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小少年有理有据驳斥成年人,《滕王阁序》里专门提到了他

此生读写伴 2024-05-11 19:29:00

文\常清君

常清君导读:

古代人究竟如何生活,虽然那个时代没有摄影器材拍摄下来的纪录片之类的影像照片资料,然而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包括官家正史、文人笔记、散文、游记、杂录,以及各类古典小说中,记述了古代诸如人情世事、风土民俗、衣食住行、时令节日、休闲娱乐、经营买卖、求学执教、天文地理、动物花木、景致器皿、民间掌故、离奇案例、街巷传闻等等方面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的古代世间百态。

常清君遂以“古代世间百态”原创系列与大家一起探究了解感受。

有关古代青少年这一群体的故事,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是有一定数量的,不过一方面中国古代官方正史并没有专门为少年儿童立传的传统,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也几乎没有类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专门的童话集子,以及类似像现代《哈利波特》系列、《小鬼当家》系列等的剧本,这类故事大都散见于各类文人笔记、童蒙教材、古典小说中。

常清君特意从这些古代典籍中搜寻此类故事,并将其单独提取出来,用现代白话文进行叙述描写,为这些孩子们合集立传。

“尚为年少”——古代典籍中的少年形象系列

常清君这次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少年智对大人特意问询的故事。

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夜晚的月光照耀之下玩耍,有人就故意问他:“如果月亮中没有任何东西的话,是不是会显得更亮呢?” 徐稚立即回答说:“当然不会。这就像人眼中有瞳孔一样,如果没有它的话,眼睛必然不会显得明亮的。”

常清君点评:

故事里提及的徐稚,即徐稺,字孺子,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东汉隐士。他少学今文经学,兼通天文,历算,因家贫务农,但一直自食其力。官府多次征辟,他皆不就。时称“南州高士”。

在这则故事里,这位成年人显然是以逗小孩玩的心态向小徐稚明知故问的。这位成年人之所以这样问他,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月亮里可不是荒凉无物,只有环形山、陨石坑之类的,而是精致美丽,充满生机的,不仅有月宫,还有桂花树,还有嫦娥、吴刚、玉兔等。

但年方九岁的徐稚却没被忽悠,头脑清晰,思路敏捷,一点不含糊,立刻有理有据的反驳对方,而且他为了说明事理而做的比喻,也生动形象,十分贴切,颇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爱用的打比方手法之妙。

常清君顺便说一下,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写有这么两句对仗工整的话:“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其中后面一句“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就与徐稚有关,说的是因徐稚的德行为时人所景仰,当时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却专门在府宅中为徐稚特设有一榻,平时挂起来不用,只有徐稚来访之时才放下来专供其一人使用。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这就相当于为某位贵宾专设一雅间客房,可见这位豫章太守陈蕃对徐稚非常尊崇。

因滕王阁位于南昌,即豫章,所以一开头就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所以也就专门提到了与豫章有关的这个典故。

常清君云:

驳斥有依据,小徐稚毫不含糊。

参考资料: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在此诚谢!

0 阅读:1