪的市河水系;

将常柴集团和常州第二中学全部搬迁至郊外,留下的区域打造仅次于苏州的中国规模第二的江南古文化老城区,大观楼止园——西直街——三堡街——南运街——锁桥街——朝京门——常州府署——常州府学,常州西边老城区全面文化街区古城化。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古城区(南大街SKP商业中心,一东一西两个古城区)。

参照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常州需要5个“药方”!总之,一个原则,迁出所有没有商业价值的,阻碍常州经济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实体,引入高商业价值的实体以及人流。这是解决常州商业问题的关键。

常州城市风光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

0 阅读:960
评论列表
  • 2024-04-06 17:01

    病得不轻!

  • 2024-04-05 15:16

    没有异议

  • 2024-04-05 18:36

    完全同意!

  • 2024-04-03 23:35

    钱呢?搬动这么多都需要钱!

    吉福吉祥 回复:
    作者应多多了解常州的实际情况不能单刀辟谷地去盲目去想像不能完成的悲哀事情
  • 2024-04-15 08:34

    一派胡言

  • 2024-04-16 06:31

    crazy

城市把脉

简介:关注城市发展,把握城市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