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建国方案,布什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史唠客 2023-12-09 23:51:31

时间来到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允许建立一个与以色列和平相处的巴勒斯坦国!前提是阿拉法特必须下台,巴勒斯坦必须无条件制止和打击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这可是美国首次公开认可未来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可能啊!

随后,美国助理国务卿威廉·伯恩斯搞出了一个中东和平“路线图”。在2002年12月的华盛顿会议上,中东问题国际四方委员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通过了这一计划。这个计划,还吸收了沙龙政府提出的许多意见。

最后,在2003年4月,“路线图”正式公布了!实现这个计划分三个阶段:2002年12月至2003年5月为第一阶段,巴以相互承认与支持,以色列支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2003年6月至12月为第二阶段,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巴勒斯坦建立民主制度并象征性地建国;2004~2005年为第三阶段,为巴以最终地位谈判达成协议,巴勒斯坦建国。“路线图”为巴以谈判提供了一次机会。

2003年11月,沙龙大佬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超大胆的计划,那就是单边脱离计划,简单来说就是以色列打算单方面撤离加沙。“脱离计划”就是单边行动计划,也就是说以色列想要主动跟巴勒斯坦“say goodbye”。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加沙地带人口爆棚,生活水平不高,是哈马斯的大本营,而对以色列来说,它不像西岸那样有宗教意义和战略价值。

“脱离计划”一提出,沙龙政府就开始对哈马斯等激进组织“大开杀戒”,对加沙进行了猛烈的清剿行动。结果哈马斯领袖亚辛被以色列武装直升机炸死,哈马斯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啦,马上进行了报复。虽然“脱离计划”没得到多少以色列人的支持,但沙龙可是拼了命地推进这个计划。

终于在2005年9月,以色列完成了从加沙地区的撤离行动,加沙和西岸4个定居点的8000多名犹太定居者同时撤出。沙龙的这单边“脱离计划”在利库德集团内部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招致了很多强硬派的批评。这也间接推动了以色列政治格局的变化。就在2005年11月,摩洛哥移民阿米尔·佩雷茨当选了新一任工党主席,这在一直由阿什肯纳兹人主导的工党可是个历史性的事件!

接着在2006年3月,工党元老佩雷斯退党,转身就去支持沙龙了。可惜的是,沙龙在2006年中风住院,从此就远离政治了。之后,前进党的埃胡德·奥尔默特出任代总理,他公布要把以色列打造成为一个“公正、强大、和平与繁荣的国家”,并强调以色列准备好为和平而做出让步。最后在2006年3月的大选中,前进党赢得了选举。

2006年,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的立法委选举中首次赢得了历史性的胜利,然后在3月组建了巴自治政府,这就在巴勒斯坦的领导层中形成了事实上的“双轨制”。哈马斯拒绝接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提出的三个要求:承认以色列、放弃武装斗争和承认已经达成的巴以协议。所以以色列马上就开始抵制哈马斯,还抓了哈马斯的内阁成员,加强对自治区的封锁。这使得巴以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2007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主持了新一轮的中东和会,在马里兰州的美国海军学院开幕。布什宣布了巴以达成的一项联合声明,声明的内容是双方同意立即进行双边谈判,努力在2008年年底前达成一项解决所有问题的和平条约。这次中东和会的主要议题是国际社会支持巴以和平进程、建设巴勒斯坦机制、以及广泛的阿以问题的解决方法。

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安理会五常、八国集团成员、“阿拉伯和平倡议”后续委员会成员国等4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代表都出席了这次会议。但是,由于双方长期的互不信任和缺乏有利的外部环境,此后巴以的和谈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直到奥巴马政府执政以后仍旧没有真正的进展。不过,这一时期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倒是相当顺利。

从长远来看,以色列必须解决与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间的所有问题,2010年年底以来中东北非国家的政治变动,给以色列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0 阅读:44

史唠客

简介:历史爱好者,分享有趣的历史事件,认识各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